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539篇
  免费   3098篇
  国内免费   1841篇
耳鼻咽喉   608篇
儿科学   650篇
妇产科学   455篇
基础医学   2446篇
口腔科学   708篇
临床医学   12324篇
内科学   5018篇
皮肤病学   567篇
神经病学   3787篇
特种医学   327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9969篇
综合类   28207篇
预防医学   5066篇
眼科学   1835篇
药学   10785篇
  135篇
中国医学   9808篇
肿瘤学   1809篇
  2024年   509篇
  2023年   1821篇
  2022年   1551篇
  2021年   1905篇
  2020年   1943篇
  2019年   1901篇
  2018年   939篇
  2017年   1573篇
  2016年   1938篇
  2015年   2370篇
  2014年   4128篇
  2013年   4095篇
  2012年   5271篇
  2011年   5685篇
  2010年   5315篇
  2009年   5182篇
  2008年   5751篇
  2007年   5615篇
  2006年   5036篇
  2005年   5446篇
  2004年   4783篇
  2003年   4402篇
  2002年   3595篇
  2001年   3267篇
  2000年   2520篇
  1999年   2055篇
  1998年   1657篇
  1997年   1496篇
  1996年   1335篇
  1995年   1143篇
  1994年   876篇
  1993年   552篇
  1992年   451篇
  1991年   389篇
  1990年   317篇
  1989年   301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71.
外泌体是细胞外囊泡的一类主要成分,是正常生理情况下组织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在多种血液肿瘤研究中发现外泌体是骨髓微环境各成分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载体,由于其广泛存在并含有特定的核酸、蛋白等分子,外泌体被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载体,在血液肿瘤诊治中的重要性近年正逐步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高危前列腺癌外放疗后影响生化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接受了外放射治疗的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未接受内分泌或其他治疗。年龄51~87岁,平均(72.79±7.32)岁;初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69~1 000μg/L,30.0μg/L者23例,≥30.0μg/L者11例;临床分期T_(1c)~T_4期;前列腺体积20.08~82.79 mL,平均(37.37±17.92) mL;放射剂量为1 800~7 000 cGy,平均(4 599.41±1 095.68) cGy;术后最低PSA为0~1 000μg/L,平均(70.11±214.63)μg/L;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为0.02~46.82 ng/mL~2,平均(3.74±8.17) ng/mL~2;1例联合使用粒子植入治疗,34例均联合内分泌治疗。观察分析无生化复发率与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前列腺体积、外放射剂量、术后最低PSA及PSAD的关系。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为高危前列腺癌患者,随访时间2~38个月,中位时间18个月,平均16.66个月。10例出现生化复发。3年无生化复发率为45.2%。PSA30μg/L组的无生化复发率高于PSA≥30μg/L组(P=0.020);放疗后最低PSA2μg/L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最低PSA≥2μg/L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Gleason评分≤7分者无生化复发率优于7分者,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初始PSA、Gleason评分、术后最低PSA与生化复发密切相关;前列腺体积、T分期、PSAD表现了与生化复发相关的趋势。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表现。方法: 对2012年6月1日至2021年3月30日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就诊的单纯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8例和同期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44例的CT扫描影像表现进行比较。结果: (1) 68例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 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62例(91.2%),胸膜有钙化者28例(41.2%),叶间裂受累22例(32.4%),胸腔积液12例(17.6%),包裹性胸腔积液8例(11.8%)。(2)44例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CT扫描影像表现中胸膜粘连30例(68.2%),未见胸膜钙化,叶间裂受累32例(72.7%),胸腔积液43例(97.7%),包裹性胸腔积液26例(59.1%)。(3)非活动性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CT扫描影像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发生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0,P=0.002;χ2=23.737,P=0.000);叶间裂受累、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的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92,P=0.000;χ2=68.548,P=0.000;χ2=28.301,P=0.000)。结论: 非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与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胸膜粘连、胸膜钙化的发生率高,胸腔积液、包裹性胸腔积液、叶间裂受累的发生率低。识别非活动性和活动性结核性胸膜炎的CT扫描影像特点,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4.
