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4篇
  免费   902篇
  国内免费   462篇
耳鼻咽喉   185篇
儿科学   92篇
妇产科学   112篇
基础医学   1244篇
口腔科学   386篇
临床医学   832篇
内科学   1178篇
皮肤病学   109篇
神经病学   820篇
特种医学   58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320篇
综合类   3067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972篇
眼科学   246篇
药学   1635篇
  14篇
中国医学   1443篇
肿瘤学   26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341篇
  2020年   320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247篇
  2017年   375篇
  2016年   405篇
  2015年   421篇
  2014年   786篇
  2013年   832篇
  2012年   875篇
  2011年   1088篇
  2010年   854篇
  2009年   824篇
  2008年   857篇
  2007年   906篇
  2006年   784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06篇
  2003年   411篇
  2002年   336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40篇
  1998年   168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72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2篇
  1977年   11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10篇
  197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肝VX-2 瘤模型MR扩散成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肝VX-2瘤模型MR扩散成像特征.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5只,采用块种植的方法,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14只,肝内种植6只;二期肝内种植12只,另3只做正常对照.对包括二期肝内种植在内的15个肿瘤于种植前后行定期扩散加权成像(DWI) 与MR检查.以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一期预实验,皮下种植成功率29%(4/14),肝内种植成功率33%(2/6);二期肝内种植成功率83%(10/12).(2)VX-2瘤在DWI上呈高信号,边缘清楚.正常组与VX-2瘤实验组b值为100和3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57±0.26)mm2/s、(1.73±0.31)mm2/s、(1.87±0.25)mm2/s与(1.57±0.23)mm2/s(F=43.26,P<0.001).随b值增大,病灶信号降低;ADC图上病灶呈低信号;不同b值之间病灶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100 s/mm2病灶与正常肝脏之间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VX-2瘤发展迅速,易发生肺、肝、纵隔等处转移.结论 DWI在反映肝VX-2瘤内部水分子运动、发现与追踪病灶进展等方面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2.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 of the saphenous artery as an alternative access for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in the porcine model. Methods Fourteen adult pigs (25-35kg) were used in this study, 3 pigs from an acute study and 11 from chronic studies. A 2-3 cm incision was made and a saphenous artery cutdown was performed in 24 sides. Micropunc ture sets (Boston Scientific) or 18 G puncture needles were used to access the artery. Different sizes of introducers (4-7F) were used to establish endovascular access. Angiographic catheters were then used to confirm if the access was usable. Four saphenous arteries were explanted in the pigs from a chronic study 4 to 28 days after surgical procedure. Results The saphenous artery was very easy to expose and 4-5 F introducer sheaths were able to be inserted to establish access for endovascular procedures in the pigs. The saphenous artery was unable to accomodate an introducer with a size larger than 6 F. Four saphenous arteries were injured when 5 and 6 F introducers were used, but angiographic procedures could still be performed. Morphologic evaluation of the explanted arteries demonstrated occlusion of the saphenous arteries without injury or disruption of the adjacent femoral arteries. Conclusion The saphenous artery can be used as an access site in pigs for angiographic and interventional procedures if the catheter size is less than 6 F. This vessel is easier to access and can preserve the femoral artery for repeat procedures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43.
斯氏狸殖吸虫感染多种动物及体内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以不同数量斯氏狸殖吸虫囊蚴 ,分别感染大白鼠 ,小白鼠和豚鼠 ,定期解剖观察虫体。方法 :经1 5、30、45、60、75、90、1 1 0和 1 2 5d分别解剖观察虫体在实验动物体内发育 ,分布及虫体检出率。结果 :大鼠在感染 90d后虫体可以逐步发育成熟并产卵 ,而小白鼠和豚鼠体内只能查到童虫阶段。结论 :初步证实大白鼠是斯氏狸殖吸虫的适宜宿主 ,小白鼠和豚鼠体内的虫体全部处于滞育阶段 ,不能发育为成虫  相似文献   
44.
Angiogenesis,the formation of new bloodvessels,is necessary for the growth of tumors andtheir metastasis.TNP- 470 is a synthetic analogueof fumagillin and has stronger antiangiogenic  ac-tivity and less side- effects than fumagillin.Thiscompound has been reported to suppress the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various kinds of tu-mors[1] . Using nude mice xenografts of ACHN hu-man renal cell carcinoma ( RCC) ,the presentstudyattempted to examine the action of TNP- 470 ongrowth,metastasi…  相似文献   
45.
