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分型及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1例(包括少见部位和肿瘤最大径≥6 cm的患者)三叉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Yoshida和Kawase的MPE分型分别采用颞下经岩前入路(30例)、经额颞断颧弓入路(12例)、经额眶颧人路(4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2例)、经乙状窦前入路(2例)和经远外侧入路(1例)。术后随访MRI、新发症状及脑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51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46例(90.2%),近全切除4例,大部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其中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肿瘤全切除2例,近全切除3例,大部切除1例。7例肿瘤直径≥6 cm的患者中,肿瘤全切除6例,肿瘤卒中1例;其中4例行游离脂肪填塞结合颅底硬膜缝合的颅底重建。51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2.7)个月(3~38个月)。24例术前面部麻木的患者中,12例(50.0%)随访期间仍存在重度三叉神经麻搏表现。51例患者中,有13例(25.5%)术后新发三叉神经功能异常的患者中,7例随访期间遗留轻度三叉神经麻搏症状。其余脑神经症状较术前有所恢复,并且术后新发神经功能障碍者大多恢复正常。6例中线-鞍上扩展亚型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差。结论三叉神经鞘瘤在MPE分型的基础上可增加中线-鞍上扩展亚型,该亚型相对少见,但其临床表现具有特征性,手术全切除困难。手术对于改善三叉神经鞘瘤面部麻木作用有限,术前伴有面部麻木者三叉神经功能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报道2例严重压迫下腔静脉、右肾静脉等血管的腹膜后神经鞘瘤手术成功切除病例,分析其临床诊治现状。 方法对2例患者通过三维重建和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术前诊断、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术后进行随访。 结果2例患者均完整切除病灶,无周围血管及脏器损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膜后神经鞘瘤,随访无复发。 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较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通过组织病理学。体积较大、复杂血管毗邻的良性肿瘤仍可以手术完整切除,且预后良好,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3.
蒲敬泽  宋建军 《实用医技》2008,15(3):321-322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方法:回顾行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包括外院)证实的椎管内神经鞘瘤的MRI表现。结果:椎管内神经鞘瘤T1WI为等或(和)低信号,T2WI多为高或高低混杂信号,增强扫描大多数肿瘤呈明显均匀或环状强化,伴或不伴肿瘤内分隔。结论:MRI是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最好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椎管内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信号及增强后的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多数肿瘤可作处准确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4.
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g BC  Zhou LF  Mao Y  Zhang R  Zhu W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22):1384-1388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舌下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诊断、治疗和随访情况,并对我科早期5例和近期5例舌下神经鞘瘤的治疗方案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0例患者均有患侧舌肌萎缩表现,颅底CT薄层扫描可以显示骨性舌下神经管,但肿瘤较小时不一定能判定肿瘤的存在,MRI是最佳的诊断措施。早期5例均为哑铃型肿瘤,其中2例采用分期手术分别切除肿瘤的颅内部分和颅外部分,3例经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1例经髁入路,2例经髁上入路;肿瘤全切除1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1例并发脑脊液漏,颅内感染;Kamofsky预后评分:良4例,死亡1例。近期5例,其中4例(2例哑铃型,1例颅内型和1例管内型)经改良远外侧入路切除肿瘤:经枕髁入路1例,经髁上入路3例;1例颅外型肿瘤2次经颈入路切除肿瘤:首次手术大部切除肿瘤,肿瘤残余部分行伽马刀治疗无效后在导航及内窥镜辅助下再次手术全切除肿瘤;肿瘤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失访1例,其余4例Kamofsky预后评分:优3例,中1例。近期5例疗效优于早期5例。结论舌下神经鞘瘤罕见,手术难度大。根据肿瘤部位和大小设计手术方式,尽可能一期全切肿瘤,减少侵袭性操作对提高治疗效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因肿瘤生长缓慢,早期除面瘫外无其他症状,早期诊断困难,常被误诊为贝尔麻痹,如有耳漏史易误诊为中耳乳突炎合并周围性面瘫,甚至肿瘤侵入颅内致颅内并发症时仍未能确诊.部分病例可无面瘫表现,使诊断难上加难,延误治疗.本科2005年3月收治1例无面瘫的面神经鞘瘤,误诊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肢体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四肢周围神经鞘瘤的超声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21例四肢周围神经鞘瘤进行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病变检出率100%,超声病理对照符合率为76.2%。结论 超声对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具有简便、迅速、价廉、准确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肾上腺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45岁,体检发现左侧肾上腺占位1个月.CT示:左侧肾上腺占位.超声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一实性为主的肿块,大小约57 mm×52 mm,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内可见液性暗区约8 mm×10 mm,实性部分回声尚均匀,肿块与左肾分界清晰,并压迫左肾上极(图1);CDFI:肿块内部未见明显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左侧肾上腺区肿块.入院后行左侧肾上腺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左侧肾上腺神经鞘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多点开窗在椎管内大型神经鞘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8年12月采用单侧椎板多点开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4例椎管内大型神经鞘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行肿瘤完全切除术,术后3d可下床活动,随访6-36个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明显改善,无肿瘤复发或脊椎不稳定。结论单侧椎板多点开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椎管内大型神经鞘瘤最大程度保留脊柱后部肌肉、韧带和骨结构,有利于脊柱的稳定性,具有安全、损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The lateral surgical approach to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s (JFS) may result in complications such as temporary facial nerve palsy (FNP) and hearing loss due to the complicated anatomical location. Ten patients with JFS surgically treated by variable methods of lateral approach wer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with emphasis on surgical methods, postoperative FNP, and lower cranial nerve status. Gross total removal of the tumors was achieved in eight patients. Facial nerves were rerouted at the first genu (1G) in six patients and at the second genu in four patients. FNP of House–Brackmann (HB) grade III or worse developed immediately postoperatively in six patients regardless of the extent of rerouting. The FNP of HB grade III persisted for more than a year in one patient managed with rerouting at 1G. Among the lower cranial nerves, the vagus nerve was most frequently paralyzed preoperatively and lower cranial nerve palsies were newly developed in two patients. The methods of the surgical approach to JFS can be modified depending on the size and location of tumors to reduce injury of the facial nerve and loss of hearing. Careful manipulation and caution are also required for short facial nerve rerouting as well as for long rerouting to avoid immediately postoperative FNP.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患者的诊断、手术方式及预后.结果 临床表现:29例腹痛、26例腹部包块、15例下肢疼痛麻木、9例无明显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行B超、CT检查,均发现腹膜后占位.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病理诊断良性31例,恶性48例,包括神经纤维瘤19例,神经鞘瘤8例,副神经节瘤4例,神经纤维肉瘤21例,恶性神经鞘瘤14例,恶性副神经节瘤6例,神经外胚瘤5例,神经母细胞瘤2例.原发性腹膜后神经源性肿瘤手术死亡率为1.3%.良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0%,5年复发率为12.9%,再手术率为100%,5年生存率为100%,恶性肿瘤3年复发率为41.6%,再手术率为90%,5年复发率为79.1%,5年生存率为62.5%.结论 B超、CT、MRI对定位诊断有决定意义,但术前定性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前需做好肠道准备并充足备血,术中注意保护受累及神经的完整性.防止肿瘤残留及处理好椎间孔部位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