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IAC)37例的疗效,探讨手术治疗IAC时正常灌注压突破(NPPB)的预防措施及治疗方法.方法 24例行囊肿切除及脑池交通术,3例行囊肿切除术,10例行神经内镜下造瘘术.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7月,34例症状或体征有不同程度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1例死亡.2例发生NPPB(1例治愈,1例死亡),头颅CT或MRI提示囊肿较大,占位效应明显,有小脑幕上抬或颅骨变形、受压征象.内镜手术病例中未发生NPPB.结论 显微手术疗效确切,是大多数IAC的首选治疗方法;如预计发牛NPPB可能性较高,可行神经内镜下造瘘术;头颅CT或MRI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参考;大剂量脱水、激素治疗对NPPB有效.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破裂早期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1月收治的12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早期(3d之内)经受了显微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26例患者共135个动脉瘤中,130个行瘤颈夹闭术,5个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21例。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评定手术疗效,恢复良好106例;4例中度病残,但生活能自理;8例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3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是颅内动脉瘤早期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颅内动脉瘤破裂一经确诊,在条件允许下应尽早手术夹闭动脉瘤,早期手术能减少再出血,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染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基因表达情况及其功能.方法 实验分三组,即转染TRAIL基因组、转染空载体组及空白对照组.用脂质体法将TRAIL转入绿色荧光蛋白(GFP)-BMSC中,反转录PCR法检测BMSC的TRAILmRNA水平,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法检测TRAIL蛋白的表达;将携带有TRAIL的GFP-BMSC同大鼠C6胶质瘤细胞共培养,通过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检测其对肿瘤细胞的旁观者效应,Hochest-PI双染色法观察TRAIL转染的BMSC对C6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转染TRAIL 24、48 h的GFP-BMSC细胞质和细胞膜有TRAIL蛋白的表达,24h比48 h荧光强,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组细胞未见表达.反转录PCR、Western blot显示转染TRAIL基因组细胞TRAIL mRNA及蛋白高表达,空白对照组及空载体组未见表达.转染TRAIL的GFP-BMSC明显抑制C6细胞存活,抑制率为(62.7±0.1)%,高于空载体组的(16.7±0.1)%(P<0.05),同时转染TRAIL基因的BMSC可促进C6细胞的凋亡.结论 转染TRAIL的BMSC能够稳定表达目的基因,且能促进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和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5年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传统组,43例)和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小骨窗组,41例)治疗,比较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小骨窗组手术时间较短、失血量较少、血肿清除率高、并发症少,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传统组4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而小骨窗组无死亡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月时ADL功能评分显示,小骨窗组患者预后要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与传统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相比,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显微手术创伤小、疗效确切、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3例颅咽管瘤患者均采用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合理利用四个手术间隙切除肿瘤。结果11例肿瘤达到全切,1例囊实性和1例实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分别行γ-刀治疗);1例术后9d死亡。随访6月~2.4年,12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可满意地切除颅咽管瘤,术后辅以放疗或γ-刀治疗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6.
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经翼点锁孔入路和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6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8例,采用经眉弓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6例,大脑中动脉分叉及颈内动脉分叉动脉瘤各1例患者则均采用经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治疗。手术在发病后1~3d进行,均以直径2cm×(3~4)cm的微骨窗行显微外科手术夹闭。结果 16例动脉瘤全部一次手术夹闭成功,其中2例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无手术死亡及其他严重并发症,随访16例全部恢复良好。结论锁孔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安全、微创、有效;完善的个体化术前设计、精湛的手术技巧及良好的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60只载瘤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实施冷冻治疗后免疫组化检测P27Kipl蛋白的表达,磁共振检测肿瘤体积变化,并观察动物生存期。对照组未实施冷冻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冷冻治疗可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对照组为(4.81±0.72)%,治疗组为(28.84±3.56)%,P〈0.05;缩小肿瘤体积,对照组为(292.97±19.13)mm^3,治疗组为(76.37±10.22)mm^3,P〈0.05;延长动物生存期,对照组为(37.00±1.55)d。治疗组为(57.00±3.16)d,P〈0.05。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荷瘤鼠生存期呈正相关(r=0.836,P〈0.05);同体积呈负相关(r=-0.696,P〈0.05)。结论冷冻治疗可抑制大鼠C6脑胶质瘤的增殖,延长动物生存期,其机制同上调P27Kip1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立体定向手术下6-OHDA黑质毁损的帕金森病恒河猴模型并建立客观评估体系。方法实验用恒河猴5只,在立体定向技术下以6-OHDA对恒河猴右侧黑质进行7个靶点的毁损,术后2周、2、4、6个月进行行为学评分量化,于术后7个月以SPECT检测恒河猴双侧纹状体DAT的代谢来判断毁损侧DA代谢减少程度,术后8个月以TH免疫荧光法检测恒河猴双侧黑质的DA能神经元改变,以此来证实黑质的毁损程度。结果术后7个月SPECT检测显示毁损侧纹状体区DA代谢仅为对侧的10%~25%左右,术后8个月双侧黑质的TH免疫荧光检测显示毁损侧黑质DA能神经元减少70%以上。结论立体定向技术下6-OHDA单侧恒河猴黑质毁损方法能够成功的制作符合人类病理特征的帕金森病模型。SPECT是评价模型制作成功与否的客观手段。  相似文献   
9.
神经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的临床应用。方法应用内镜手术治疗各种颅内病变22例,其中透明隔囊肿3例,脑积水2例,鞍上囊肿1例,单侧室间孔阻塞1例,垂体瘤13例,脑脊液鼻漏1例,桥小脑角胆脂瘤1例。结果用单纯内镜手术治疗7例颅内囊性病变及脑积水,6例症状改善,1例脑积水改行分流手术。用内镜控制的显微神经外科治疗垂体瘤13例,全切10例,次全切3例;脑脊鼻漏修补1例,效果良好。用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全切1例桥小脑胆脂瘤。22例病人中2例出现一过性尿崩,1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1例出现视力恶化,经治疗后均愈。结论内镜治疗颅内囊性病变,手术副损伤小,疗效确切;内镜下经鼻腔切除垂体瘤,微创、安全、有效;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可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两种不同分离、传代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NSCs),比较不同分离、传代方法对其生长的影响。方法取怀孕15d的大鼠,分别用机械分离法和含0.01%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海马区细胞,均以1×106/mL的活细胞密度接种到无血清的NSCs培养基中培养,分离纯化至P5代。以含10%胎牛血清(FBS)和2%多聚赖氨酸的DMEM/F12诱导分化,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结果机械分离组获得的活细胞及培养后的神经干细胞球数目明显多于胰蛋白酶消化组,其细胞贴壁率却高于胰蛋白酶消化组。取神经干细胞球及诱导分化后的细胞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细胞分别呈Nestin、β-tubulin-Ⅲ、GFAP和O4阳性反应。结论大鼠胚胎海马区有NSCs存在,离体培养时能分裂增殖,并能被诱导分化。机械分离法和胰蛋白酶消化法各有利弊,可以根据实验情况交叉采用两种不同的分离方法,以稳定高效地培养出NS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