75.
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能替代内膜剥脱术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颈动脉分叉处独特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决定了该处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易发生的部位,造成管径的狭窄而导致脑组织远端血流动力学性梗死。另外,沿颈动脉球内侧壁的血流保持层流,有着很高的流速和很强的剪切力,而其外侧壁处血流的分离、停滞、湍流和复杂震荡的剪切力都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脱落。因此,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导致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占卒中发生的10%~20%),对其治疗是多年来受全球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76.
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螺旋CT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CT诊断肺癌胸膜早期种植转移的价值,并分析漏诊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确诊肺癌胸膜种植转移的CT、手术病理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43例中,术前CT仅诊断8例,其中Ⅲ级5例,Ⅱ级3例,诊断符合率19%(8/43),CT实际显示胸膜转移结节28例,其中Ⅰ级10例、Ⅱ级13例,Ⅲ级5例,未显示Ⅰ级15例,CT检出率为65%(28/43)。28例中,术前CT漏诊Ⅰ级和Ⅱ级各10例,漏诊率71%(20/28)。20例中,CT漏诊叶间胸膜、肺表面脏层胸膜、纵隔胸膜、肋胸膜、膈胸膜转移,漏诊率分别为0%、33%、36%、43%、80%。结论:CT能准确检出、诊断肺癌中晚期胸膜转移,但检出胸膜早期微小病灶有明显局限性,在CT诊断中,忽视对膈胸膜、肋胸膜、肺表面脏胸膜上Ⅰ、Ⅱ级较早转移灶的观察,是导致漏诊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7.
吕春堂教授简历 吕春堂教授,男,河南浚县人.1942年10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当时,国家正处在“文革”动乱时期.按照“面向边疆,面向海岛,面向基层”的要求,他被组织分配到新疆军区工作,先后在部队的师医院和天山深处的驻军医院口腔科任军医,主治军医,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疗工作。多次下部队巡回医疗,热心为广大指战员服务,特别是参加了支援地方的医疗队,到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大漠深处,为各族军民医治口腔疾患,受到他们的欢迎和爱戴。13年的边疆部队卫生工作,使他受到了锻炼,增强了业务能力.在各方面不断进步,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78.
林少锐  吴健慧 《广东医学》2006,27(7):1037-1038
目的 分析自发性气胸在肺复张过程中的并发症,以提高诊断与抢救水平。方法 对18例气胸在复张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抢救措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肺复张过程中常见并发症有3种,即闭合性生气胸变为张力性气胸,出现胸膜反应及复张性肺水肿(RPE),前2种预后良好,均痊愈出院,RPE有2例(50%)死亡。结论 对张力性气胸与RPE应争分夺秒进行抢救。  相似文献   
79.
王岩(解放军总医院骨科100853北京市) 一种期刊品牌的形成。蕴含着编者、作者、读者的艰辛努力,不懈奋斗和不断积淀。《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已经具有了这样的品牌效应.这是一代又一代脊柱外科学家精心培育的结果,这是广大读者的关心、支持和杂志工作人员心血的结晶,这是《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向更高水平迈进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0.
重型颅脑损伤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梯度减压的手术方法对预防术中脑膨出、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效果。方法对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分次减压手术方式及去骨瓣后,硬膜与颞肌筋膜瓣减张缝闭硬膜切口方法。结果40例脑肿胀患者术中脑嘭出6例占15.0%,死亡19例占47.5%;60例脑内血肿病人未发生脑膨出,死亡12例占20%。结论脑外伤后脑血管调节麻痹及血肿压迫继发脑水肿易造成脑膨出.术中分次减压降低了骨窗部位脑组织的顺应性,从而降低了局部的压力梯度,避免脑血管急性扩张,能有效防止脑膨出,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