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5篇
  免费   929篇
  国内免费   50篇
耳鼻咽喉   40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5篇
基础医学   362篇
口腔科学   38篇
临床医学   450篇
内科学   126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402篇
外科学   71篇
综合类   1121篇
预防医学   508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420篇
  12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154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52篇
  2021年   268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285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95篇
  2015年   303篇
  2014年   425篇
  2013年   341篇
  2012年   364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67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对比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以及常规放疗对食管癌的疗效。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2006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26例行常规放疗,B组26例行3DCRT放疗,C组26例行IMRT放疗,对比分析三种放疗方式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C三组患者经过放疗后有效率基本一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总疼痛缓解率高于A组,但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经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放射性肺炎、气管炎发生率和骨髓抑制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 3DCRT和IMRT放疗于常规放疗近期疗效基本一致,但其能有效的减轻患者放疗后放射性损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与头颈部肿瘤患者在调强放疗期间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5月肿瘤放疗患者进行研究,采用NRS 2002和PG-SGA对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运用EORTC QLQ-C30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并分析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41例患者中食管肿瘤23例,头颈部肿瘤18例,放疗后体重丢失35例,占85.36%,其中丢失≥5%体重患者19例,占46.34%,体重丢失>10%患者2例,占4.88%,平均丢失体重3.6kg。41例患者中合并骨髓抑制31例、低蛋白血症15例,电解质紊乱24例。放疗后,41例患者在总健康水平及功能方面得分均低于放疗前(P<0.05),症状方面如疼痛、疲倦、食欲丧失等得分均高于放疗前(P<0.05)。总健康水平、躯体功能、疼痛和食欲丧失等方面与营养状况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社会功能、情绪功能、气促和便秘与营养状况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肿瘤患者在放疗期间的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应重视肿瘤放疗患者的营养评估及干预,改善患者躯体功能、疼痛、食欲等方面的生活质量,从而提高放疗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适形调强放疗(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顺铂(DDP)同步化疗在中晚期宫颈癌治疗中危及器官受照剂量及毒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8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二维后装组47例患者行IMRT联合二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三维后装组39例患者行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分析评定两种治疗方式下对危及器官(小肠、膀胱、直肠)受照剂量、2cm3受照剂量(D2cc)及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结果:三维后装组危及器官(小肠、膀胱及直肠)受照剂量Dmin、Dmax、Dmean、D2cc均明显少于二维后装组(P0.05);三维后装组血小板减少23.09%(9/39)、消化道反应47.72%(19/39)、放射性膀胱炎71.79%(28/39)及放射性直肠炎56.41%(22/39)情况均明显低于二维后装组[70.21%(33/47)、65.96%(31/47)、82.98%(39/47)、80.85%(38/47)](均P0.05)。结论:IMRT联合三维腔内后装放疗及DDP同步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在剂量学角度可明显降低危及器官的受照剂量,且毒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_2013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154例,随机分成心理护理组和普通护理组,每组77例。比较护理结果。结果心理护理组显效46例(59.74%),有效24例(31.17%),无效7例(9.09%),总有效率90.91%。普通护理组显效3l(40.26%),有效23(29.87%),无效23例(29.87%)总有效率70.13%。心理护理组治疗效果优于普通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的实施使大多数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拥有良好的心态,摆脱了紧张、焦虑甚至绝望的情绪,使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在治疗护理中显效的比例和总有效率都有所提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探究针对射野的几何特征提出复杂度的量化方式,分析各个复杂度对γ通过率的影响和ROC曲线,并与其它研究提出的复杂度进行比较。方法:本文提出小子野占比、子野偏离等中心程度、形状不规则度的量化公式。通过放疗计划系统导出临床放疗计划中157个射野的子野MLC位置、跳数等数据,并编写MATLAB程序,代入公式计算相关的复杂度。以各复杂度为自变量,γ通过率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并作出复杂度的ROC曲线以研究复杂度的识别能力。与其它研究提出的跳数利用率(MU/Gy)、小子野评分、以等中心为圆心特定半径圆外面积占比进行比较。结果:线性回归结果显示, x方向偏离度(P<0.001)、y方向偏离度(P<0.001)、形状不规则度(P<0.001)、小子野占比(P=0.026)对γ通过率有显著的影响,ROC曲线下面积较大,识别效果较好。对比以等中心为圆心特定半径圆外面积占比、跳数利用率(Mu/Gy)、小子野评分的量化方式,本研究提出的量化方法与通过率的相关性更高,识别能力更强。结论:基于射野几何复杂度的新的量化方式,其中形状不规则度、偏离等中心程度与通过率的相关性最强,并且前三者对低通过率射野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对计划选择及优化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7.
