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7篇
耳鼻咽喉   24篇
儿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0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9篇
中国医学   1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治疗会厌囊肿的临床疗效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会厌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电刀治疗的36例患者为电刀组,同期接受等离子治疗的其余36例为等离子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中囊肿破裂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等离子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少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离子组术中囊肿破裂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电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治疗会厌囊肿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分泌PD-1 scFv的CAR-T细胞对胃癌的抗瘤功效。方法:选择EGFR作为CAR-T细胞的靶标,构建二代EGFR-CAR-T细胞(EGFR BB-z)和分泌PD-1 scFv的四代EGFR-CAR-T细胞(EGFR BB-z/E30),通过体外激活以及靶细胞长期刺激检测其抗肿瘤活性,通过胃癌移植瘤小鼠模型检测其肿瘤抑制能力。结果:胃癌组织及细胞均高表达EGFR(均P<0.01)。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成功获得EGFR BB-z和EGFR BB-z/E30细胞。体外实验表明,与EGFR BB-z相比,EGFR BB-z/E30具有更长效的增殖能力及更强的肿瘤杀伤活性(均P<0.01)。体内实验显示了EGFR BB-z/E30在胃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和胃癌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瘤(patient-derived tumor xenograft,PDX)模型中具有明显的肿瘤抑制能力(均P<0.01),并可显著增加肿瘤部位 T 细胞的浸润(P<0.01),减少 EGFR BB-z/E30 细胞表面 PD-1 的表达(P<0.01)和高分泌 IFN-γ 的水平(P<0.05)。结论:分泌PD-1 scFv的EGFR-CAR-T细胞EGFR BB-z/E30可对胃癌进展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为胃癌治疗提供一种潜在新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4例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7例。对照组口服二甲双胍0.5 g,每天2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晨起口服西格列汀0.1 g,每天1次。2组均持续用药4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血糖及肝功能,并观察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8%(39例/47例)和61.70%(29例/4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HOMA-IR分别为1.06±0.08和1.13±0.11,HOMA-β分别为85.70±10.07和65.83±7.20,空腹血糖(FPG)分别为(6.07±0.76)和(6.66±0.80)mmol·L-1,餐后2 h血糖(2 h PG)分别为(8.63±1.07)和(9.36±1.40)mmol·L-1,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分别为(5.84±0.69)%和(6.39±0.77)%,谷丙转氨酶(ALT)分别为(30.76±3.77)和(38.37±3.72)mmol·L-1,谷草转氨酶(AST)分别为(34.06±4.04)和(40.20±4.69)mmol·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出现便秘2例,腹痛4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10例/47例);试验组出现便秘3例,腹痛2例,上呼吸道感染3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2%(8例/4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二甲双胍,能够降低HOMA-IR,提高HOMA-β水平。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江西省道地药材包装策略现况及应用特色中医药文化包装设计策略的必要性,探究江西道地药材包装设计中的特色中医药文化应用策略.以期为江西道地药材产业发展及转型,及推动江西省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比较羚羊角颗粒和行为干预以及二者结合治疗对儿童夜惊的疗效,观察其对STD患儿夜惊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夜惊患儿分为羚羊角颗粒组、行为干预组及两者结合组各27例,进行为期4周的治疗观察,并记录儿童夜惊发作的次数。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羚羊角颗粒组总有效率为77.8%,行为干预组总有效率为55.6%,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9%,3组干预均有效,羚羊角颗粒组疗效明显高于行为干预组,结合组明显效果优于单一治疗组。结论〓羚羊角颗粒和行为干预对儿童夜惊均有效,羚羊角颗粒结合行为干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羚羊角颗粒治疗和单一行为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干燥研究现状及基础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中药材干燥现状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现有中药材的干燥研究多为经验知识的总结,关于中药材干燥特性与影响因素深入系统的研究未见报道,缺乏了解中药材干燥的基本过程与特性,未建立中药材干燥机制理论以及适合不同中药材干燥特性的数学模型,对中药材干燥的了解仍停留在直观描述和猜测等感性认识阶段,在干燥方法、工艺及设备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结论:需加强对中药材干燥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实际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参数,在保证中药材质量和药物疗效前提下,选择合适的干燥方法、工艺及设备,降低干燥过程的能量损耗,提高干燥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特点,为合理选用药物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3月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168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84例为试验组,单纯抗菌药物治疗84例为对照组,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84例患儿治疗前呼吸道感染占56.0%、消化道感染占27.4%、其他感染占16.7%;试验组84例患儿呼吸道感染占53.6%、消化道感染占31.0%、其他感染占15.5%,两组患儿治疗前均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不同方式治疗一周后,对照组患儿显效34.5%、有效45.2%、无效20.2%、总有效率为79.8%,试验组患儿显效42.9%、有效47.6%、无效9.5%、总有效率为9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患儿发生感染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合理抗菌药物联合升中性粒细胞药物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单独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可有效预防控制患儿医院感染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期交替性眼震是临床罕见的自发性眼震,了解其不同类型的发病特点、临床特征及发生机制,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水平,对临床医师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介绍及比较4种常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促进普儿科、儿童保健、发育行为儿科医师等对其了解和选择应用。方法:检索并回顾性分析相关文献。结果:4种量表中Conners评定量表诞生最早、Vanderbilt量表最晚;SNAP评定量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及Vanderbilt量表均参考了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标准;Vanderbilt量表增加了部分共患病筛查内容及家长/教师随访量表;Conners评定量表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量表父母版国内常模制定及心理测量学研究相对完善,而国外Vanderbilt量表心理测量学研究提示其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点,但国内尚缺乏Vanderbilt量表心理测量学相关研究。结论:需进一步引入并标化新版量表,如Vanderbilt量表,以提高临床诊断及随访管理水平。未来还可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评定量表及应用规范,进一步适应我国医-教-家庭的关系及实际情况,提升我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全方位诊治及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干预策略对支气管肺炎患儿临床症状及肺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将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儿科收治的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其监护人40名设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干预;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的4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及其监护人40名设为观察组,采取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干预策略,对比两组监护人的照顾负担与照顾能力,患儿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依从性及肺功能。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监护人的照顾者负担问卷(CBI)评分与中文版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的湿啰音、咳痰、咳嗽消失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儿干预期间的依从性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1 s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 1/FVC)与呼吸峰值流速(PEF)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支气管肺炎患儿实施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干预策略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儿监护人的照顾负担,提升其照顾能力,缓解患儿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依从性,并促进患儿肺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