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2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66篇
耳鼻咽喉   27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3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84篇
内科学   219篇
皮肤病学   48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107篇
综合类   717篇
预防医学   114篇
眼科学   683篇
药学   234篇
  2篇
中国医学   445篇
肿瘤学   88篇
  2024年   115篇
  2023年   327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190篇
  2020年   12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8篇
  2005年   17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目的借助共焦显微镜来帮助判断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在应用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期间的效果及临床转归,为指导临床用药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5.2-2006.1住院拟诊为棘阿米巴角膜炎的5例5眼患者,给予抗棘阿米巴角膜炎药物治疗,在接受治疗的1w、2w、4w、8w分别对患者角膜病灶的特定位点进行共焦显微镜检查,从上皮下区或其浅基质层有活的滋养体和12um双壁的包囊及炎性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变化及空腔的出现来判断抗棘阿米巴药物治疗的用量频率,对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有疤痕者,共焦显微镜下未发现包囊及滋养体者,根据他的临床表现及病史作诊断性治疗,局部用药4m-6m。结果5例患者中4例治愈,视力不同程度提高,在治疗2m后复查共焦显微镜,未见明显包囊及滋养体及炎性细胞,可见疤痕样改变,偶见圆点状亮点,1例治疗1w后病情恶化,合并前部巩膜炎转杭州邵逸夫医院。结论共焦显微镜是目前对早期棘阿米巴角膜炎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疗效判断的一种无创伤性手段,其可作为指导临床抗棘阿米巴角膜炎药物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一种客观检查工具。  相似文献   
22.
改进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法的操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多种石蜡组织切片运用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在进行前期处理、冲洗、减少非特异性染色、蛋白酶K消化时间、显色、复染、封片等方面总结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23.
survivin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原发性浸润性乳腺癌中survivin表达与患者生存期及其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受体(ER )、PS2蛋白等影响预后因素的关系。笔者采用LSAB和SP免疫组化法检测survivin和PS2及ER在 95例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结果示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为 70 .5 % (67/95 ) ,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S2及ER呈明显负相关 ;survivin表达阴性者其术后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survivin表达阳性者。提示survivin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新的预后判断指标 ,其凋亡抑制作用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调查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渐进多焦眼镜的现状,分析其对眼部参数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查配戴渐进光眼镜的近视患者214名,对其进行视光学检查,包括屈光度、斜视度、AC/A率、辐接近点和融合范围等项目,并调查其心理感受。其检查结果与256名年龄相匹配的戴用单焦眼镜的近视患者相对照,分析其变量的变化。结果:配戴渐变多焦眼镜的近视患者中140例无不适感觉,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屈光度平均为-3.5D,约半数患者(48.6%)存在不同程度的外隐斜,其中8位是间歇性外斜患者,没有融合能力,辐辏近点大于20 cm;平均AC/A率为(2.95±1.49),平均融合力为+16.41°~-7.06°,平均辐转近点为(72.63±24.42)mm。实验组除AC/A率低于对照组(t=3.52,P<0.05),且与屈光度无明显相关(r=-0.0318,P>0.05)外,其余检查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结论:渐进多焦眼镜可以引起AC/A率降低,并有可能通过掩饰间歇性外斜患者 的症状而耽误其治疗。因此,渐进多焦眼镜虽然普遍受青少年近视患者欢迎,但验配中仍存在适应证选择问题,青少年在验配时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20%酒精对白色莱亨鸡角膜的影响和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后白色莱亨鸡角膜模型的共焦和电子显微镜的发现。  相似文献   
26.
