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11篇
  免费   2438篇
  国内免费   929篇
耳鼻咽喉   265篇
儿科学   362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1977篇
口腔科学   187篇
临床医学   5393篇
内科学   2120篇
皮肤病学   643篇
神经病学   471篇
特种医学   16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5篇
外科学   1238篇
综合类   8847篇
预防医学   939篇
眼科学   252篇
药学   2898篇
  18篇
中国医学   898篇
肿瘤学   6628篇
  2024年   214篇
  2023年   728篇
  2022年   634篇
  2021年   766篇
  2020年   720篇
  2019年   773篇
  2018年   485篇
  2017年   682篇
  2016年   818篇
  2015年   872篇
  2014年   1237篇
  2013年   1251篇
  2012年   1779篇
  2011年   1883篇
  2010年   1787篇
  2009年   1763篇
  2008年   1828篇
  2007年   1870篇
  2006年   1685篇
  2005年   1644篇
  2004年   1456篇
  2003年   1466篇
  2002年   1313篇
  2001年   1151篇
  2000年   851篇
  1999年   824篇
  1998年   681篇
  1997年   620篇
  1996年   614篇
  1995年   529篇
  1994年   500篇
  1993年   360篇
  1992年   318篇
  1991年   283篇
  1990年   189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收集1995年3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误诊病例15例,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2.
病人男,56岁。体检时发现前上纵隔肿瘤10d。病人无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及胸痛等症状。查体:气管居中,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胸部CT检查示“前上纵隔囊性肿块,大小约11cm×6cm×3cm,性质待查”。B超检查“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占位”。2004年12月,入院后5d在全麻下行“前上纵隔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约11cm×6cm×3cm大小,呈囊性,肿瘤与左纵隔胸膜有轻度粘连,分离胸膜,完整切除肿瘤,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病理检查:囊性肿物,11cm×6cm×3cm大小,表面灰白、灰黄、灰褐色,切面可见3个大小不等的囊,分别为5.5cm×3.2cm、4.5cm×3.…  相似文献   
43.
布鲁氏菌病感染与免疫研究近况(续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 布氏菌在单核细胞内生存、繁殖和感染的可能因素 我们知道,布氏菌是胞内寄生菌,主要寄生于机体的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内,在胞内生存、繁殖后才能发挥其在体内的致病作用。因此,将布氏菌能在胞内寄生能力视为其致病基础。3.1 不同血清对布氏菌调理及在胞内生存的作用血清对细菌调理吞噬作用的影响是肯定的,尤其  相似文献   
44.
淋巴母细胞型淋巴瘤包括来自T细胞和B细胞,以及不能分类的一些肿瘤[1].我院1998-05~2003-06经手术切除及病理诊断误诊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5.
目的:制备高表达GM-CSF的淋巴瘤细胞系,观察淋巴瘤细胞转染GM-CSF基因后生物学特性的改变。方法:将小鼠GF-CSF真核表达质粒用电穿孔法导入小鼠淋巴瘤细胞系RMA,有限稀释法制备单个细胞克隆,经RT-PCR,骨髓祖细胞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筛选相对高表达GM-CSF的RMA克隆,并观察其生物学特性的改变。结果:获得了高表达GM-CS的RMA细胞系,其同基因动物体内致瘤性降低。结论:淋巴瘤细胞系RMA转染GM-CSF基因后致瘤性降低。  相似文献   
46.
经承学  谢湘芝 《广西医学》2002,24(2):153-155
目的:应用原位PCR技术检测B细胞系恶性淋巴瘤。方法:采用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第三互补决定区(CDR-Ⅲ)的引物,dig-11-dUTP标记物,应用直接原位PCR技术检测Ⅲ-Ⅳ级恶性淋巴瘤的间期淋巴细胞,结果:在初诊的15例恶性淋巴瘤患中,12例检测到IgH基因重排;4例临床表现呈现淋巴瘤性白血病患,治疗后骨髓完全缓解,2例间期细胞原位PCR仍显示有IgH基因重排,6个月复发,结论:间期细胞原位PCR技术能敏感、准确地检测Ⅲ级以上的恶性淋巴瘤,并帮助预测复发,为一有效的基因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7.
孔今城  胡宏慧 《上海医学》1997,20(10):586-588,F004
肠道非肿块型溃疡性T细胞淋巴瘤比较罕见,与肠型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易发生混淆,且其症状复杂多样不易确立诊断[1]。我们曾遇2例,均经6个月反复各项检查仍难确诊,后因肠穿孔作肠殷切除,经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酶标记后,才明确诊断为肠道非肿块型溃疡性T细胞淋巴瘤,现报道如下。病史摘要倒1,男,15岁。不规则周期性发热6个月,38~39C为多,间隙正常3~4天后发热再起,最高可达40.5C伴咽痛及颈浅淋巴结肿大如黄豆。发热时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记数正常,各种抗生素治疗未能控制体温,消炎痛栓剂可暂时降低温度。其它各项检查均未提供诊断…  相似文献   
48.
目的 评价单克隆IgH基因重排检测在恶性淋巴瘤 (B NHL)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半巢式PCR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病例组为B NHL ,包括 6 9例石蜡包埋组织切片、治疗前 16例骨髓和 2 9例外周血、阳性者治疗后复查骨髓和外周血 ;对照组为 10例慢性淋巴结炎、3例T NHL和 2例HD。结果 对照组均阴性。病例组 :切片中单克隆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 6 3.8% (44 / 6 9) ;骨髓和外周血阳性率分别为 43 .8%(7/ 16 )和 41.4% (12 / 2 9) ,细胞形态学检查未见异常细胞者阳性率分别为 33 .3% (3/ 9)和 31.3% (5 / 16 )。 16例同时采集骨髓和外周血者 ,阳性率分别为 43 .8% (7/ 16 )和 37.5 % (6 / 16 )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前单克隆IgH重排阳性者 ,6例完全缓解 (CR)后转阴 ,处于持续缓解状态 ,1例临床缓解后 13个月仍阳性 ,现在继续随访中 ,另 1例CR后持续阳性者 ,6个月后复发。结论 切片、骨髓和外周血中检测单克隆IgH基因重排可以作为B NHL诊断和随访微小残留病灶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49.
50.
异环磷酰胺治疗晚期肿瘤37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0 引言 目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仍不满意 [1 ,2 ] ,异环磷酰胺 (ifosfamide,IFO)因其严重的出血性膀胱炎而限制了临床应用 [3 ] ,直至 1 981年 Brocked合成了尿路保护剂美司钠(Mesna)才得以普遍使用 . 1 996- 1 0 / 1 999- 1 0我们运用连云港制药厂生产的 IFO/ Mesna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 37例 ,疗效满意 .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男 2 2例 ,女 1 5例 .年龄 1 5~ 67(平均 52± 5)岁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1 6例 (鳞状细胞癌 7例 ,腺癌 9例 ) ,小细胞肺癌 (SCLC) 9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1 2例(B细胞型 8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