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靶向Wip1基因的特异性siRNA序列对结肠癌细胞Wip1基因的抑制效应,探讨Wip1基因沉默对结肠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Wip1-811 siRNA转染入Wip1高表达的RKO结肠癌细胞株,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Wip1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Wip1蛋白表达,采用MTS方法检测结肠癌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Wip1-811 siRNA明显抑制Wip1的表达。抑制Wip1基因表达后,转染组RKO结肠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敏感性增加,5-氟尿嘧啶处理组RKO结肠癌细胞活力由(89.4±6.6)%降至(74.7±3.9)%(P0.05),奥沙利铂处理组细胞活力由(77.9±2.4)%降至(66.7±2.9)%(P0.05)。转染Wip1-811 siRNA后,5-氟尿嘧啶处理组细胞凋亡比例由(7.7±0.5)%升至(12.3±3.2)%(P0.05);奥沙利铂处理组细胞凋亡比例由(14.7±2.1)%升至(34.0±2.1)%(P0.05)。结论:沉默Wip1基因表达能增强结肠癌细胞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结肠癌是人类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化学治疗在该病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结肠癌细胞对化学治疗药物的多药耐药性(MDR)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化学治疗效果。MDR是指肿瘤细胞对一种化学治疗药物具有耐药性的同时,对其他结构不同、作用靶点不同的抗肿瘤药物也具有耐药性的现象。结肠癌的MDR机制除了以往研究较多的ATP结合转运蛋白的高表达、耐药相关酶表达的改变外,近年来发现,ATP转运蛋白的单核苷酸多态性、抗细胞凋亡蛋白的表达及结肠癌干细胞等均与结肠癌细胞的MDR密切相关。该文对近年来结肠癌MDR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是指具有生长活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以外部位的异常生长,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随病变部位的不同而不同,早期患者诊断困难[1]。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bowel endometriosis,BE)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此类患者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因而临床上常常确诊率低而误诊率高[2]。本文对我院3例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  相似文献   
4.
综合医院原发性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肠疾病在临床上相对少见,其在消化系统疾病中仅占1%~4%,但确诊小肠疾病却比较困难。我们通过对309例小肠疾病的临床分析,以期对小肠疾病的症状、病因构成及目前所采用的诊断方法作一探讨,从而提高对小肠疾病的认识,降低其漏诊率及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皮肌炎患者皮肤、肌肉损害症状,肌电图和肌肉活检的改变,探讨其在皮肌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3例皮肌炎患者的皮肤与横纹肌损害所致的临床特点。结果 57.4%的皮肌炎患者因皮肤损害而就诊,因肌肉和关节症状而就诊者只占28.4%。皮肤损害以面、颈部和四肢较常见,皮损的常见类型是紫红斑。但肌肉和关节损害的发生率最高(87.4%),其中33.3%的病人合并吞咽困难。肌电图和肌活检的异常率分别为85.7%和85.9%。结论 皮肌炎患者多因典型的皮肤损害就诊;肌肉损害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肌电图和肌肉活检对皮肌炎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croRNA-429(miR-429)在体内对糖尿病(DM)小鼠肠上皮细胞(IECs)内闭合蛋白(occludin,Ocln)表达及肠上皮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构建糖尿病小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通过尾静脉注射antagomiRNA-429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的表达;real-time PCR检测miR-429和Ocln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ting及免疫组化检测Ocln蛋白表达变化;气相色谱法检测小鼠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显色基质鲎试剂法检测小鼠血浆LPS浓度。结果: 尾静脉注射antagomiRNA-429能显著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的表达,注射后6 d恢复至正常小鼠IECs表达水平。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表达后,Ocln表达显著提高(P<0.05),小鼠尿液乳果糖/甘露醇比值及血浆LPS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 AntagomiRNA-429能有效抑制DM小鼠IECs内miR-429的表达,进而使小鼠IECs内Ocln的表达升高,从而使肠上皮屏障功能部分恢复。  相似文献   
7.
IGF1和IGF2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GF1、IGF2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s)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IGF1和IGF2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部位)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GISTs中IGF1和IGF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34/55)和49.1%(28/55)。不同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IGF1和IGF2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性别、组织学分型、部位、肿瘤结节数、原发/复发之间无关(P〉0.05)。结论IGF在GISTs的发生和增殖中发挥作用,可能为GISTs良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球囊扩张治疗及复发的预测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复发率 ,探讨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治疗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 :应用球囊扩张治疗并随访半年以上 ,比较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性别、年龄、病程、食管最大径、球囊扩张直径、球囊扩张类型及扩张时间等方面的差异 ,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率为 10 0 % ,复发率为 2 3.3% ,复发组与非复发组在年龄及病程两方面存在差异 ,病程的回归系数为 - 1.35 8(P <0 .0 5 )。结论 :球囊扩张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有效的方法 ,但存在一定的复发率 ,病程是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治疗后复发的唯一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ATRA,5-Fu单独和联合应用对裸鼠胃癌移植瘤生长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方法34只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溶剂对照组、ATRA组、5-Fu组和AF组,分别于给药的d1,d 11测量瘤体积,并采用TRAP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用药后ATRA组(9.26±0.84)mm3、AF组(5.86±0.87)mm3瘤体积显著小于溶剂对照组(13.41±3.12)mm3(P<0.01),5-Fu组(5.92±1.25)mm3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13.19±2.60)mm3(P<0.01);用药后ATRA组、5-Fu组、AF组端粒酶活性分别为61%(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1)、100%,63%(与溶剂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ATRA,5-Fu均能显著抑制裸鼠胃癌移植瘤的生长,ATRA与5-Fu合用在本体内实验条件下未发现有协同抗肿瘤作用,ATRA能抑制胃癌移植瘤端粒酶活性,而5-Fu对其活性无抑制作用,二者合用对胃癌移植瘤端粒酶活性无协同抑制作鼢用.抑制端粒酶活性可能是ATRA抗癌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侧群(SP)细胞在结肠癌多药耐药性中的作用及其microRNA生物标志。方法:结肠癌SP细胞的分选采用流式细胞术,细胞活力的测定采用MTT法,microRNA表达谱的检测采用microRNA芯片,microRNA表达的验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1)HCT-15、HT-29及LoVo结肠癌细胞系中SP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6.75%、13.02%及9.52%。(2) 化疗药(5-氟尿嘧啶、草酸铂及阿霉素)对3种结肠癌细胞系SP细胞的 IC50均明显高于对非SP细胞的IC50(P<0.05)。(3)microRNA芯片检测表明miR-5000-3p、miR-5009-3p及miR-552在3种结肠癌细胞系的SP细胞中表达均上调,实时荧光定量PCR亦证实此结果。结论:miR-5000-3p、miR-5009-3p及miR-552在结肠癌细胞系的SP细胞中表达上调,有可能成为结肠癌SP细胞的潜在microRNA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