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3篇
  1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鸢尾科鸢尾属植物大苞鸢尾(Iris bungei Maxim.)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渗漉方法提取,硅胶柱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用重结晶、凝胶柱色谱等方法进行纯化,并通过光谱分析和理化常数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大苞鸢尾种子的乙醇提取物共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鸢尾酚(1)、鸢尾间苯二酚(2)、射干醌P(3)、3-羟基马蔺子甲素(4)、马蔺子甲素(5)、大苞鸢尾醌(6)、3β-(9,10-顺式-十八烯氧基)-5-胆甾烯(7)、齐墩果-12-烯-3α,23-二醇(8)、熊果酸(9)、β-谷甾醇(10)和正十五烷醇(11)。结论:以上化合物除4和6外,其他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2.
作为抗骨质疏松的基础用药, 活性维生素D主要通过促进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抑制甲状旁腺激素释放, 维持血钙和血磷水平正常, 进而保证骨骼健康。艾地骨化醇(eldecalcitol, ED-71)是活性维生素D的新型类似物, 于2011年正式用于日本骨质疏松患病人群的临床治疗。艾地骨化醇不仅能够促进肠道钙吸收、抑制破骨细胞数量和活性, 还可有效促进不依存于破骨细胞骨吸收的局灶性骨形成—"mini-modeling"骨形成, 提升骨小梁连续性和增加骨小梁厚度, 从而修复骨组织微损伤。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脑安胶囊联合艾地苯醌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湘潭医卫职院附属医院(湘潭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艾地苯醌片,30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脑安胶囊,0.8g/次,2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灌注区面积以及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75.00%)相比,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5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CA评分显著增大,NIHSS评分显著减小(P<0.05);治疗组的FCA评分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低灌注区面积均显著缩小(P<0.05),治疗组的低灌注区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血清ACA、CXCL12、MMP-8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血清ACA、CXCL12、MMP-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安胶囊联合艾地苯醌片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缩小低灌注区面积,降低血管内皮损伤,且药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4.
王斌  何娅  郁韫超 《中国药学杂志》2002,22(11):687-689
 目的:对氢醌及其乳膏的作用机理、疗效、不良反应、稳定性、制剂改良、含量测定等作一综述。方法:通过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分类探讨。结果:氢醌乳膏的作用机理为阻断酪氨酸酶,抑制黑色素的合成,但不损毁黑素细胞,也不影响已合成的黑色素。疗效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霜、维生素A霜、壬二酸霜相近,联合使用有协同作用,结合使用皮质激素可缩短疗程。不良反应为外源性的褐黄病、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的改变、眼内色素沉着及永久性角膜损伤等。氢醌易氧化变色,其乳膏稳定性差,制成包合物,不能提高其稳定性,制成无水乳膏能明显提高稳定性。现行的各种氢醌乳膏的含测方法,实质上仅能作为氢醌投料量正确与否的测定,而不能正确测出已氧化变色乳膏中的氢醌含量。结论:氢醌乳膏作为医院制剂,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成本低,工艺简单,但其制剂很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提高。  相似文献   
25.
艾地苯醌胶囊系脑代谢及精神症状改善剂.本文通过含量测定的方法学研究,探讨其含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为制定其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6.
从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ii地上茎叶中分得6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波谱分析及化学方法鉴定为:丁香脂素,2-5-二甲基苯醌,β-谷甾醇(Ⅲ),浙贝素,浙贝乙素和茄啶,其中Ⅰ和Ⅱ为本属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脑卒中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7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2),给予研究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治疗,给予对照组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3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HAMA、MMSE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59.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艾地苯醌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优于单独应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相似文献   
28.
苦丁茶冬青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艳  郑金燕  杨刚劲  赖茂祥  黄云峰  刘布鸣 《中草药》2015,46(16):2371-2376
目的研究苦丁茶冬青Ilex kudingch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苦丁茶冬青根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醇-3β-棕榈酸酯(1)、β-谷甾醇(2)、α-香树精(3)、3-乙酰氧基-12-齐墩果烯-28-醇(4)、3-乙酰氧基-12-乌苏烯-28-醇(5)、3-乙酰氧基-12-乌苏烯-28-醛(6)、齐墩果酸(7)、乌苏酸(8)、槲皮素(9)、胡萝卜苷(10)、ficuscarpanoside B(11)、3β-O-28-去甲-12,17(18)-二烯乌苏烷(12)、逞罗树脂酸(13)、坡模酸((14)、α-D-葡萄糖(15)、2,6-二甲氧基苯醌(16)、丁香醛(17)、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8)、ilexoside D(19)。结论化合物6、12、16~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9.
目的克隆红花维生素E合成相关关键酶2-甲基-6-叶绿基-1,4-苯醌甲基转移酶(MPBQ MT)基因,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表达分析,为红花维生素E生物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方法根据红花种子转录组数据库中得到的中间序列,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红花种子中克隆MPBQ MT基因序列,通过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蛋白的特征进行分析,构建MPBQ MT与相关物种MPBQ MT的系统进化树,利用RT-PCR方法分析在红花种子不同发育时期MPBQ MT基因的表达量。结果MPBQ MT基因全长1 392 bp,命名为Ct MPBQ MT,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1 038 bp,编码345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该基因编码的蛋白理论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8 900。保守结构域预测表明,该基因编码的蛋白具有典型的SAM蛋白功能结构域。结合其他物种的MPBQ MT基因构建系统树表明,红花MPBQ MT基因与其他物种氨基酸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其中与向日葵和生菜同源性高达89%和86%。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表明,MPBQ MT基因在红花开花后50 d的种子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成功地对MPBQ MT基因进行克隆及表达分析,为红花维生素E合成及调控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0.
艾地苯醌是辅酶Q10的一种合成类似物。作为一种强效抗氧化剂,艾地苯醌能在低氧张力状况下发挥作用,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来保护细胞膜和线粒体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对抗脑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艾地苯醌还能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相互作用,维持缺血状况下的ATP形成。由于艾地苯醌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因此有望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剂用于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艾地苯醌在各种涉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和氧化应激损伤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和卒中样发作综合征、弗里德赖希共济失调、阿尔茨海默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和Duchenne肌营养不良中均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前,在线粒体相关疾病和神经肌肉病变中的一些临床试验JF在进行之中,其结果有望进一步拓宽艾地苯醌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