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4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6篇
内科学   145篇
皮肤病学   27篇
神经病学   158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360篇
预防医学   135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79篇
  4篇
中国医学   6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6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癫痫大发作是一种无意间、无意识的神经系统功能失常,大多数病患总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突然晕倒,同时并有全身僵硬、眼睛上吊、牙关紧闭的现象,然后又会开始全身抖动,没过多久便无意识地躺着,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慢慢恢复过来。这过程仿佛就像一场噩梦,醒来后一点都不记得了,但在发作的几分钟内,却很可能发生很多意外,因此癫痫发作时的处理方法便显得格外重要。错误急救,差点要了孩子命小军已经是第二次癫痫发作了,这次明显比第一次厉害。10分钟前孩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观察分析复方倍他米松(商品名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04至2019-12武警辽宁总队医院接受治疗的111例瘢痕疙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7例。A组采用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B组采用CO2点阵激光+得宝松治疗,C组采用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激光治疗,每4周为1疗程,共3个疗程。所有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观察,观察3组治疗前后瘢痕各维度评分(VSS)、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含量变化,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三组色泽、血管分布、瘢痕柔软度、厚度、VS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C组显著优于A组、B组(P<0.05),但B组和C组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B组、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49%、83.78%、94.60%,C组疗效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治疗1个月后,三组TGF-β1、MMP-9表达含量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C组TGF-β1、MMP-9表达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而A组和B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在治疗后1个月时,A组2例瘢痕疙瘩治疗区域出现部分色素沉着,B组3例出现颜色发红、血管丰富情况,其余患者均未出现疼痛、血肿、瘙痒、皮肤感染、色素沉着及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且未见复发;在治疗6个月时,患者色素沉着及颜色发红等不良反应基本消退,但三组均出现部分瘢痕疙瘩复发情况,复发率分别为8.11%(3例,A组)、5.41%(2例,B组)及2.70%(1例,C组)(χ2=0.24,P=0.98)。结论 得宝松联合CO2点阵激光、PDL治疗瘢痕疙瘩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有效促进瘢痕组织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3.
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胸闷、胸痛10年加重1d入院。入院心电图曾记录到41次/分的窦缓。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前降支近远端分叉处70%狭窄.置入支架。监护心电图出现漏搏。分析如下:图Ⅰ为模拟Ⅱ导联记录。示窦性心律。75次/分。P—R间期0.28s。第3、5、7心搏后出现长达1.16s的间歇.其中未见P波.长间歇后出现的P波与窦性P波形态不同.P—R间期0.24s,为房性逸搏。因长间歇是以房性逸搏结束,故未能测得长间歇的P—P间距与窦性者是否成倍数关系.间歇前未见P—P间距逐次缩短。第6、7、8心搏的P波与窦性者不同,考虑为一串三个异位缓慢心律。心电图诊断:①一度房室阻滞;②二度Ⅱ型窦房阻滞;③成串房性逸搏。呈缓慢心房律。  相似文献   
54.
