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5篇
  免费   1112篇
  国内免费   729篇
耳鼻咽喉   33篇
儿科学   18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933篇
口腔科学   181篇
临床医学   530篇
内科学   588篇
皮肤病学   46篇
神经病学   147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375篇
综合类   2117篇
预防医学   236篇
眼科学   82篇
药学   707篇
  6篇
中国医学   400篇
肿瘤学   1231篇
  2024年   218篇
  2023年   749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814篇
  2020年   627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327篇
  2017年   401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56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3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对人卵巢癌(Human ovarian cancer)SKOV3 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CCK-8 法检测不同浓度(0、5、10、20、40、80μmol/L)的冬凌草甲素作用SKOV3细胞24、48 和72h 后细胞活力的变化,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SKOV3细胞凋亡。采用划痕修复实验检测SKOV3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SKOV3的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SKOV3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蛋白[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和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中β-catenin及下游靶分子原癌基因(C-myc)、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结果 冬凌草甲素可抑制SKOV3 细胞活力,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作用24、48 和72 h后IC50值为23.57、12.48和7.2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冬凌草甲素作用SKOV3细胞24h 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迁移率和侵袭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冬凌草甲素可升高E-cadherin 蛋白表达(P<0.05),降低Vimentin 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 μmol/L冬凌草甲素可降低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表达(P<0.05)。结论 冬凌草甲素具有抑制SKOV3细胞增殖、转移和侵袭能力的作用,该作用与其抑制Wnt/β-catenin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62.
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在细胞的容积调节、增殖及凋亡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分子结构尚未确定。近年研究发现容积调控性氯通道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凋亡及多药耐药性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随着研究深入,容积调控性氯通道将成为抗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索辅酶Q10(coenzyme Q10,CoQ10)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潜在分子机制。方法:使用CoQ10分别处理SW480细胞和RKO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和细胞划痕实验探究CoQ10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探究CoQ10对结直肠癌SW480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RNA-seq测序分析CoQ10对结直肠癌RKO细胞系基因表达谱的影响,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分析,最后采用定量RT-PCR验证RNA-seq结果。结果:(1)CoQ10对结直肠癌细胞系SW480的细胞增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细胞迁移均无明显影响,对结直肠癌细胞系RKO的细胞增殖也无明显影响,但可抑制RKO细胞迁移。(2)CoQ10处理结直肠癌RKO细胞后的RNA-seq结果表明,差异表达基因明显富集于细胞黏附分子信号通路、细胞外基质受体信号通路和胆固醇信号通...  相似文献   
64.
目的 筛查胰腺癌组织环状RNA(circRNA)差异表达谱并初步分析其潜在功能。方法 随机选取4对胰腺癌组织和对应癌旁胰腺组织标本进行高通量测序,按表达量差异倍数>2且P<0.05为筛选标准,筛选差异表达的circRNA。qRT-PCR检测随机选取的5个差异表达的circRNA在20对胰腺癌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对测序结果进行验证。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并构建top50 circRNA-microRNA互作网络图。进一步分析hsa_circ_0046523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通过敲减试验观察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高通量测序共预测出17 182个circRNA,在胰腺癌组织中差异表达的circRNA有302个,其中137个表达上调,165个表达下调。qRT-PCR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胰腺癌组织中has_circ_0046523、hsa_circ_0004220和hsa_circ_0000690表达水平上调(P<0.05),hsa_circ_0008676和hsa_circ_0004416表达水平下调(...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Periostin(POSTN)调控AKT信号通路激活胃癌细胞的上皮间质转化(EMT)的机制。方法:选取胃癌病人的癌旁、原发灶、转移灶以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灶胃癌组织标本,采用POSTN与CD44共同免疫荧光染色。选择人胃癌细胞MGC 803细胞,并分别过表达和敲除POSTN基因,分别添加AKT抑制剂LY294002进行孵育培养,采用RT-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采用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各组细胞的POSTN、CD44和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病人的转移灶中POSTN表达高于原发灶,且原发灶中POSTN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MGC 803细胞相比,过表达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POSTN、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升高和E-Cadherin表达降低以及增殖活性、迁移和侵袭能力升高;敲除POSTN基因的胃癌细胞中CD44、α-sma、snail、slug、Vimentin表达降低以及E-Cadheri...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人类白细胞抗原复合体18(HCG18)对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47例骨肉瘤组织及对应瘤旁组织,RT-qPCR法检测组织中HCG18和miR-34b-5p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骨肉瘤组织中HCG18和miR-34b-5p表达的相关性。体外培养骨肉瘤U2OS细胞,分别转染si-HCG18、miR-34b-5p mimics、共转染si-HCG18与anti-miR-34b-5p或miR-34b-5p mimics与pcDNA-FOXP1后,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蛋白印迹法检测细胞中FOXP1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HCG18和miR-34b-5p及miR-34b-5p和FOXP1调控关系。结果:骨肉瘤组织中HCG18表达量高于瘤旁组织(P<0.01),而miR-34b-5p表达量低于瘤旁组织(P<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骨肉瘤组织中HCG18与miR-34b-5p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  相似文献   
67.
