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5篇
  免费   1228篇
  国内免费   744篇
耳鼻咽喉   46篇
儿科学   7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695篇
口腔科学   61篇
临床医学   899篇
内科学   1775篇
皮肤病学   76篇
神经病学   330篇
特种医学   2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2篇
外科学   521篇
综合类   3549篇
预防医学   766篇
眼科学   253篇
药学   1710篇
  38篇
中国医学   1837篇
肿瘤学   112篇
  2024年   383篇
  2023年   1063篇
  2022年   865篇
  2021年   956篇
  2020年   810篇
  2019年   951篇
  2018年   477篇
  2017年   715篇
  2016年   631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684篇
  2013年   602篇
  2012年   756篇
  2011年   677篇
  2010年   552篇
  2009年   472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62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74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观察补阳还五汤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铁死亡的影响,探讨补阳还五汤对DKD小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73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3只和正常组10只,造模组小鼠高糖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连续5 d以50 mg·kg-1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后继续高糖高脂饲料喂养8周,当小鼠出现尿蛋白阳性则DKD模型制备成功。随机将DKD小鼠分为模型组10只、罗格列酮组(7.05×10-4 g·kg-1)9只、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3.21 g·kg-1)9只、中剂量组(6.41 g·kg-1)10只、高剂量组(12.82 g·kg-1)10只灌胃,正常组与模型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FBG)、24 h尿蛋白(24 h-UTP),计算肾重指数(KI);苏木素-伊红(HE)染色、高碘酸希夫(PAS)染色及马松(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肾组织长链脂酰辅酶A合成酶4(ACSL4)、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铁蛋白重链(FTH-1)、转铁蛋白受体-1(TFR-1)蛋白表达;测定谷胱甘肽(GSH)活性、丙二醛(MDA)及4-羟基壬烯醛(4-HNE)含量;荧光探针标记法检测小鼠肾组织活性氧簇(ROS)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KI、FBG、24 h-UTP显著升高,肾小球内系膜增生,基底膜增厚,肾小球周围可见糖原颗粒沉积,FTH-1表达降低、TFR-1表达增加,ROS表达增加,MDA、4-HNE升高,GSH活性降低,ACSL4表达增加,SLC7A11、GPX4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及罗格列酮组KI、24 h-UTP降低,FBG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组织病理学损伤可见不同程度改善,FTH-1表达升高、TFR-1表达减少,ROS表达减少,MDA、4-HNE含量降低,GSH活性升高,ACSL4表达减少,SLC7A11、GPX4表达增加(P<0.05,P<0.01)。结论 补阳还五汤可减轻DKD小鼠肾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与调控铁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7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致病机制尚不明确,病情复杂多变,迁延难愈,治疗周期漫长,且无特效药。目前,UC的治疗多采用皮质类固醇、氨基水杨酸及生物制剂等西医手段,短时间起效快,疗效确切。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性和加剧病情发展,导致结肠癌的发生。有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UC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影响着UC的发生、发展。氧化应激是机体内氧化产物与抗氧化系统不平衡的一种应激状态,丙二醛(MDA)、活性氧(ROS)、一氧化氮(NO)等氧化产物的过表达或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抗氧化酶的不足都会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特色,运用中医药治疗UC疾病已经取得显著的成效。研究表明,中医药一方面通过抑制代谢产物的堆积,有效抑制UC发生,另一方面,通过提高抗氧化系统,达到拮抗UC发展的治疗效果。因此,以中医药调节氧化平衡状态作为诊疗思路,可能是未来治疗UC疾病的新手段、新方向。基于上述研究,该文总结了氧化应激关键致病蛋白与UC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归纳了中药有效成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针灸调控氧化应激上下游靶点蛋白,减轻肠黏膜病理损害,降低结肠损伤指数,以及丰富肠道菌群,增加结肠长度,改善UC临床症状,以期为扩大中医药治疗UC疾病的应用范围,提供可靠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对膝骨关节炎(KOA)大鼠软骨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 50只雄性大鼠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身痛逐瘀汤低、中、高剂量(1.73、3.46、6.92 g·kg-1)和硫酸氨基葡萄糖(0.3 g·kg-1),连续给药2周后收集血清。构建KOA模型,分离软骨细胞,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及硫酸氨基葡萄糖组。软骨细胞培养过程中添加磷酸腺苷(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MPK)抑制剂Compound C(10 μmol·L-1),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Compound C+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5-乙炔基-2''-脱氧尿苷(EdU)染色检测细胞增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凋亡;DCFH-DA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MMP-13、胶原酶Ⅱ型(Col Ⅱ)和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mRNA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atern blot)检测磷酸化(p)-AMPK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增殖率、GSH活性、Col Ⅱ与Aggrecan mRNA表达、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ROS水平、MDA含量、TUNEL阳性细胞率、MMP-3与MMP-13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能提高KOA大鼠软骨细胞中EdU阳性细胞数、GSH活性、Col Ⅱ和Aggrecan mRNA表达水平、p-AMPK和Sirt1蛋白水平(P<0.05,P<0.01),而TUNEL阳性细胞率、ROS水平、MDA含量、MMP-3和MMP-13 mRNA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P<0.05,P<0.01)。与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比较,Compound C+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组细胞p-AMPK和Sirt1蛋白表达、GSH活性、Col Ⅱ和Aggrecan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1),TUNEL阳性细胞率、ROS水平、MDA含量、MMP-3和MMP-1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身痛逐瘀汤含药血清能减弱KOA大鼠软骨细胞氧化损伤,降低细胞凋亡,其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AMPK/Sirt1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和血液灌流联合左卡尼汀对慢性肾衰竭(CRF)患者氧化应激、肾功能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132例CRF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采用左卡尼汀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肾功能、氧化应激和钙磷代谢情况,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β2微球蛋白(β2-MG)、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均降低,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磷、钙磷乘积下降,血钙升高,观察组血磷、钙磷乘积低于同期对照组,血钙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丙二醛(MDA)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观察组SOD低于同期对照组,ADMA、AOPP、MDA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6.67%vs19.