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05篇
  免费   5707篇
  国内免费   2938篇
耳鼻咽喉   355篇
儿科学   1089篇
妇产科学   1323篇
基础医学   13913篇
口腔科学   1288篇
临床医学   4881篇
内科学   12599篇
皮肤病学   1155篇
神经病学   11046篇
特种医学   959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4930篇
综合类   9829篇
现状与发展   9篇
预防医学   2303篇
眼科学   859篇
药学   16353篇
  14篇
中国医学   2728篇
肿瘤学   6790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981篇
  2022年   1424篇
  2021年   2595篇
  2020年   2486篇
  2019年   2222篇
  2018年   2262篇
  2017年   2517篇
  2016年   2705篇
  2015年   2871篇
  2014年   5115篇
  2013年   7295篇
  2012年   5478篇
  2011年   5807篇
  2010年   4712篇
  2009年   4669篇
  2008年   4717篇
  2007年   3995篇
  2006年   3447篇
  2005年   2992篇
  2004年   2753篇
  2003年   2490篇
  2002年   1961篇
  2001年   1687篇
  2000年   1505篇
  1999年   1331篇
  1998年   1532篇
  1997年   1424篇
  1996年   1288篇
  1995年   1011篇
  1994年   926篇
  1993年   835篇
  1992年   627篇
  1991年   580篇
  1990年   433篇
  1989年   378篇
  1988年   318篇
  1987年   293篇
  1986年   301篇
  1985年   427篇
  1984年   401篇
  1983年   276篇
  1982年   345篇
  1981年   252篇
  1980年   201篇
  1979年   129篇
  1978年   90篇
  1977年   75篇
  1976年   59篇
  1975年   5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雌激素β受体在成年雄性大鼠脑内的免疫组化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为了研究雌激素作用于神经系统的机制,研究了近年发现的雌激素β受体免疫阳性物质在雌性大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并结合硫酸镍铵增强显色技术。结果 ①免疫阳性物质主要位于神经元的细胞核内,部分细胞的核周质和突起内也有浅谈的着色;也有部分神经元仅仅胞浆呈阳性;②最强阳性信号见于前嗅核、大脑皮质、斜角带垂直部、小脑浦肯野细胞、上丘各部、动眼神经核、红核、蓝斑、三叉神经运动核以及斜方体内、外侧核;中等强度的染色见于斜角带水平部、终纹床核、视前内侧核、乳头体内侧核以及黑质;较弱的阳性细胞见于下丘脑核团、未定带、杏仁复合体的部分核团以及脑桥网状核后部;微弱的阳性信号见于隔外侧核、苍白球、嗅结节岛、海马。结论 雌激素β受体在成年大鼠脑组织内有广泛的分布,在脑组织内雌激素可能通过β受体这一新的信号途径发挥多种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人肝细胞生成素受体的确定及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人重组肝细胞生成素 (rhHPO)特异性刺激肝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是否通过特异性受体结合介导。方法 通过受体结合和特异性竞争抑制实验及Scatchard分析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人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的特性。结果 原代培养大鼠肝细胞、人胎肝细胞和肝癌细胞存在HPO受体 ,受体数量分别为 10 0 0 0个 /细胞、2 0 0 0 0个 /细胞和 5 5 0 0 0个 /细胞 ,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 2、1.4及 0 .7pmol,HPO与受体结合的复合物分子量约为 90× 10 3 ,推算出HPO与该受体结合具有饱合性和特异性 ,此结合不能被EGF、TGF α和胰岛素所竞争抑制。通过交联反应在SDS PAGE电泳上显示此受体分子量约 75× 10 3 。结论 HPO促肝细胞增殖作用是通过肝细胞表面这种特异性膜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研究缓激肽 (BK)是否参与了大鼠心肌缺血预处理 (IP)。方法 :观察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组、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及缓激肽B2 受体拮抗剂B1650 组以及缺血预处理时加B1650 组各组缺血复灌前后心功能变化 ,并且检测复灌末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前给予缓激肽可明显减轻再灌注损伤 ,使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 ,MDA生成下降 ,SOD活性增加 ;加B1650 ,这种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缓激肽参与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的作用是通过激活缓激肽B2 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994.
