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0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45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60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90篇
内科学   703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48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34篇
预防医学   141篇
药学   142篇
  2篇
中国医学   52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通过比较自身心律、左束支起搏、右室心尖部或右室流出道起搏时心电图的形态和QRS波群时限等,找寻左束支起搏心电图的特征表现。方法选取拟行左束支起搏42例患者,记录标准12导联体表心电图,通过测量,分别比较自身心律、左束支起搏及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起搏时QRS波群时限、电轴、形态及ST段的差异。结果自身心律与左束支起搏相比,QRS波群时限无统计学差异(P=0. 49),但与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起搏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 <0. 000)。左束支起搏组,V1导联呈特征性"M"或"r SR"的比例为76. 19%;a VR导联亦可呈特征性"M"或"r SR"表现,比例为78. 57%。对于自身心律为右束支阻滞者,左束支区域起搏仅V1导联呈"M"或"r SR",a VR导联呈QS型,而无特征性"M"或"r SR"表现。与经典的右束支阻滞心电图比较:左束支起搏ST段和T波改变无规律性。结论左束支起搏心电图QRS波群时限和电轴与自身心律相比无显著差别,V1及a VR导联均可见特征性"M"或"r SR"表现,右束支阻滞患者仅V1导联呈特征性表现,但依靠心电图的特征性"M"或"r SR"改变判断起搏位点有局限性。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总结左主干狭窄或闭塞导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提出其早期诊断和治疗体会.方法:复习我院2年内246例A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主干,均为男性,年龄36~83岁,所有患者无论是否存在心源性休克,均立即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接受急诊造影检查.结果:7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aVR导联ST段抬高(≥0.05 mV),5例患者同时存在V1 -V6导联ST段抬高及新出现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其中4例入院时即存在严重心源性休克,6例急诊置入支架,另1例仅行球囊扩张,并接受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住院期间死亡3例(42.9%),存活患者4例均完成1年随访.其中2例于1月随访时对其LAD进行PCI,1例于3月随访时进行了LAD和LCX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或严重狭窄所致的AM I患者急性期病死率高;根据心电图和临床特点早期识别梗死部位,早期评估,并且无论是否出现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早期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并在其支持下尽早再灌注治疗,加强术后监护,提高随访质量,可以挽救部分患者的生命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AECG)对室性早搏起源部位的定位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经12导联同步AECG检查明确诊断有频发单源室性早搏的患者90例,分析12导联AECG及该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上室性早搏QRS波群形态的差异,对其起源部位分别进行初步定位,并与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室性早搏起源于右室共65例,其中起源于右室流出道55例(占61.11%)、右室心底部5例(占5.56%)、右束支2例(占2.22%)、其他3例(占3.33%),起源于左室流出道20例(占22.22%)、左室心底部3例(占3.33%)、左束支2例(占2.22%)。结论根据12导联同步AECG的室性早搏QRS波群的形态可以初步判断其起源部位,指导室性早搏射频消融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75.
目的分析并评价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特征,为AMI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41例不典型AMI患者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改变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分析。结果41例患者以消化道及呼吸道症状为主者居多。有9例未见明显的ST段变化,仅见病理Q波;10例仅见ST—T缺血变化或损伤型抬高,未见病理Q波;4例延缓见梗死图形,全部为下壁AMI;3例为常规12导联无梗死图形,属于正后壁AMI;4例原梗死图形消失,V1与V2导联Q波消失,可见小r波;2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AMI的临床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及心肌酶学指标变化,并结合心电图的动态改变进行综合诊断,避免发生误诊。  相似文献   
76.
Palpitations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reasons for medical consultation. They tend to worry patients and can affect their quality of life. They are often a symptom associated with cardiac rhythm disorders, although there are other etiologies. For diagnosis, it is essential to be able to reliably correlate the symptoms with an electrocardiographic record allowing the identification or ruling out of a possible rhythm disorder. However, reaching a diagnosis is not always simple, given that they tend to be transitory symptoms and the patient is frequently asymptomatic at the time of assessment. In recent years, electrocardiographic monitoring systems have incorporated many technical improvements that solve several of the 24-h Holter monitor limitation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view is to provide an update on the different monitoring methods currently available, remarking their indications and limitations, to help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to appropriately select and use them in the work-up of patients with palpitations.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诊断价值。方法 71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组(观察组,31例)和未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组(对照组,40例),进行12导联及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分析STV3R~V6R抬高≥1mm、STⅢ/STⅡ抬高≥1及两项联合对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ST段抬高3项指标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敏感性分别为90.32%、83.87%和80.65%;特异性分别为95.00%、92.50%和97.50%。两项指标联合可获较高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结论 心电图STV3R~V6R抬高≥1mm及/或STⅢ/STⅡ抬高≥1有助于急性下壁合并右心室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与乙酰胆碱试验诱发冠状动脉痉挛时心电图ST段变化与缓慢型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选择以静息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接受乙酰胆碱激发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冠状动脉痉挛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冠状动脉痉挛发作时心电图变化分为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组以及缓慢型心律失常和无缓慢型心律失常组,测定其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比较各组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以及痉挛血管的分布。结果ST段抬高组一氧化氮水平显著低于阴性组,而内皮素1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非ST段抬高组一氧化氮水平亦显著低于阴性组,但高于ST段抬高组(P<0.05),而内皮素1显著高于阴性组但低于ST段抬高组(P<0.05);缓慢型心律失常组和无缓慢型心律失常组的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水平以及痉挛血管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酰胆碱试验诱发的冠状动脉痉挛以及ST段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有关,乙酰胆碱试验中的缓慢型心律失常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或痉挛血管的分布无关。  相似文献   
79.
山东省克山病病情及发病相关因素5年动态观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目的 观察克山病病情和发病相关因素动态变化,为科学的指导克山病防治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在山东克山病重病区莒县安庄和邹城市张庄设立2个监测点,自2000年起对3~14岁的1049例多发人群和点区县克山病病情进行连续5年动态监测,观察人群全部进行临床检查、心电图检查,可疑病人行X线胸部摄片,并对监测居民内、外环境(发、小麦、玉米、地瓜干)硒水平、经济情况及人均占有粮食进行了调查。结果 5年间2县无急型、亚急型发病,原有慢型97例,死亡10例,新发病5例。多发人群克山病检出率2000、2002及2004年安庄点依次为3.31%、4.86%、4.45%,张庄点为3.69%、4.86%、4.45%。异常心电图检出率2000、2002及2004年安庄点依次为3.31%,7.16%,5.39%;张庄点为6.38%,4.55%,5.27%。发硒水平逐年升高,粮食硒含量基本恒定。经济收入和人均占有口粮逐年增加,达137.9%。260.0%。结论 5年间克山病多发人群和点区县病情无明显变化,发病相关因素不断改善。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室性期前收缩V1~V3导联ST段明显抬高对Bmgada综合征的诊断及心源性晕厥的预警意义。方法回顾分析一例两次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发作前的心电图,观察V1~V3室性期前收缩对ST段抬高的类型及程度的影响。结果两次晕厥前均有频发室性期前收缩,V1~V3ST段均呈马鞍型明显抬高,更濒临晕厥的一次室性期前收缩的ST段抬高更明显;同导联窦性心动的ST段抬高程度无明显改变。结论V1~V3室性期前收缩时ST段“扩增”抬高,伴有同一导联窦性心动ST段抬高如常,亦是支持Bmgada综合征诊断的一种有力佐证,ST段抬高越明显,可能预示更濒临晕厥发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