郑建清  郑柳玉  康春尔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236-1238
目的从医疗保障部门角度对大分割放射治疗(HF-WBI)辅助治疗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基于START-A和START-B临床试验,运用Markov模型模拟乳腺癌的发展,比较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常规分割(CF-WBI)和大分割放射治疗的成本-效用,并进行经济学分析。结果若采用HF-WBI辅助治疗,患者的期望生存年和质量调整生命年将分别延长0.27年和0.26年,延长1年可节省医疗费用分别为372 201.63元和386 517.08元。结论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比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具有更显著的经济学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于我院2017-04~2018-04接收的148例老年心律失常患者进行对比分析,根据所采取的诊断方法不同将其分为静态组和动态组,各组分别为74例。静态组采取常规的静脉心电图的临床诊断,动态组采取动态的静脉心电图的临床诊断,观察并对比动态组和静态组的诊断价值。结果:动态组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等疾病的检出率均高于静态组,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应用动态心电图的检查方式,能够提高各种疾病的检出率,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以宫颈癌为例,探索使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预测模型培训放疗物理师容积旋转调强(VMAT)计划设计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宫颈癌测试病例对3名见习物理师进行两个阶段培训(第一阶段15例,第二阶段5例)。每位物理师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设计VMAT计划:传统人工计划(MP)和基于DVH预测模型引导的自动计划(KBP)。对比不同阶段两种计划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各种剂量学参数,并做相应统计分析。结果:与人工计划相比,自动计划在明显提高PGTV靶区V60覆盖(P<0.001),改善高剂量控制(V66)(P=0.027)的情况下,显著降低膀胱(P<0.001)、直肠(P<0.001)、左右肾(P=0.001和P<0.001)以及左右侧股骨头(P<0.001和P<0.001)等绝大部分正常组织器官的受照剂量。在提高计划合格率的同时,亦减小了计划者间的质量差异。结论:DVH预测模型有助于深化物理师对VMAT初始优化参数设置的理解,加快培训进度,提升VMAT计划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70.
目的 观察T4N (+)Ⅲ期食管胸中下段癌IMRT长期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4-2010年间300例T4N (+)Ⅲ期食管中下段癌患者采用3DCRT 202例、IMRT 98例,常规分割照射剂量60 Gy。比较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Kaplan 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5、7年样本量分别为239、120例。3DCRT和IMRT组1、3、5、7年LC率分别为64.4%、40.6%、38.3%、34.2%和68.3%、55.3%、51.9%、51.9%(P=0.048),OS率分别为54.5%、19.8%、14.7%、10.9%和63.3%、34.7%、24.4%、20.3%(P=0.013)。分层分析显示年龄>65岁、放疗前食管造影长度>8.0 cm、CT最大横径>4.6 cm、GTV>60 cm3、邻近组织或器官受累、非手术 N2期、未行化疗者,IMRT组OS率高于3DCRT组(P=0.022、0.003、0.022、0.034、0.016、0.044、0.047)。IMRT组GTVDmin、GTVD100高于3DCRT组(P=0.000、0.000),脊髓Dmax低于3DCRT组(P=0.000)。IMRT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高于3DCRT组,以轻度(1-2级)食管炎为著(P=0.000)。3DCRT组死于肿瘤局部因素的比率明显高于IMRT组(P=0.039)。结论 局部晚期食管胸中下段癌IMRT安全有效,LC率明显提高,正常组织保护良好,长期生存获益显著。基于回顾分析结果还有待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