患者女,27岁,因疑大量服用安定及雷尼替丁后出现意识障碍2小时急诊来院.查体:T36.1℃,R18次/min,Bp16/9.3kPa(1kPa=7.5mmHg).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5mm,对光反应迟钝.口唇轻度紫绀,双肺无干湿性罗音.心界不大,心率70次/min,律不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四肢肌张力低下,左侧巴氏征可疑阳性.查体时患者出现肢体抽搐1次,心电监护示频发室早,短阵室速.即刻给予利多卡因50mg静注后,持续静滴0.5mg/min,20%甘露醇125ml、地塞米松10mg静注,用清水13000ml洗胃.心电监护示两源室早、二联律,最慢心律42次/min.给予阿托品0.5mg静注后,心率升到80次/min,室早相对减少,停用利多卡因24h后室早消失.继续给予补液、降颅压、保肝等处理,意识渐转为恍惚、轻度谵妄,48h后神志转清.追问所服药物为安定(0.4mg×300片)、雷尼替丁(0.15g×30粒). 讨论:安定为苯二氮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抗惊厥、抗癫痫和中枢肌肉松弛作用.其主要副作用有嗜睡、共济失调、头痛、言语不清、视物模糊、复视、荨麻疹及心动过缓、低血压等.雷尼替丁为新的组胺H2受体阻断剂,除了对某些消化系统疾病起治疗作用外,也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头痛、皮疹、腹泻等.安定和雷尼替丁引起室性心律失常以前未见报道,此例患者出现短阵室速,推测可能与服用雷尼替丁有关.因心脏有组织胺H2受体,雷尼替丁可竞争性地与心脏H2受体结合,阻断组织胺对心脏的正性频率和正性肌力作用,导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另外雷尼替丁可阻断H2受体介导的冠状动脉扩张,引起房室传导系统的暂时性缺血,导致房室传导阻滞而诱发短阵室速等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5.
对于心血管疾病的时间治疗学是近年来医学研究的1个新课题,尤其是心律失常的治疗。众所周知,心律失常仍是心血管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又均有其对心脏的毒性作用,而某些致命性心律失常又非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不可,因此如何选择最佳的给药时间,又如何配合其他最佳的治疗,对于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是至关重要的。本文通过对笔者近14年来收集的198例有着严重致命性心律失常先兆的短阵室速的心律失常患者的DCG监测资料,对其病因、发作时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小脑间歇性θ短阵脉冲刺激(iTBS)对双侧大脑运动皮质M1区兴奋性的影响及持续时间。方法根据刺激部位的不同,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20例青年健康受试者分为左侧小脑iTBS组和右侧小脑iTBS组,每组10例。所有受试者在进行所属组别的刺激模式干预前,先测量双侧大脑M1区静息运动阈值(RM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于刺激后40 min内的8个时间点(5、10、15、20、25、30、35、40 min)分别测量双侧大脑M1区MEP,并分析MEP波幅在干预前后的变化以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结果①iTBS作用于左侧小脑可引起右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该作用在刺激结束5~15 min内开始出现,至少可以持续到刺激后25 min(P<0.05)。刺激后35 min的MEP较基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iTBS作用于左侧小脑后,左侧大脑M1区MEP波幅有下降趋势,但各时间点ΔME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TBS作用于右侧小脑后,左侧大脑M1区MEP波幅有上升趋势,但各时间点ΔME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iTBS作用于右侧小脑后右侧大脑M1区MEP波幅有下降趋势,仅刺激后30 min时的ΔMEPN较基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ΔMEP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BS作用于小脑可引起对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增高,效果可维持至刺激后25 min;可使同侧大脑运动皮质兴奋性下降,且其效果可持续至少30 min。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L-DLPFC)的间断θ短阵快速脉冲(iTBS)模式重复经 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和传统模式rTMS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 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哈尔滨精神专科白渔泡医院收治的8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TBS组(n=40)和rTMS组(n=40)。iTBS组接受iTBS刺激联 合药物治疗,rTMS组给予传统模式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药物治疗。两组均刺激L-DLPFC,5次/周,治疗 4 周,共20 次。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比较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采用威斯康星 卡片分类测验(WCST)测评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NSS 阴性 量表分数[iTBS组:(29.81±4.02)分比(26.22±3.88)分,t=10.540;rTMS组:(30.91±5.53)分比(27.35±4.99)分, t=9.786]、总分[iTBS 组:(78.14±7.59)分比(73.65±5.43)分,t=6.219;rTMS 组:(78.88±10.00)分比 (75.21±9.14)分,t=9.297]、反应缺乏分数[iTBS 组:(15.70±1.71)分比(14.76±1.75)分,t=3.641;rTMS 组: (15.56±2.44)分比(14.12±2.03)分,t=7.792]、思维障碍分数[iTBS 组:(7.68±1.53)分比(7.32±1.18)分, t=2.837;rTMS 