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27篇
  免费   2660篇
  国内免费   951篇
耳鼻咽喉   387篇
儿科学   714篇
妇产科学   138篇
基础医学   2146篇
口腔科学   1166篇
临床医学   5395篇
内科学   6565篇
皮肤病学   119篇
神经病学   2226篇
特种医学   109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6268篇
综合类   9777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2110篇
眼科学   1521篇
药学   2343篇
  44篇
中国医学   601篇
肿瘤学   2558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631篇
  2022年   1149篇
  2021年   1948篇
  2020年   1707篇
  2019年   1626篇
  2018年   1723篇
  2017年   1676篇
  2016年   1551篇
  2015年   1459篇
  2014年   3276篇
  2013年   2777篇
  2012年   2802篇
  2011年   3374篇
  2010年   2985篇
  2009年   3113篇
  2008年   2821篇
  2007年   2866篇
  2006年   2513篇
  2005年   2039篇
  2004年   1623篇
  2003年   1502篇
  2002年   1392篇
  2001年   1128篇
  2000年   925篇
  1999年   766篇
  1998年   682篇
  1997年   578篇
  1996年   448篇
  1995年   494篇
  1994年   414篇
  1993年   282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78篇
  1989年   172篇
  1988年   140篇
  1987年   144篇
  1986年   128篇
  1985年   252篇
  1984年   217篇
  1983年   93篇
  1982年   179篇
  1981年   176篇
  1980年   148篇
  1979年   104篇
  1978年   103篇
  1977年   73篇
  1976年   58篇
  1975年   4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64层螺旋CT在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胡芸  金朝林  王翔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11):1452-1454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下肢动脉成像在诊断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可疑下肢血管病变的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对所有扫描原始数据行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 IP),冠状、矢状面多平面重组(MPR)以及曲面重建(CPR)。结果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自髂总至足背整个动脉系统病变的准确部位、范围及侧枝血管。90例患者中67例(77%)患者血管呈不同程度粥样硬化表现。其中轻或中度狭窄49例(56.3%),重度狭窄18例(20.7%),7例(8%)完全闭塞患者可见侧枝循环血管形成。结论64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对糖尿病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2.
目的采用5%CO2吸入CT灌注成像研究症状性大脑中动脉(MCA)缺血患者MCA分布区脑血管储备能力。资料与方法临床诊断为症状性MCA缺血且无心、肺疾病患者20例,基础态CT灌注成像TTP参数图显示有MCA供血区TTP延长。首先进行常规脑灌注CT检查(基础态);20min后,面罩吸入5%CO2,持续吸入2min后再次行脑灌注CT检查(激发态)。感兴趣层面选择基底节层面和放射冠层面,层厚10mm。计算机后处理获得脑血流量(CBF)参数图后,于MCA分布区皮层多点手绘感兴趣区,分别计算双侧皮层CBF,计算双侧CBF变化率r=(CBF激发态-CBF基础态)/CBF基础态×100%;比较双侧激发后CBF改变,分析患侧MCA分布区脑血管储备能力。结果患侧MCA分布区皮层CBF明显低于健侧。健侧MCA分布区基础态和激发态CBF可见不同程度的改变:升高17例,降低3例。对17例激发后升高的患者进行分析,根据计算将患侧CO:激发反应分为:Ⅰ型,激发后CBF升高;Ⅱ型,激发后CBF变化不明显;Ⅲ型,激发后CBF降低。结论5%CO2吸入CT灌注成像激发试验可以评估脑血管储备能力,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3.
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对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在原发性脑室出血(PIVH)原发病因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的DSA检查结果。结果25例患者中检出AVM8例,MoyaMoya病3例,颅内动脉瘤3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造影阴性10例。结论DSA检查对甄别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病因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有条件的PIVH病例均应行DSA检查以明确病因,作进一步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64.
外科治疗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影响ⅢA期N2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因素,并分析经手术治疗不同亚组病人的生存率差异。方法 分析1997年1月至2000年1月146例手术治疗的ⅢA期N2 NSCLC病人的可能影响预后因素:病理类型、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手术方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术后辅助治疗等,并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 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各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ⅢA期N2 NSCLC病人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19.86%和14.56%。单因素分析示肿瘤位置、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及个数是影响生存率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大小、临床N2情况,N2转移组数和肿瘤位置影响预后。右肺下叶肿瘤单组或单个N2转移,预后最好。结论 纵隔N2转移淋巴结的大小、个数和组数是影响术后生存率主要因素。手术前未发现N2转移(mN2),有1组N2转移(N2h),N2转移数少于4个者手术治疗效果好。右肺下叶肿瘤发生单组N2淋巴结转移预后好。  相似文献   
65.
