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7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103篇
耳鼻咽喉   994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34篇
口腔科学   515篇
临床医学   602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36篇
特种医学   39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2篇
综合类   1049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50篇
药学   369篇
  11篇
中国医学   141篇
肿瘤学   81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85篇
  2010年   267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83篇
  2005年   300篇
  2004年   199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83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92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1窄带成像技术(narrowbandimaging,NBI) NBI是生物内镜中最新的一项技术。传统白光内镜是单纯观察病变黏膜的特点,而窄带光内镜不同,它可观察到病变深处。虽然目前对病变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组织病理学,但生物内镜技术正尝试减少不必要的活检,而且可加强对上呼吸消化道黏膜发生病变的监测及白光内镜观察不到的早期病变的探查。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总结并评价儿少期头颈部交界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方案的靶区与剂量设计。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就诊经单纯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治疗或联合手术治疗的儿少期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 以大体肿瘤靶区外扩0.5~1.0 cm为计划靶区, 处方剂量80~120 Gy, 活度为18.5 MBq, 全麻下按治疗计划将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靶区。术后进行随访, 记录疗效及不良反应。评析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以及局部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1例儿少期患者粒子植入前、后剂量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131个月, 中位时间48个月。局部控制率100%, 完全缓解率71.4%, 客观缓解率100%, 急性不良反应率81.8%。结论 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儿少期头颈部交界瘤, 在合理的靶区及剂量设计下, 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 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3.
目的:分析胎儿颌面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 MRI特点,提高产前胎儿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胎儿颌面颈部囊性肿块的 MRI表现,并与产后手术病理或尸检结果对照。结果:12例淋巴管畸形多表现为多房状,多数分布于颈后部,呈蔓延性生长,可跨中线,合并出血时囊内可见出血信号及液液平面。3例鳃裂囊肿均呈单囊,分布于颈前胸锁乳突肌前方,T1 WI呈低或稍低信号。1例鞍区的脑膜膨出疝入口腔内形成一巨大囊肿,与脑脊液信号一致。结论:MRI可以清晰显示胎儿颌面颈部先天性囊性肿块的轮廓、部位、形态、信号特点,有助于不同囊性肿块的鉴别。MRI 还能很好地显示气道有无压迫,为产时胎儿宫外处理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994.
由苏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春洪教授主编的的《影像解剖与临床图解丛书》一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该书共有3个分册,分别是《脊柱四肢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颅脑与头颈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胸腹部影像图解—正常解剖、常见变异、常见病变》。本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对全书的X线、CT及MRI解剖进行了详细阐述。编写极具特色,其一,图中重要  相似文献   
995.
人体影像解剖学与临床联系密切,是重要医学基础课程。头颈部解剖结构复杂、细小,不同影像检查图像特点各异,其影像解剖教学内容繁杂、重点及难点较多、不易掌握。传统的理论授课对头颈部影像解剖重点和难点的关注不足,且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基于案例学习(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法结合微课应用于头颈部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对头颈部影像解剖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在人体影像解剖学其他部位影像解剖教学中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肿瘤的精准评估是肿瘤影像学研究的关键点。随着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和信号处理方法的不断进步,利用磁共振功能成像结合影像组学方法在肿瘤诊断中受到广泛关注。MRI直方图分析是从标准影像数据中通过高通量算法提取定量参数特征来分析肿瘤整体的异质性,进一步开发诊断、预测与预后模型,为临床医生诊疗过程提供参考依据。本文就近年来MRI直方图在头颈部肿瘤异质性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预测方面进行综述,并强调了不同磁共振成像技术直方图在头颈部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患者在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VMAT)期间的解剖结构体积改变及剂量学变化。方法:选取8例头颈部鳞癌患者(口咽癌7例,喉癌1例),利用每日锥形束CT(CBCT)分析患者的靶区及腮腺体积随放疗时间的变化规律,并在放疗第10次和第22次再次进行定位CT扫描及计划设计,比较原计划与2次二程放疗计划中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变化。结果:所有患者的靶区及双侧腮腺体积随放疗的进行均呈缩小趋势,且双侧腮腺缩小较为明显。至放疗结束时,GTV和CTV体积退缩比率分别为 15.91%、11.58%;左右腮腺的退缩比率分别为29.72%、26.97%,P均<0.05。在2次二程放疗计划中靶区的D2、D98与脊髓、脑干的D1和原计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左右腮腺照射剂量与放疗前相比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颈部肿瘤患者在VMAT期间靶区和腮腺体积均会显著缩小,放疗中期有必要设计二程放疗计划。采用离线自适应性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照射的准确性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腮腺的受照剂量。  相似文献   
998.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是一种侵袭性恶性肿瘤,患有该病的患者大多存在严重的免疫缺陷,现有的研究对于HNSCC与宿主免疫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T细胞的调节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本综述中,我们梳理了Treg细胞与免疫抑制的关系,Treg细胞在HNSCC肿瘤疾病中发生发展的作用,同时也介绍了Treg免疫疗法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9.
细胞周期进展的失调与肿瘤的发生和进展有明确的联系,其中p16INK4a/CDKs/Rb/E2F信号通路在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p16INK4a/CDKs/Rb/E2F信号通路的异常失活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且在头颈肿瘤中发现此通路的异常失活与头颈肿瘤的细胞增殖、转移、血管生成等过程密切相关。本文就p16INK4a/CDKs/Rb/E2F信号通路与头颈肿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锁骨上皮瓣在头颈肿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应用锁骨上皮瓣修复头颈缺损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通过研究其头颈肿瘤缺损的原因、术前放疗史、手术方式、皮瓣尺寸及术后愈合情况等因素,探讨锁骨上皮瓣的制备技巧、应用指征及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结果 9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79岁。3例一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1例舌根恶性肿瘤,1例鼻咽癌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6例二期修复包括1例下咽癌术后继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癌,1例喉癌术后继发气管造瘘口癌,1例喉及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例下咽癌术后咽瘘。2例咽瘘患者采用锁骨上皮瓣联合胸大肌皮瓣修复缺损,7例患者单独采用锁骨上皮瓣修复。术中所取锁骨上皮瓣宽度为4~8 cm,长度为6~15 cm。8例术后随访皮瓣存活,1例术后皮瓣坏死,清创换药后愈合。1例下咽癌术后患者皮瓣存活,但食管入口肿瘤复发予以放射性粒子植入,局部未控,术后第11个月死亡。结论 锁骨上皮瓣是喉咽及颈部皮肤术后缺损较为理想的修复组织瓣,技术比较成熟,术中应注意皮瓣血管的保护,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