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23篇
  免费   3576篇
  国内免费   2799篇
耳鼻咽喉   90篇
儿科学   412篇
妇产科学   47篇
基础医学   1575篇
口腔科学   110篇
临床医学   14713篇
内科学   19056篇
皮肤病学   119篇
神经病学   2049篇
特种医学   3726篇
外国民族医学   49篇
外科学   2376篇
综合类   22898篇
预防医学   3390篇
眼科学   103篇
药学   9047篇
  184篇
中国医学   3974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478篇
  2023年   1889篇
  2022年   1431篇
  2021年   1924篇
  2020年   2060篇
  2019年   1987篇
  2018年   953篇
  2017年   1724篇
  2016年   1966篇
  2015年   2286篇
  2014年   4016篇
  2013年   4101篇
  2012年   5115篇
  2011年   5693篇
  2010年   5455篇
  2009年   5548篇
  2008年   5721篇
  2007年   5112篇
  2006年   5067篇
  2005年   4380篇
  2004年   3504篇
  2003年   2928篇
  2002年   2424篇
  2001年   1827篇
  2000年   1243篇
  1999年   915篇
  1998年   849篇
  1997年   739篇
  1996年   605篇
  1995年   464篇
  1994年   366篇
  1993年   262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188篇
  1990年   172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47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AMI)的治疗价值。方法STAMI46例,在发病12h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及直接冠脉支架置入术(DS)或预扩张后支架置入术(PS),观察术中心律失常发生情况,术后TIMI分级、心电图,出院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等。结果DS组与PS组各项指标无差异,44例达TIMI3级,成功率达95.7%,ST段回落率67.4%,平均LVEF(49.4±9.46)%,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21.7%,无MACE发生。结论对于发病12h的STAMI患者,行急诊PCI,可开通梗塞相关动脉(IRA),改善心肌再灌注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53.
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临床特点,探讨一期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年4月至2006年4月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13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病联合瓣膜病1例,二尖瓣病变4例,二尖瓣退行性病变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3例,升主动脉瘤1例,继发孔房缺1例。因冠心病首诊入院5例,以其他器质性心脏病首诊入院8例。术前有心绞痛症状者8例,无心绞痛5例。体外循环下一期外科治疗。结果无死亡病例,13例均顺利出院。冠脉搭桥+瓣膜置换8例,冠脉搭桥+瓣膜成形3例,冠脉搭桥+Bentall+室壁瘤切除1例,冠脉搭桥+房缺修补1例。手术中搭桥1~3支,平均(1.92±0.73)支。术后1周,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为(51.77±2.64)mm,较术前[(58.92±3.81)mm]明显缩小(P<0.05)。随访3个月,心绞痛症状完全消失,心功能(NYHA)明显提高(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其他器质性心脏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容易漏诊。虽然手术风险性和难度增加,但未得到血液重建,对患者更将是致命性的灾难,应争取一期手术。  相似文献   
54.
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平板运动试验(TET)在诊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中的价值,以及与缺血相关冠状动脉之间的关系。方法:96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和TET,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7例冠状动脉有病理性狭窄者中37例TET呈Ⅱ、Ⅲ、aVF阳性ST-T改变;39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中有18例TET呈Ⅱ、Ⅲ、aVF阳性ST-T改变。TET诊断冠心病下壁缺血的敏感性为64.91%,特异性为53.85%,阳性预测值为67.27%。结论:TET对判断冠心病下壁心肌缺血虽有一定的价值,但其特异性较低,存在一定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55.
患者,男,15岁。于2006年1月24日18:00时被刀刺伤左胸部,急诊送入我院。急查胸部X射线片示:心包填塞、胸腔大量积血、血气胸。直接送入手术室行剖胸探查术。入室后心跳微弱、呼吸急促、血压无法测出、各种反射微弱。抢救同时分组进行,一组紧急气管插管、人工呼吸、心肺复苏;二组紧急剖胸探查止血;三组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中心静脉置管快速输血、输液,应用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等药物抗休克治疗。血压恢复到70/30mmHg、脉搏138次/分。开胸后见心包内血液及血凝块约300ml,胸腔积血约2600ml,并有活动性出血。左心室前侧壁有1.5cm裂口与心室相通,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远端断裂,左肺下叶有2cm裂口。经清除心包及胸腔积血,在扩充血容量基础上行心脏修补、断裂血管缝扎止血、肺叶修补等,出血得到控制。手术历时3小时,经积极抗休克、心肺脑复苏,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血压控制在90~100/50—60mmHg。8小时后患者清醒,术后给予强有力的抗感染、抗凝、加强肠外营养及综合支持疗法,未发生心肌梗死后遗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56.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卧床体位和时间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香  张颖  郜玉珍 《中国民康医学》2006,18(3):149-150,152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指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插入一种特制的冠状动脉导管,注入造影剂,从而显示冠状动脉走行和病变的一种心血管造影方法。可明确冠状动脉狭窄部位,定量诊断冠心病,为估计患者预后、决定药物及介入治疗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指标。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即用经皮穿刺的方法送入球囊导管,扩张狭窄动脉的一种冠心病血管重建技术。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安置:术是将金属或塑料制成的支架置人病变的冠状动脉.支持管径以保持其管腔内血流畅通。  相似文献   
57.
心血管疾病是尿毒症患者最主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50%以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钙化是尿毒症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使其发病率升高,产生严重的临床并发症,包括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脏瓣膜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管壁弹性下降等。肾功能不全导致和促进冠状动脉钙化,长久以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8.
CD4^+CD25^+T细胞被称作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属于免疫调节细胞,占CD4^+T细胞的5%-15%,是近10年来免疫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它在外周免疫耐受中起关键作用,能限制过度的免疫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是维持免疫系统平衡的主要因素,这些细胞能通过主动抑制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活性而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关于该细胞的基础研究已经很多,人们开始探讨其在免疫系统疾病中的作用。CD4^+CD25^-效应性T细胞(effector T cell,Teff)和Treg之间的平衡是免疫系统保持稳定的重要基础,若Treg数量减少或功能下降将会引起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反,若此类细胞数量增多或功能亢进将会发生肿瘤等疾病。因此,这类细胞在调节免疫稳态中起了关键作用。本文将详细讨论Treg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发病机制和治疗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59.
多发性硬化(MS)是由特异性抗原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共同参与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在第1次脱髓鞘发作时为数相当多的患者存在了MS样改变,且随访发现超过半数在未来5~10年发展成临床确诊的MS(CDMS)。目前将临床上只有1次发作和1个部位受累的脱髓鞘病变称为临床孤立综合征(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CIS)。  相似文献   
60.
目的研究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对55例择期行OPCAB、近期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术前30m in、术后6、12、24、48、72和120h采外周静脉血4m l,CD 34和CD 45双抗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造血干细胞计数,同时检测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术前造血干细胞计数占外周血有核细胞数计数的0.13%±0.12%,OPCAB后明显升高,24h达到峰值(0.34%±0.20%),术后120h回到术前基线水平;吸烟、高血脂、糖尿病对造血干细胞动员无明显影响,但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明显低于无高血压病患者;术后24h造血干细胞动员与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肌钙蛋白T呈正相关(r=0.692,P=0.000;r=0.558,P=0.000;r=0.447,P=0.000;r=0.401,P=0.004)。结论OPCAB术后造血干细胞快速、短暂动员,心肌损伤程度、冠心病危险因素参与了造血干细胞动员的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