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3篇
  免费   40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耳鼻咽喉   14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287篇
口腔科学   88篇
临床医学   593篇
内科学   417篇
皮肤病学   10篇
神经病学   234篇
特种医学   344篇
外科学   135篇
综合类   1099篇
预防医学   324篇
眼科学   21篇
药学   328篇
  11篇
中国医学   457篇
肿瘤学   60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19篇
  2022年   243篇
  2021年   252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202篇
  2018年   119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15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208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年纪轻轻的曹某,今年才35岁,却活动后气短2年,由于症状不剧烈,不影响日常工作,所以一直未予以重视。后来气短进行性加重,突发晕厥,才来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怀疑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最后行右心导管检查测定肺动脉压力,确诊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下面我们就来聊聊这一肺部罕见疾病——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特发"是指原因不明确,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就是一种原因不清的肺动脉压力的增高,在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力大于等于25毫米汞柱。  相似文献   
62.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等多种功效。结合中医古籍、医家经验及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认为黄芪的症靶为肢体活动不利、肌肉无力、疮毒内陷、脏器下垂、肢体麻木等,标靶为尿蛋白升高、血糖不稳、白细胞降低、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等;此外,黄芪及其有效成分可调节免疫功能,并且对心脑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病变、肿瘤等具有一定治疗作用。黄芪的综合毒性试验显示其无明显长期毒性和急性毒性,《中国药典》规定黄芪用量为9~30 g,临床内服多应用9~120 g,最大可至500 g。临床应结合症靶、标靶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头针带针状态下行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山西省针灸医院就诊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Ⅱ期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划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组则给予头针带针状态下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手掌情况(手掌体积、手掌厚度)、肩关节活动度(内收、外展、前屈、后伸、旋前和旋后)、上肢静脉最大血流速度(腋静脉、肘静脉和肱静脉)、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SS-QOL评分),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52/5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手掌体积、手掌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肩关节活动度、上肢静脉最大血流速度、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SS-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带针状态下行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本文就两样本生存研究所需样本量用广义渐近正态法设计出 15 30个方案 ,制成设计表供临床使用。方法 :利用C语言编制程序 ,按通用格式打印设计表。结果 :常用方案查表可得。这些与两样本生存率检验相匹配 ,具有还原性 ,摆脱了比例危险的假设 ,在常见临床条件下观测功效符合预定功效。结论 :这些设计表适用于两样本癌症临床研究的设计 ,尤其便于临床医师或有关研究人员使用  相似文献   
65.
冠心病心气虚与非心气虚证间左心形态及功能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胸痹(冠心病)心气虚与非心气虚患者左心形态及功能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1998~1999年就诊的18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由中医师按病例记载的临床证候分为心气虚组和非心气虚组,再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测量的数据特点。[结果]心气虚组与非心气虚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肌缺血程度仍在正常值范围,心气虚组的射血分数为(61.0±15.1)%,非心气虚组为(66.62±12.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754,P<0.01);心肌缺血程度两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秩和检验Uc=53.99,P<0.0005)。超声测量左室腔和左心房大小、左室心肌厚度、左室每搏量、心输出量、心肌缺血范围,结果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气虚并非等同于临床上的心功能不全,超声测量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射血分数表现为正常低值者,对胸痹(冠心病)的病程进展的判断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6.
Serge  R  Bitemo  高勇 《医学教育探索》2001,(4):338-340
针对传统RESS过程中存在着颗粒质量和产量问题,本文分别以超临界CO2作为溶剂在萘的固态和熔融状态下利用RESS过程制备了萘的超细颗粒,研究了萘在固态和熔融态下各种操作变量,如萃取温度和压力、膨胀前温度和喷嘴尺寸等对产品尺寸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前温度和萃取压力的作用规律相同,提高膨胀前温度则颗粒变大,提高萃取温度,颗粒尺寸变小;而在熔融状态下反之,在该研究范围内,喷嘴尺寸的熔融态和固态下对颗粒尺寸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67.
为研究叠氮钠对角膜碱烧伤的治疗作用,在家兔的角膜碱烧伤模型中,用1 g/L NaN3及10 g/L NaN3+100g/L枸橼酸钠滴眼剂治疗.同时用硫代巴比妥酸(TBA)反应法检测过氧化脂质(LPO),用组织培养人角膜上皮细胞检测NaN3毒性,发现角膜烧伤后LPO逐渐减少.治疗组病情较轻,且NaN3毒性低,认为角膜碱烧伤后,用NaN3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68.
心肌灌注显像常规检查方法包括运动 /静息两次显像。静息心肌显像是受检者在静脉注射 740MBq99mTc MIBI 1~ 2h后采用SPECT进行图像采集。运动实验是受检者在次极限量运动后 ,静脉注射 740MBq99mTc MIBI 1~ 2h后采集图像。本文通过对 30例正常人及 2 18例冠心病人所做的心肌灌注显像结果的统计分析 ,探讨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1 材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正常人组 30例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2 3~ 72岁 ,平均 5 3岁。冠心病人组 2 18例 ,男 12 9例 ,女 89例 ,…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武进农村地区成人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04—2005武进农村地区前瞻队列研究中35岁以上符合条件的10 066参与者。根据受试者基线静息心率的四分位数将其分为4组,第一组心率48~67次/min,第二组心率68~71次/min,第三组心率72~77次/min,第四组心率78~120次/min。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2型糖尿病发病之间的关系。结果 经过平均7.35年的随访,共406例新发2型糖尿病,发病密度为5.49/1 000人年。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与第一组相比,第二、三、四组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比HR(95%CI)分别为1.75(1.26~2.45)、1.77(1.28~2.44)、1.85(1.34~2.54),静息心率与患2型糖尿病风险之间存在正相关(χ2趋势 = 15.98,P = 0.001)。静息心率与年龄、体重指数(BMI)、是否吸烟、是否饮酒、有无糖尿病家族史在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中均不存在显著交互作用(P交互>0.05)。结论 静息心率的升高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增加显著相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0.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疾病,能够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发生病变,近几年,高血压病渐渐成为常见的流行病之一,其发病率也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仝小林院士将中医理论及个人临床经验相结合,依据态靶理论,提出了高血压病“病-期-态”具体病机。脂噬可通过干预脂质代谢、动脉粥样硬化、动脉斑块形成、血管重塑、血管内皮损伤等高血压发病环节,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现代医学和生物学研究,一方面认为脂噬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态靶辨治“期”的密切相关,其动态病理变化与高血压病3个阶段疾病发生发展的时间点互相对应,另一方面认为脂噬是高血压态靶辨治“态”的重要微观体现。基于脂噬探讨高血压病的态靶辨治“病-期-态”模式的生物学内涵,借鉴现代医学疾病认知来认识疾病发展规律,可使中医宏观辨治思路与现代医学微观理化指标精准对接,实现中医精准治疗,以期为高血压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防治拓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