角膜移植术后角膜在共焦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组织在共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y)下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应用Conoscan2.0共焦显微镜对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7d患者12例(12只眼),术后1a患者8例(8只眼),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3~7d患者10例(10只眼),术后1a患者11例(11只眼)进行扫描检查,记录各层角膜图像。结果:板层角膜移植术后3~7d,植片中基质细胞较小,可见裂隙状暗纹和细小神经,层间为大面积高反光区,有点状颗粒沉积,植床水肿,细胞成像不清。移植术后1a,植片中未见神经,层间反光明显减弱,但仍有点状高反光颗粒沉积,植床中出现粗大裂隙状暗纹,内皮细胞密度正常。穿透角膜移植术后3~7d,植片中基质细胞“激活”,可见神经和后基质层的粗大暗纹,内皮细胞密度正常,细胞间可镶嵌有高反光点。术后1a,植片中基质细胞仍较小,未见神经,后基质层仍有裂隙状暗纹,内皮细胞体积增大,密度减少,高反光点消失。结论:Confoscan 2.0共焦显微镜可活体检查角膜移植术后角膜组织结构和细胞的病理改变,这对评估手术效果和临床观察以及跟踪随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7.
生物医学激光的新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剑女 《医疗装备》2003,16(7):23-23
随着激光技术、光谱技术、光纤技术和显微技术的发展 ,生物医学光子学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起来。这是光子学与生命科学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新分支 ,生物医学光子学分为诊断和治疗两个组成部分 ,前者以光子作为信息的载体 ,后者以光子作为能量的载体。激光由于具有单色性好 ,高亮度、高密度 ,辐射方向性强等特点 ,多以其作为光诊断和光治疗的光源。随着激光器的不断发展 ,光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将越来越广泛。医用激光仪器具有潜在的发展前景。目前激光在整形外科、皮肤科、眼科和齿科方面已发挥出重要的作用。采用光热分解和…  相似文献   
28.
大鼠背部20%光辐射Ⅲ度烧伤7天后的焦痂提取液及1:4、1:8稀释液能对正常大鼠肝线粒体呼吸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相同方法制成的正常皮提取液只呈轻度抑制,1:4稀释液已无抑制作用,两者丙二醛含量相差悬殊,丙二醛含量与抑制率呈相关,但进一步分析表明这种相关为共存现象,丙二醛含量增高不是呼吸率下降的直接原因。丙二醛增高与膜脂双层的破坏有关,内膜能化作用实验表明,当膜脂受到一定程度破坏时,能化作用受到抑制。然而在能化作用未表现异常时,呼吸率已呈一定程度抑制,故呼吸率抑制还受到提取液其他组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细胞仪在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丁彦青,罗深秋,鲍永跃,张徽(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教研室,第一军医大学病理学中心实验室广州51051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细胞仪又称粘附细胞分析及筛选激光细胞仪(AdherentcellanalysisandSo...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对比观察近视儿童配戴离焦软性接触镜与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我院就诊的儿童近视患者临床资料,共75例儿童纳入分析。离焦软镜组:日戴周边离焦软性接触镜的近视儿童30例(60眼),男性10例,女性20例,年龄(9.9±1.00)岁,等效球镜度数(?2.78±0.70)D。角膜塑形镜组: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儿童45例(90眼),女性30例,男性15例,年龄(9.67±1.11)岁,等效球镜度数(?2.67±0.71)D。两组患儿均已配戴12个月及以上框架眼镜后验配接触镜。随访12个月,对比分析两组近视儿童眼轴变化情况及角膜结膜并发症情况。  结果  两组近视儿童戴框架眼镜期间眼轴增加较快,OrthoK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4±0.09) mm,DISC组配前的框架期眼轴增量(0.37±0.07) mm;换为接触镜后戴接触镜12个月后,OrthoK 组眼轴增量(0.18±0.04) mm;DISC组眼轴增量(0.19±0.05) mm,两组儿童更换近视防控方案后眼轴增量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不同接触镜的眼轴长度增量接近,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两种接触镜12个月期间,慢性滤泡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1.20%,离焦软镜组为20.00%,其中离焦软镜组比例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染色1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66.70%,离焦软镜组为56.70%;角膜染色2级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17.80%,离焦软镜组为16.70%,其中两种程度的角膜染色角膜塑形镜组比例均略高于离焦软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触镜乳头性结膜炎发生率角膜塑形镜组为2.20%,离焦软镜组为10.00%,离焦软镜发生率略高于角膜塑形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离焦软镜与角膜塑形镜均可有效控制近视儿童眼轴长度的进展,其控制效果均优于框架眼镜,两种接触镜对眼轴控制效果接近。两种接触镜的角结膜并发症较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