张卫  马慧  王惠慧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6,16(11):1183-1185
目的:探讨三维血流能量成像(3D-CPA)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的病灶进行二维、CDFI及3D-CPA的检查,比较CDFI及3D-CPA显示肿瘤瘤内或瘤周血流多普勒信号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并检测肿瘤的血流参数。结果:3D-CPA显示肿瘤血流分布丰富程度及血管分布类型与CDFI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CDFI均可探及肿瘤的搏动性动脉血流,其中,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43~157cm/s,阻力指数(RI)为0.49~0.82,大于0.65者45例。结论:3D-CPA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参数的检测可作为临床评价原发性肝癌血供及血管分布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肾结核的CT表现,分析CT检查在肾结核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42例肾结核患者进行CT检查及增强扫描并结合其他临床资料作综合分析。结果CT检查肾内有低密度病灶,空洞形成,多发空洞有特征性改变。结论肾结核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优于其他方法,在肾结核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7.
关利君  王伟  路文婷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6,38(6):556-557,F0004
肝脓肿是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前者疗程长,如治疗不当或细菌耐药常转化为慢性,甚至破入胸腹腔[1];后者创伤大,并发症多。大量文献报道以B超引导下抽吸引流或置管引流术为主,CT引导下猪尾管引流报道较少见[2~4]。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20  相似文献   
68.
对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CT片进行骨性结构测量,结果示前筛内外径0.79±0.06 cm,后筛内外径1.71±0.08 cm,筛板至鼻底部4.01±0.10 cm,筛顶至鼻底5.18±0.11 cm。该数据与经颅骨测得的数据近似,可以作为鼻窦手术的参考数据。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中,各鼻腔发病率不等,鼻道窦口复合体发病率(91%)最高,认为与其解剖部位狭窄有关,提示临床医生通过阅CT片掌握鼻腔、鼻窦微细解剖结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9.
CR、CT、MRI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CT、磁共振成像(MRl)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5例经病理证实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5例均有CR平片,21例CT扫描,20例做了MRI检查。[结果]55例中51例CR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40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20例CR片清晰显示骨膜反应,19例CR片清晰显示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21例行CT扫描病例均清晰显示骨质改变、病灶边界、病灶内有大小不一钙化,8例清晰显示骨膜反应。20例做了MRI检查病例均清晰显示病灶边界及软组织肿块,8例显示相应骨髓水肿。[结论]CR片仍为骨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CT较好显示了肿瘤的范围及细微结构,MRI对显示肿瘤的范围、软组织肿块及相应骨髓水肿有明显优势。三者相结合有助于骨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70.
BACKGROUND: Stringent transcranial Doppler (TCD) criteria for diagnosing occlusion are needed for more reliable TCD performance at bedside in the acute stroke setting. SUBJECTS AND METHODS: At three academic stroke centers, we performed TCD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 symptoms of cerebral ischemia who underwent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 We used a standard insonation protocol with power M-mode Doppler (PMD) TCD (TCD 100 M, Spencer Technologies Inc., Seattle, WA). We collected mean flow velocity (MFV), pulsatility indices (PI), and power M-mode resistance signature (absent, high, or low) in symptomatic middle (MCA), anterior (ACA), posterior (PCA), and in affected (a), ipsilateral (i), and contralateral (c-lat) cerebral arteries. Ratios of aMCA/c-lat MCA, aMCA/iACA, and aMCA/iPCA MFV were subsequently calculated. PMD-TCD flow findings were evaluated with a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 analysis for angiographically proven MCA occlusion. RESULTS: We studied 12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with PMD-TCD examinations prior to or immediately after DSA. Lower aMCA velocities pointed to higher probability of occlusion (P= .055). The aMCA/iPCA MFV ratio was superior to the aMCA/iACA ratio and strongly predictive of occlusion at a threshold ratio of 0.5 (RR 2.31 CI(95) 2.13-2.51). High resistance or absent M-mode flow signatures in the proximal MCA were present in 87% of M1 and M2 MCA occlusions (probability 87%). In the presence of a low-resistance PMD signature, obtaining the aMCA/iPCA MFV ratio <0.5 increases probability of occlusion to 87%. Normal MFV ratios and low-resistance M-mode signatures are highly predictive of a negative angiogram for MCA occlusion. CONCLUSION: In acute cerebral ischemia, reliable criteria for proximal MCA occlusion have been developed based on combination of MFV ratios and M-mode flow resistance signatures. Validation of these criteria will require multicenter stud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