球囊导管损伤后早期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动脉硬化早期中膜与内膜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方法:球囊导管损伤大鼠的颈总动脉后在电镜和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和生化指标变化。结果:术后24h 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阳性平滑肌细胞出现,阳性细胞率分别于术后第2,5d出现高峰。术后第2,3d迁移细胞的出现率最高。术后第3d,88.8%迁移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透射电子显微镜下,术后第3d中膜平滑肌细胞特别是内层的为合成型,并且与细胞外基质连接稀疏,基底膜、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被消失。结论:动脉损伤后,中膜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由收缩型转变为合成型,与细胞外基质的结合性降低,中膜弹性纤维、胶原纤维被消化,增生活跃的细胞向内膜的迁移性增高。迁移至内膜的平滑肌细胞呈高增殖性。  相似文献   
68.
神经细胞迁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细胞迁移的分子机理是需要神经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的一个有趣的问题。自 1888年以来的大量研究表明 ,在胚胎发育期间和出生后 ,包括人在内的哺乳动物神经系统的大部分 (如果不是所有 )神经细胞都要经过迁移。我们在分子水平对细胞迁移的导向性问题进行了研究 ,我们在 1999年发表的结果给出这样一个答案 :脑内存在导向性分子 ,可以指导神经细胞的迁移方向 ;具体的发现是 ,一个叫Slit的分泌性蛋白质 ,对神经细胞有排斥性作用 ,从而指导神经细胞迁移的方向。这里我们概述这项研究的背景、结果…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对淋巴细胞体内迁移的影响.方法:选用近交系小鼠为实验动物,背部剃毛,皮内注射细胞因子,同时尾静脉输注3H-UR标记的淋巴细胞.20h后,切取注射区皮块,制样后测定样品计数率.经计算后将计数率转换成细胞浓度因子(Cell concentration factor,CCF),用CCF值反应淋巴细胞迁移的水平.结果:IL-2注射区淋巴细胞迁移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而且IL-2与肿瘤坏死因子-α联合应用时,亦没有协同作用.结论:提示在复杂的体内环境中,IL-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内迁移无明显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70.
雪旺细胞在局灶性脑损伤大鼠脑内的存活和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雪旺细胞移植入局灶性脑损伤大鼠脑内后的存活、迁移情况。方法 :SD大鼠采用 Feeney's自由落体撞击法制成局灶性脑损伤模型。雪旺细胞以 Hoechst33342荧光素进行荧光标记 ,在大鼠损伤后即刻移植入脑损伤区。移植后 3天、7天、14天、2 8天、6 0天、90天处死大鼠 ,观察细胞标记荧光情况。结果 :3天、7天时移植的雪旺细胞大量存活于损伤区、海马、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中。 14天后可观察到细胞沿软脑膜、室管膜、血管周间隙迁移 ,并在胼胝体部位排列成索条状。 6 0天时雪旺细胞的标记荧光减弱 ,细胞密度减少。 90天时已观察不到荧光。并在雪旺细胞存活区有巨噬细胞浸润。结论 :雪旺细胞移植入大鼠脑损伤区后可存活并沿特定部位迁移 ,可能由于血脑屏障破坏等因素 ,机体对其有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