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联合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可有效改善CRF患者肾功能、氧化应激及钙磷代谢状况,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9年1-12月法库县卫生健康服务中心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0.1mg/次,1次/8h,两组均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后炎症水平和氧化应激状态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炎症和氧化应激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能够进一.步改善活动期UC患者的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新生儿肺炎对辅助型T细胞17/调节型T细胞(Th17/Treg)、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乐山市人民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9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研究组采用布地奈德+氨溴索进行雾化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及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结果120株检出病原中细菌共62株,占51.67%,真菌7株,占5.83%,病毒51株,占42.50%,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检出率较高;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Z=1.734,P=0.005);研究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气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7、IL-23、AOPP水平下降,IFN-γ、TGF-β、SOD、GSH-Px水平上升,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IL-17、IL-23、AOPP水平低于对照组,IFN-γ、TGF-β、SOD、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治疗可有效治疗新生儿肺炎感染,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降低机体氧化应激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探讨多巴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模型大鼠视网膜组织中氧化应激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0只大鼠分为3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多巴胺组,每组各30只。通过连续4周高糖高脂饮食建立DR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不给予药物干预,多巴胺组大鼠眼部玻璃体内注射50 mg/kg多巴胺溶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3组大鼠苏木精-伊红染色视网膜组织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6)和VEGF水平,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3组大鼠的VEGF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平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突入玻璃体较少,未见与内界膜相连的到达玻璃体内的新生血管。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较多,可见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多巴胺组大鼠视网膜内界膜欠平整,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突入玻璃体较少,可见内界膜下的细胞增殖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CAT和SOD水平均降低,MDA、MCP-1、IL-6和VEGF水平均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多巴胺组CAT和SOD水平均升高,MDA、MCP-1、IL-6和VEGF水平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巴胺可以上调DR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T和SOD水平,下调MDA、MCP-1、IL-6水平和VEGF表达。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究木香内酯诱导人脑星形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 CCK8 法检测木香内酯对 U87 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采用 Annexin V-FITC/PI 双染法检测木香内酯对 U87 细胞凋亡率的影响, 采用 JC-1染色法检测木香内酯对 U87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采用 DCFH-DA 探针检测木香内酯对 U87 细胞中 ROS 含量的影响;采用生化法检测木香内酯对 U87 细胞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量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木香内酯对U87 细胞 Caspase-3、Bax、Bcl-2 的 mRNA 表达水平的影响; 采用分子对接寻找木香内酯与 Caspase-3、Bax、Bcl-2 的具体结合位点。[结果] 木香内酯呈剂量依赖性抑制 U87 细胞的生长, 细胞半抑制浓度 IC50 为 11.27 μmol/L;细胞凋亡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木香内酯 20 μmol/L 组 U87 细胞凋亡率增加,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检测结果显示木香内酯 5 μmol/L 组、10 μmol/L 组、20 μmol/L 组 U87 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氧化应激检测水平显示, 木香内酯呈剂量依赖性上调 U87 细胞中 ROS、MDA、NO 水平; 下调 SOD、GSH 水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木香内酯 20 μmol/L 组 U87 细胞 Caspase-3、Bax mRNA 表达水平均上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而 Bcl-2 mRNA 表达水平下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木香内酯分别与 Caspase-3、Bcl-2、Bax 氨基酸残基 ARG-164, LEU-168, ARG-66 形成稳定的结合能。[结论] 木香内酯能明显抑制 U87 细胞生长和介导细胞高氧化应激水平, 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0.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川陈皮素(NOB)保护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IRI)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分为5组(n=6):假手术组、模型组、NOB组(50 mg/kg)、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抑制剂EX527组(5 mg/kg)、NOB+EX527组(50 mg/kg的NOB+5 mg/kg EX527)。在建模前24 h对小鼠进行药物处理。通过阻断小鼠左肾动静脉血流建立RIRI模型。建模24 h后检测肾组织中氧化应激标志物含量。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天狼星红染色评价肾组织病变和纤维化。通过TUNEL染色检测肾细胞凋亡。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SIRT1、叉头框蛋白O3a(FOXO3a)、细胞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组织中SIRT1和FOXO3a mRNA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NOB组小鼠肾脏病变程度减轻,肾脏纤维化面积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肾组织抗氧化作用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肾组织中细胞凋亡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NOB组肾组织中SIRT1和FOXO3a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微管相关蛋白轻链(LC)3Ⅱ/LC3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而p62降低(均P<0.05)。此外,EX527逆转了NOB对肾脏的保护作用(P<0.05)。结论:NOB通过激活SIRT-1/FOXO3a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来减轻RIR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