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with endoscope assistance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benign tumors around the sellar region. Thirty‐five patients, including 19 pituitary tumors, 11 craniopharyngiomas and five tuberculum sellae meningiomas, were enrolled in this study. The tumors were resected through an endoscope‐assisted 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via a small skin incision within the eyebrow. Complete removal of the sellar region tumors was achieved in all 35 cases by endoscope‐assisted 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Mean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fter surgery was 10.2 days (range 5 – 17). There was no patient with evidence of residual or recurrent tumor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There was no infection, bleeding, further vision impairment, oculomotor nerve injury or other cranial nerve injury symptom owing to surgery. Though som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insipidus, hyperprolactinemia, subcutaneous edema or oth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ey eventually recovered with or without drug administration. The supraorbital “keyhole” approach with endoscopic assistance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benign tumors around the sellar region is an ideal pattern.  相似文献   
92.
儿童脑积水外科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期脑积水是小儿神经外常见疾病之一,与成人脑积水相比有自身的特点。临床上的处理主要是依赖外科手术,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和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可调压分流管的应用提高了侧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治疗效果,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神经内镜第三脑室造瘘术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成为侧脑室腹腔分流术失败患者的另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93.
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大型垂体腺瘤手术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大型垂体腺瘤患者,采用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垂体腺瘤手术中经眶上锁孔入路可获得与传统开颅手术相当的显微镜下暴露,垂体瘤切除满意,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未见肿瘤复发,术后住院较常规开颅平均缩短约3~4d。结论在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是一个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4.
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手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经鼻蝶入路至斜坡区的显微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根据经鼻蝶入路至鞍区斜坡区显微解剖学研究结果,采用内镜辅助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该区肿瘤12例(侵袭性垂体腺瘤8例,脊索瘤3例,软骨瘤1例).所有病例均在3个月至6年内获得随访.结果 手术全切8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发生短暂性尿崩症6例,脑脊液鼻漏2例,无死亡及颅内感染.随访3个月至6年,除1例脊索瘤残瘤继续生长外,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采用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沿中线生长的鞍区斜坡区肿瘤,入路简便快捷,创伤小,手术显露良好,疗效满意.内镜辅助使得经蝶入路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5.
高血压丘脑出血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索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通过改进现有神经内镜手术技术与设备,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等4家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7月至2010年6月通过常规骨孔在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5±0.4)h,手术失血量约30~40mL,丘脑脑内血肿平均清除率为(86.2±7.9)%.随访3个月显示恢复良好3例(21.4%),轻度残疾4例(28.6%),重度残疾4例(28.6%),植物状态2例(14.3%),死亡1例(7.1%).结论 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丘脑出血具有微创、高效、快速、出血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96.
目的 对比分析内镜下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脑室出血铸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10月前瞻性收集脑室出血铸型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镜组(n=20)和显微镜组(n=20)。内镜组在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血肿,显微镜组在显微镜下手术清除脑室血肿。比较两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引流管带管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出院GCS时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结果 内镜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出院时GCS评分、术后6个月Barthel评分均明显高于显微镜组(P<0.05),而引流管带管时间明显少于显微镜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与显微镜下手术相比,内镜下手术清除脑室内血肿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蛇牌硬质神经内镜对30例患者行33次治疗,并经3~36个月随访,以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的20例患者中18例成功造瘘,2例三脑室底造瘘失败而改行内镜引导下V—P分流术,18例三脑室底造瘘患者15例效果满意,所有病例术后颅内高压疽状完全缓解,复查头部CT或MRI,扩大的脑室系统全部恢复正常,3例无效,改作内镜引导下的V—P分流术,疗效满意,对于丘脑肿瘤合并双侧室间孔堵塞性脑积水5例,在内镜下行透明中隔造瘘术,并同时行肿瘤部分切除活检+V-P分流术,术后双侧脑室缩小,症状明显缓解。内镜下分流管取出调整术5例病人,术后患者脑室缩小,症状缓解。术后4例出现发热1~4天,无颅内感染发生。结论神经内镜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是安全、经济、实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5):177-180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对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3月于本院行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收治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将收治入院时间为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的患者作为参照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将收治入院时间为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的患者作为研究组(30例,实施常规护理+舒适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住院时间、抑郁评分。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率(93.33%)高于参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33%)低于参照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4.12±0.20)分,低于参照组的(7.57±0.29)分,研究组住院时间为(4.52±0.33)d,短于参照组的(8.63±1.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抑郁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降低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中实施舒适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舒适度,缓解抑郁情绪,进而显著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9.
 目的比较经鼻显微镜和神经内镜治疗颅底脊索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外科2008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56例颅底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年龄16~77岁,平均42.6岁。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鼻显微镜组和神经内镜组,对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经鼻显微镜下手术38例,全切除6例,次全切14例,部分切除18例,全切率为15.8%;经鼻神经内镜下手术18例,其中全切除10例,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4例,全切率为55.6%。两组肿瘤全切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症状改善和肿瘤全切率神经内镜组明显好于经鼻显微镜下手术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两种手术方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鼻神经内镜下切除颅底脊索瘤其全切率明显提高,且其手术并发症率未明显增加,应其作为颅底脊索瘤的首选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血肿清除率,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骨窗直径大小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67,t=15.719,t=12.896,t=6.704,t=4.303;P<0.05);但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67,P>0.05);观察组术后BI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良好率为72.5%,高于对照组(44.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75,P<0.05);观察组术后2周和1年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6,t=3.222;P<0.05);观察组术后2周和1年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9,t=2.308;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33.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36,P<0.05)。结论:CT引导下神经内窥镜微侵袭术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相比,用时更短、手术创伤更小且术后疗效更佳,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