目的 对兔心肌缺血的模型制备方法进行改进 ,并探讨其在 MRI诊断研究中的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高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L AD)和同时低位结扎 L AD及左冠状动脉旋支 (L Cx)建立兔心肌梗塞模型 ,并在术后行 MRI检查 ,对取材后心肌标本行氯化三苯四氮唑 (TTC)及病理检查。结果  1L AD组 2 0 % (5 / 2 5 )发生心室颤动导致死亡 ,L AD +L Cx组无一例发生室颤死亡。 2 L AD组 EKG改变明显者占 5 6 % (14 / 2 5 ) ,其中 2 1.4 3% (3/14 )在即刻就有 EKG明显改变 ,并在 30分钟后恢复正常 ;EKG改变不明显者占 4 4 % (11/ 2 5 ) ;L AD +L Cx组 10 0 %有 EKG明显改变 ,且 30分钟后亦无明显恢复。 3L AD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小 ,并均限于左室前壁 ,室间隔前部损害 ;而 L AD+L Cx组心肌梗塞范围较大 ,且累及左室前壁及侧壁 ,无一例有室间隔前部损害。4 L AD组中有 30 % (6 / 2 0 )不能显示小灶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 ,16 .6 7% (3/ 18)无法分辨早期小梗塞灶的 MRI信号变化 ;而 L AD+L Cx组均能显示缺血局部心肌运动降低及梗塞灶早期的 MRI信号变化。结论 低位结扎兔心 L AD+L Cx,手术死亡率低 ,EKG改变明显 ,梗塞面积较大 ,是 MRI研究中一种较理想的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46.
开放实验室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开放实验室是近年来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举措,本文从管理的角度阐述了开放实验室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实验时间、实验内容以及仪器设备共享等方面进行了重点讨论。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观察米诺环素对压力系统作用下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RNs)的活性及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受损RNs保护的可能机制。 方法 制备大鼠RNs体外加压培养模型,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四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力、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对上述损伤细胞的保护作用,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iNOS和caspase 3表达的改变。 结果 加压培养后RNs与对照组相比形态改变较明显,细胞活力降低,5393%的细胞发生凋亡。20000 μmol/L的米诺环素治疗组则细胞形态改善,活力显著增高,1729%的细胞发生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法显示细胞内iNOS和caspase-3表达较加压损伤组减少。 结论 一定剂量的米诺环素在体外可有效抑制压力引起的大鼠RNs损伤及凋亡;抑制iNOS和caspase-3的表达可能是其潜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8.
本文应用实验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研究了7种新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对实验性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作用,其中包括6种二甲氨基甲酸烷氧(烷硫)基苯酯及1种中草药提取物,大多数化合物对乙酰胆碱酯酶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见到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二甲氨基甲酸-3-叔丁基-4〔2-(1-哌啶基)乙氧基〕苯酯不仅明显改善肌无力症状,而且毒性小、副作用较新斯的明轻,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9.
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实验性肌炎动物模型,研究特发性炎性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50只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模型组40只,对照组10只。兔骨骼肌制备肌匀浆。模型组用肌匀浆与弗氏完全佐剂完全乳化后皮下免疫注射1ml.对照组用生理盐水替代肌匀浆,每周免疫1次,连续免疫5次。前2周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1ml。分别于免疫注射后各周取大鼠的骨骼肌组织,观察其肌活检病理、免疫组织化学的改变,同时检测血清肌酶水平,并与人类炎性肌病比较。结果模型组肌酶升高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别。病理改变以骨骼肌多发性炎症为特点:横纹肌呈灶性分布的肌纤维变性、坏死,横纹消失;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肌纤维粗细不等、染色不一。病理分级以2a级为主。单个核细胞浸润以CD8^+T细胞为主.主要定位于肌内膜。骨骼肌细胞膜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Ⅰ类分子表达增加。结论用异种动物骨骼肌匀浆免疫大鼠可诱导出炎性肌病动物模型,与人类炎性肌病在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方面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50.
兔坐骨神经挤压伤的MRI与SEP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和体感诱发电位以及两者结合在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4只兔按钳夹力的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左后肢为损伤侧,右后肢为对照侧,建立坐骨神经急性挤压伤模型,于伤后1、2、4、8周行MR扫描,同时行双侧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损伤侧24条神经,有23条MR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5.8%,假阴性率4.17%(1/24);24条损伤侧坐骨神经,有22条SEP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91.6%,假阴性率8.3%(2/24)。MRI与SEP对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MRI与SEP结合起来,24条损伤神经均显示异常,诊断正确率100%。结论:MR与SEP检查可无创、准确地判断神经损伤,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神经损伤的正确诊断率,重复性好,可作为神经损伤的较好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