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89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70篇
妇产科学   37篇
基础医学   579篇
口腔科学   51篇
临床医学   900篇
内科学   538篇
皮肤病学   56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88篇
外国民族医学   6篇
外科学   131篇
综合类   1321篇
预防医学   447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243篇
  5篇
中国医学   153篇
肿瘤学   27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73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28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25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290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243篇
  2005年   348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255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7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31.
32.
背景:人细小病毒B19(B19)感染表现为多种皮损并与很多其他皮肤病相似,因此难以鉴别。B19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通常以费时的血清学试验和多聚酶链式反应(PCR)为依据。目的:本研究中使用一种DN A扩增法———回路介导等温扩增法(LAM P)来诊断B19感染,并与PCR法比较。方法:纳入10例B19  相似文献   
33.
乙肝两对半模式与乙肝DNA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326例血清标本同时进行乙肝两对半和乙肝病毒核酸扩增酶联定量(HBVDNA)检测,探讨乙肝两对半不同模式和乙肝病毒HBVDNA之间的关系,说明依靠乙肝两对半进行诊治和判定是否具人传染性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34.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特点是受照细胞后代发生遗传变化的频率增加。基因组不稳定性的生物终点包括核型异常、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及延迟的细胞增殖性死亡等。保持遗传信息稳定的一些关键基因的损伤对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和传递起重要作用,遗传外因子也会影响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发生。辐射诱导的基因组不稳定性对辐射致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5.
背景 2002年首次报道经输血传播西尼罗病毒(WNV)感染,这促进了核酸扩增检测试验(NAT)研究的快速发展。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WNV筛查试验和2003年首次应用的补充NAT试验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36.
基因芯片快速HLA-DR52组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用基因芯片对HLA-DR52组快速分型。方法 根据中国汉族人群常见的HLA-DRB位点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独特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分型探针,制成寡核苷酸芯片。通过组间特异引物扩增基因组DNA,扩增中用荧光标记,扩增标记后的产物与芯片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产生的荧光信号确定样品的基因亚型。83份样本分别用基因分型芯片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对HLA-DR52组分型。结果PCR-SSP分型DR52组57个位点中,经芯片分型有2个无DR52组位点,3个PCR-SSP分型为DR52组纯合子,芯片为DR52组杂合子,1个PCR-SSP分型为非DR52组纯合子,芯片分型为含有1个DR52组位点的杂合子。结论 基因芯片能对HLA-DR52组快速、准确的分型,比PCR-SSP能更多的检出DR52组位点,特别是能将纯合子进一步分型,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7.
实验发现多耐药性肿瘤细胞系CEM/VLB与其亲代药敏细胞系CCRF-CEM间存在明显核型差异。核型中出现两独特标记染色体,它们来源于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其臂分别均染区和异常显带区,这表明CEM/VLB细胞内可能存在基因扩增,结合对耐低浓度药物细胞系CEM/ER的核型分析,进一步阐明肿瘤细胞在产生多耐药过程中存在的核型演变过程及特征。  相似文献   
38.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系分化的潜能,体外通过不同早期作用细胞因子混合物或基质细胞加入细胞因子支持培养的方法,使造血干细胞有效地进行横向扩增,其后代细胞仍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具有造血干细胞长期重建能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用长链核酸扩增技术评价病毒灭活效果的可行性.方法:针对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糖蛋白gD基因前后的保守区设计预计产物长短不一的5对引物,用半巢式PCR技术扩增经低pH法(4.0±0.1)、巴氏消毒法[(60±1.0)℃]和s/D法(有机溶剂/洗涤荆)处理后的PRV核酸,同时以细胞感染法做平行对照.结果:低pH对PRV核酸有破坏作用,处理时间越长,核酸损伤程度越明显,处理60 min时,6.62 lgTCID50的PRV完全被灭活.5条不同长度PCR扩增产物中,只有3.9 kb的长片段检出与细胞培养结果一致.7.25 lgTCID50的PRV经(60±1.0)℃处理20 min后即被完全灭活,7.13 lgTCID50的PRV经s/D法处理1 h后被完全灭活,但各长度核酸片段扩增均为阳性,与细胞感染试验结果不符.结论:低pH对PRV核酸的损伤程度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用长链PCR(3.9 kb)技术来评价经低pH法灭活病毒的效果是可行的,而该法不适合评价巴氏消毒法和S/D法灭活病毒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研究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基因亚组。[方法]RT—PCR扩增A组轮状病毒VP6基因379bp片段,AciⅠ酶切分析RT—PCR产物,根据产物酶切图谱鉴定A组轮状病毒基因亚组。[结果]2002—2003年从武汉地区收集的405份A组轮状病毒阳性标本中,387例属于基因亚组3(95.6%),9例属于基因亚组0(2.2%)。[结论]2002—2003年武汉地区A组轮状病毒包含3、0两个基因亚组,以基因亚组3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