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7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206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312篇
内科学   279篇
皮肤病学   33篇
神经病学   39篇
特种医学   6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29篇
综合类   650篇
预防医学   131篇
眼科学   28篇
药学   157篇
  3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3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00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Objectit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omerase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radiation injury, 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gene (hEST2) reverse tranacriptase(RT) seg-ment in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Methods. Tumor FIeLa cells, KB cells and A431 cell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in telomeraseactivity after 60Co-ray irradiation at RNA level and protein level. Quantitative PCR and Northern blotting were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bEST2 RT segment that encodes seven motifs of the human telomeres, a PCR-besed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was used to assay telomerase activity after exposure toradiation. Results. Both of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hEST2 RT segment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dosage of radiation. In addition, testing the expression of motifs domain is similar to the measurement of telomerase activity.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the hEST2 BT segment by Northern blotting and quantitative PCR are new methods for testing Uflomerase activity. Furthermore, radiation can cause a dose-dependent decrease in telomerase activity.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on telomerase is on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death of cancer ceils after irradiation.  相似文献   
42.
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色法用于端粒酶活性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目的建立端粒重复序列扩增(TRAP)- 银染色技术,探讨端粒酶活性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裂解液提取组织细胞中的端粒酶模板,在特异引物作用下进行PCR 扩增,所得产物用氯仿∶异戊醇(24∶1)处理浓缩,作聚丙稀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经硝酸银染色分析端粒酶活性。结果TRAP-银染色法能准确特异地检测小鼠骨髓瘤细胞(SP 2/0)的端粒酶活性,灵敏度可达 1×10  相似文献   
43.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使得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对肿瘤进行探讨。最近研究发现 ,细胞的衰亡及癌变与细胞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端粒( telomere)长度有关 ,端粒序列的复制依赖于一种特殊的 DNA聚合酶即端粒酶 ( telomerase)。在鼻咽癌 ( NPC)组织中端粒酶有活性表达 ,而正常人鼻咽粘膜中端粒酶活性低表达或无表达。端粒酶有可能成为 NP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本文就端粒端粒酶与 NPC的关系作一概述。1 端粒端粒酶1 .1 端粒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一种特殊结构 ,由简单重复富含 G的 DNA序列及端粒结合蛋白组成。早在本世纪 30年…  相似文献   
44.
前列腺癌组织中的端粒酶活性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与前列腺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着急。方法 采用端粒扩增文件-酶(TRAP_ELISA)测定前列腺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结果 10例正常前腺组织无端粒酶活性。15例前腺腺癌组织中13你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86%。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织中4例检出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26%,其水平显著低于肿瘤组织。结论 端粒酶活性与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  相似文献   
45.
ATRA和5—FU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全反式维甲酸(ATRA)、5-FU单用和合用对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抗癌作用。方法A-TRA、5-FU单单用和合用处理体外培养的胃癌MGC-803细胞和荷胃癌裸鼠,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量裸鼠药前后的瘤体积,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随着ATRA、5-FU浓度增高,作用时间延长,胃癌细胞活力逐渐下降。40μmol/L ATRA组、5μmol/L5-FU组和合用组(  相似文献   
46.
为探讨人鼻咽癌染色体端粒行为异常与癌变的关系,应用 Southern 印迹杂交对 30 例鼻咽癌和30例与之年龄、性别配对的正常对照进行了分析。结果:鼻咽癌的端粒长度与对照相比显著缩短。在鼻咽癌中,1617% 显示端粒伸长,76.67% 显示端粒缩短,而6.67% 显示与对照相同的端粒长度。分析了 30 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端粒长度的变化,可见染色体端粒的长度随年龄增长而逐渐缩短(r= - 0.3913, P< 0.05),并且端粒每年平均缩短 39bp 的核苷酸。结果提示:人鼻咽癌染色体不稳定可能与端粒长度缩短有关。  相似文献   
47.
可穿透细胞的端粒酶抑制剂 2′ 邻 甲氧乙基寡核苷酸 核糖核蛋白端粒酶将端粒DNA片段重复加到染色体末端 ,在细胞分裂周期中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端粒酶可能是抗癌药的靶标 ,因为大多数肿瘤细胞均可启动端粒酶防止细胞发生衰老 ,而大部分正常体细胞无端粒酶活性。近年来加强了端粒酶抑制剂的开发。研制反义寡核苷酸的主要障碍是寡核苷酸不能有效地进入无阳离子脂载体分子的培养细胞内 ,目前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报告 2′ 甲氧乙基RNA寡核苷酸可进入培养的癌细胞 ,引起端粒缩短和细胞增殖降低。寡核苷酸浓度从纳摩尔到微摩尔范围内 …  相似文献   
48.
端粒和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早在 3 0年代 ,就有学者发现细胞染色体末端有一种能维持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特殊结构 ,并将其命名为“端粒”。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随细胞的分裂逐渐缩短 ,达到一危机点时 ,触发某一信号 ,于是细胞不再分裂而发生衰老、死亡 ,因此它被称为细胞的“分裂时钟”。少数细胞逃逸危机点激活端粒酶 ,它在细胞的增殖、衰老、永生化和癌变中起重要作用。笔者就端粒酶与肿瘤的关系及治疗作如下综述。1 端  粒1 1 端粒的结构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特殊DNA -蛋白质结构 ,其DNA含有大量的TTAGGGn 串联重复结构 ,该片段在精子细胞中长…  相似文献   
49.
端粒存在于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 ,是一种小的DNA重复序列。端粒酶是一种能不断地延长染色体末端的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端粒与脾虚均与衰老关系密切 ,中药制剂的实验研究以及自由基学说的研究都表明了端粒与脾虚之间关系密切。端粒与脾虚关系的理论研究对脾虚证实质研究及中医抗衰老研究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0.
半边旗多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凋亡和端粒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半边旗多糖对人肺腺癌细胞系SPCA-1的诱导凋亡作用和对端粒酶活性及亚单位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用MTT法、流式细胞术、细胞形态学等方法观察半边旗多糖对SPCA-1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TRAP-ELISA法测定端粒酶活性,RT-PCR观察端粒酶亚单位mRNA的表达。结果半边旗多糖对SPCA-1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具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0.09375-3mg/ml,24h-72h);可使G0/G1期比例明显升高.G2/M期比例下降、S期先降后升;细胞形态变化较大,有凋亡细胞出现;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端粒酶亚单位TP1和hTRTmRNA无明显变化.hTERTmRNA表达减少。结论半边旗多糖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时相分布、诱导凋亡以及下调端粒酶hTERTmRNA表达,降低端粒酶活性而抑制SPCA-1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