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59篇
  免费   2881篇
  国内免费   1134篇
耳鼻咽喉   900篇
儿科学   331篇
妇产科学   523篇
基础医学   1974篇
口腔科学   1508篇
临床医学   6823篇
内科学   2429篇
皮肤病学   649篇
神经病学   362篇
特种医学   1989篇
外国民族医学   79篇
外科学   1600篇
综合类   12350篇
预防医学   1782篇
眼科学   683篇
药学   4241篇
  58篇
中国医学   1713篇
肿瘤学   6980篇
  2024年   292篇
  2023年   1043篇
  2022年   972篇
  2021年   1118篇
  2020年   1003篇
  2019年   1114篇
  2018年   670篇
  2017年   997篇
  2016年   1111篇
  2015年   1294篇
  2014年   1882篇
  2013年   1903篇
  2012年   2625篇
  2011年   2723篇
  2010年   2533篇
  2009年   2587篇
  2008年   2631篇
  2007年   2586篇
  2006年   2248篇
  2005年   2303篇
  2004年   1831篇
  2003年   1819篇
  2002年   1623篇
  2001年   1461篇
  2000年   1015篇
  1999年   957篇
  1998年   759篇
  1997年   713篇
  1996年   680篇
  1995年   568篇
  1994年   513篇
  1993年   339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258篇
  1990年   206篇
  1989年   178篇
  1988年   52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991.
近年来研究表明,白血病、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常常有一条或多条细胞凋 亡通路发生异常,决定了此类细胞的存活率高于相应的正常细胞。而且,细胞凋亡应答异常 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耐药性的产生至关重要。对凋亡机制的深入研究,促进了对许多凋亡 靶标分子的识别,从而推动了以癌细胞中表达异常或失调的抗凋亡分子为靶标的新药研发。本文介绍了涉及凋亡的药物靶标和相关药物,以及其对白血病和淋巴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幽门螺杆菌空泡毒素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elicobecter pylori,HP)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因素,HP的慢性感染与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形成有关,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人类第Ⅰ类致癌因子.1988年Leunk等用培养HP的培养基浓缩液与HeLa细胞一同培养,发现培养基中某些因子可造成HeLa细胞等真核细胞发生空泡样变性,因而将其称为空泡毒素(Vacuolating cytotoxin,VacA).1992年这种毒素得以纯化,1994年完成了编码VacA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近年来有关VacA的研究进展较快,本文就10年来VacA的毒素作用机制研究状况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93.
子宫腺肌病是临床医师在诊断和治疗方面遇到的比较棘手的问题,有时很难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子宫肌瘤相鉴别.自从B超、彩超、宫腔镜和MRI应用于临床以来,其诊断逐渐明确.近年来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146例,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4.
刘英光  李群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6,19(12):1444-1445
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称为子宫腺肌病。子宫腺肌病以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经产妇,近几年来.由于过早性生活和多次人工流产的增加,以及子宫内膜炎发病率增高,使子宫腺肌病的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并因此造成不孕症的发病率增高,这样给治疗子宫腺肌病带来很大困难,成为摆在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难关,采用一般止痛药效果不佳甚至无效,更不能解决患者不孕的问题,对于无生育要求的患者。  相似文献   
995.
患儿,女,2个月,因右下颌肿块进行性增大1月余于2005年5月31日入院.患儿于出生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颌肿块,并呈进行性增大,无发热,无疼痛,无张口困难或吞咽困难,无鼻衄或牙龈出血,曾在外院就诊拟"淋巴结炎"给予抗感染及局部理疗,效果欠佳,门诊拟"肿物待查:1、神经母细胞瘤?2、恶性淋巴瘤?"收住院.患儿起病后精神尚可,食欲良好,大小便正常.无外伤史.查体:T 36.6℃,R 34次/分,P 134次/分,W 5 kg,神志清,反应好,有喉喘鸣,面色略苍白,右下颌可触及1个大小为12 cm×7 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触诊时哭闹,不能移动,表面皮肤可见瘀斑,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舌下软组织肿胀,舌、舌下软组织及下牙龈呈紫红色,心音正常,肺部闻及喉喘鸣音,腹平软,肝右肋下1 cm,质软,脾肋下未触及,未及肿物,四肢无异常.  相似文献   
996.
彭丽秀  张怡  周昌菊 《生殖与避孕》2006,26(11):672-67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和子宫腺肌病(腺肌病)的表达及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3例内异位症患者(内异症组)和40例腺肌病患者(腺肌病组)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TNFR1的表达,并与20例非内异症(对照组)在位内膜进行比较。结果:内异症组和腺肌病组异位内膜TNFR1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其在位内膜和对照组(P<0.05);TNFR1在内异症Ⅰ-Ⅱ期和Ⅲ-Ⅳ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与内异症r-AFS临床分期亦无直线相关关系(P>0.05);TNFR1在分泌期的表达为内异症、腺肌病异位内膜<其在位内膜<对照组内膜(P<0.05)。结论:异位内膜TNFR1的低表达可能在内异症和腺肌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TNFR1与内异症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997.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临床较常见的疾病,治愈的主要手段是全子宫切除术。近年来有报道子宫内膜切除术可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及超过6个月以上的月经过多的患者。我院行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治疗超过6个月以上的月经过多、术后病理证实子宫腺肌病患者32例。现将治疗及随访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8.
子宫腺肌病UAE治疗后妊娠及分娩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子宫腺肌病子宫动脉栓塞治疗(UAE)后患者的妊娠情况及结局,探讨该治疗方法对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所完成的252例因子宫腺肌病行UAE的病例进行追踪观察,了解治疗后妊娠情况及结局。结果:①252例患者中有13例共16次妊娠,均为自然受孕。受孕时间为术后3~43个月,平均为13个月。②没有生育要求的208例患者中,有4例(4次)意外受孕:2例(2次)药物流产,2例(2次)行人工流产术。其中1例行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取其绒毛组织作染色体检查正常。③有生育要求的44例患者中有9例12次妊娠(妊娠2次者1例,妊娠3次者1例),受孕率为27.3%(12/44)。其中足月顺产分娩3例,足月要求剖宫产和术中切除子宫1例,因胎膜早破早产要求行剖宫产1例,此5例均未发生产后出血,新生儿常规体格检查均未发现异常。自然流产4例(4次),均为孕4个月内胚胎停止发育。目前正在妊娠中患者1例,该患者行血液唐氏综合征筛查风险值为1/780,B超符合孕周,发育良好。结论:子宫腺肌病UAE治疗后可以正常受孕和分娩,但可能存在流产和早产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999.
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强度与前列腺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浆、腹水与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分析其与患者痛经强度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组(子宫腺肌病组)23例,对照组(子宫肌瘤组)23例,研究组患者术前均对痛经强度进行评分,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腹水与腺肌病病灶、子宫肌层组织匀浆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腺肌病组患者血浆PG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腺肌病患者月经期血浆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与手术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腺肌病组患者腹水中前列腺素(PGE2、TXB2和6-Keto-PGF1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与痛经强度评分无相关性。腺肌灶组织匀浆PGE2含量显著高于腺肌病正常肌层和子宫肌瘤正常肌层,P<0.05,腺肌灶PGE2T、XB2和6-Keto-PGF1α含量均与痛经强度评分呈正相关。结论:腺肌病病灶局部PGs合成异常增多是导致痛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00.
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子宫腺肌病发病率高,诊断及治疗困难,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有关子宫腺肌病病因学的研究特别是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