①目的 观察子宫肿瘤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及其受体(EGFR)和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②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73例子宫颈组织(10例正常宫颈、18例CIN组织、45例子宫颈癌组织)及72例子宫内膜组织(增殖期内膜7例、分泌期内膜10例、子宫肌腺病10例、子宫内膜癌45例)EGF,EGFR及C-erbB-2表达。③结果 子宫颈组织和子宫内膜组织中EGF表达均为阴性。子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分析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特点及 预后,为临床早期识别本病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8 年3 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住院 的42 例抗NMDAR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总结其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 42 例患儿中男 15 例(35.7%),女27 例(64.3%),男女比例1?1.8,年龄(9.20±4.66)岁(最小4 个月,最大17 岁)。首发症状以癫痫发作 (47.6%,20/42)和精神行为异常(35.7%,15/42)最为常见;患儿在病程中累积出现精神行为异常(36/42,85.7%)、癫痫 发作(36/42,85.7%)、言语障碍(32/42,76.2%)、运动障碍(28/42,66.7%)、意识障碍(28/42,66.7%)、自主神经功能 紊乱(26/42,61.9%)及睡眠障碍(24/42,57.1%)等症状。42 例患儿脑脊液抗NMDAR抗体均为阳性;50.0%(21/42)的患 儿头颅MRI检查结果异常,病变累及顶叶、额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及视神经等部位,1 例患儿病变累及视神经 合并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抗体阳性;40 例患儿行脑电图检查,92.5% (37/40)出现异常,以弥漫性慢波为主要表现,1 例可见δ 刷;合并肠系膜畸胎瘤1 例,占2.4%(1/42)。出院时mRS评 分为2.14±1.46,较住院期间最高mRS评分(3.88±1.38)显著降低(P<0.05),疗效显著;随访3~39 个月,出院后3 个月 时mRS评分仅为0.81±1.29,与出院时mRS评分比较仍有显著改善,其中76.2%(32/42)mRS评分≤2,预后良好;4.8% (2/42)的患儿复发,无死亡病例。开始免疫治疗时间和病程中最高mRS评分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开始免疫治疗时间越 早、病程中mRS评分越低,预后越好。结论: 癫痫发作、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言语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是儿童抗NMDAR脑炎的常见临床表现;免疫治疗效果显著,开始免疫治疗的时间和病情严重程度是影响预后的重 要因素;抗NMDAR脑炎可合并其他自身抗体,其临床意义及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96.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H型受体(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H receptor,PTPRH)基因是一种编码胃癌相关蛋 白的基因,通过翻译后COOH-末端区域的酪氨酸磷酸化修饰发挥其生物学功能。PTPRH在多种肿瘤中呈异常表达, 其生物学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黄芩甙、地塞米松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白细胞介素 1(IL 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方法 :应用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模型 ,采用干湿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ELISA测定各组脑组织水含量、钠离子含量及脑匀浆上清液中IL 1β,TNF α水平的变化 ;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脑组织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 :在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感脑 )组脑水含量、钠离子、IL 1β、TNF α含量均比生理盐水 (对照 )组明显增高 (P <0 .0 1)。在黄芩甙和地塞米松两组则上述指标均下降 ,低于感脑组 (P <0 .0 5 ) ;而两组间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脑组织水含量与IL 1β ,TNF α含量成正相关 (r分别为 0 9381,0 8349,P <0 .0 1)。对照组脑组织结构正常 ,感脑组织脑组织可见弥漫的灶性水肿区 ;黄芩甙和地塞米松组水肿明显减轻。结论 :黄芩甙、地塞米松对大鼠感染性脑水肿有保护作用 ,效果相近 ;作用机制与抑制IL 1β ,TNF α过度产生有关  相似文献   
998.
观察清开灵对脑组织中谷氨酸 (Glu)和γ 氨基丁酸 (GABA)含量及NMDA受体的数目、亲和力的影响。结果发现 ,清开灵对脑组织中Glu ,GABA含量及Glu GABA值无明显影响 (P >0 .0 5 ) ;能明显下调神经细胞膜上NMDA受体的数目 (P <0 .0 5 )。提示清开灵的脑保护机制与下调NMDA受体的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999.
胃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雌激素受体和P21ras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和ras原癌基因蛋白-P2ras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结果 ER在慢性浅表性胃炎(20例)、异型增生(21例)中均为阴性,胃癌(40例)的表达阳性率为40%,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I〈0.05)。P21^ras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异型增生、胃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10%、23.8%、47.5%,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获取有重要生物功能的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受体5(human monocyte chemotactic receptor 5,huCCR5)。方法:从人PBMC中提取总RNA和poly(A)^+RNA,而后经反转录合成cDNA第一链,再以PCR扩增出huCCR5 cDNA并插入融合表达载体pcDNA3.0的BamHⅠ和HindⅢ位点,转化大肠杆菌TG-1,挑取克隆,酶切鉴定,序列分析。结果:克隆出长度为1056bp,编码352个氨基酸的huCCR5 cDNA。并分析证明与该基因超家族氨基酸有80%同源性,与国外发表资料比较有3个碱基突变。结论:克隆出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5受体,为今后基础研究提供了较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