组:(7.85±1.84)分比(7.21±1.72)分,t=4.875]、WCST中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应答数[iTBS 组:128.00(50.50,128.00)比106.00(42.00,128.00),Z=-4.92;rTMS 组:128.00(98.25,128)比106.50(36.75, 128.00),Z=-4.86]、非持续性错误[iTBS 组:87.00(62.50,95.00)比74.00(42.00,91.00),Z=-4.55;rTMS 组: 89.50(80.75,96.50)比68.00(53.00,82.75),Z=-4.33]均显著降低(P< 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 的WCST中正确应答数[iTBS 组:40.00(33.50,57.50)比59.00(53.50,79.50),Z=-4.92;rTMS 组:39.50(32.75, 46.00)比58.00(46.79,75.50),t=-4.86]、概念化水平百分数[iTBS 组:0.09(0.05,0.23) 比0.18(0.14,0.34), Z=-5.30;rTMS 组:0.08(0.05,0.16)比0.19(0.15,0.24),Z=-5.09]均显著升高(P< 0.05)。两组治疗后的 PANSS、WCST各项目评分及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在总刺激数一定 的条件下,iTBS 及传统模式10 Hz rTMS 均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及认知功能,且疗效相当, 但iTBS 模式耗时更少。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7~8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剖宫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观察组于手术伤口拆线后立即予硅凝胶涂抹,每日3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组完成硅凝胶疗程后,有28例患者产生瘢痕,均立即采用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治疗,每3个月1次,共3次。2组患者于产后3、6、9、12及18个月时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量表(VSS)对瘢痕形态进行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瘢痕疼痛及瘙痒情况进行评分。记录观察组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产后3、6、9、12及18个月,观察组VSS评分[(6.00±1.31)、(5.38±1.35)、(4.78±1.23)、(4.20±1.1)、(3.92±1.00)分]、疼痛[(2.84±1.02)、(2.40±0.93)、(2.06±0.62)、(1.20±0.67)、(1.04±0.60)分]及瘙痒[(3.00±1.05)、(2.50±0.86)、(2.12±0.67)、(1.34±0.59)、(1.12±0.59)分]评分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明显低于同一时间段对照组VSS评分[(6.60±1.56)、(6.44±1.25)、(6.38±1.21)、(6.46±1.51)、(6.48±1.47)分]、疼痛[(3.94±0.87)、(3.82±0.83)、(3.76±0.72)、(3.72±0.81)、(3.66±0.87)分]及瘙痒[(4.08±0.99)、(3.98±0.89)、(4.00±0.90)、(4.04±0.92)、(3.96±0.95)分]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VSS评分、疼痛及瘙痒评分均未见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经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治疗后9个月(产后18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达92.9%,总显效率82.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轻度色素沉着14.29%,持续性红斑7.14%。结论硅凝胶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术对剖宫产术后皮肤瘢痕的预防及治疗效果满意,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比较脂肪干细胞胶(SVF-gel)与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法将2019年1-12月安康市人民医院皮肤科收治的8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SVF-gel治疗。治疗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的皮肤屏障及瘢痕权重评分(ECCA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39/40)、85.00%(34/4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3个月,两组的EC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ECC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2.50%(37/40)、90.00%(3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SVF-gel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较超脉冲CO 2点阵激光更加显著,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0.
背景 依托咪酯麻醉诱导引起肌阵挛日益引起关注,其相关机制尚不清楚. 目的 就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预防策略进行综述,为临床上对该副作用预防策略的选用提供参考. 内容 综述依托咪酯诱导肌阵挛的发生机制、易发因素、预防药物及方法,综合对比各种方法的利弊. 趋向 依托咪酯是一种经典的静脉麻醉药,尤其适合老年人或存在心血管疾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只有了解其诱导肌阵挛的发生机制和预防策略,才能有效避免或减少肌阵挛的发生,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用药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