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7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4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7篇
内科学   117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357篇
外科学   310篇
综合类   271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4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72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213篇
  2005年   150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评估血管腔内超声(IVUS)在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IVUS对18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颈动脉内壁病变判断,指导支架置入并观察血管内支架置入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并以8个正常患者的颈动脉管壁IVUS图像作为对照组。结果IVUS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精确测量血管狭窄程度。本组18例均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手术,成功置入支架18枚;经6-52个月随访(平均28个月),除2例于术后30d内TIA发作外,无一例脑梗死和再狭窄发生。结论IVUS比DSA更精确判断颈动脉病变性质、狭窄程度以及血管内支架术后的管腔变化,指导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管腔。IVUS引导支架置入可能有效预防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2000-2005年40例出血性颅内段椎动脉夹层的治疗。其中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33例,夹层段动脉闭塞6例,夹层近端主干动脉闭塞1例。结果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46个月,平均16.3个月。发现夹层动脉通畅,无夹层再出血,无新发后循环梗死。1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患者夹层复发,行补充填塞弹簧圈。结论血管内夹层近端闭塞以及夹层段动脉闭塞是治疗颅内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经典术式。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治疗保留了载瘤动脉,避免了术后对侧椎动脉血流负荷量的增加;减少了后循环缺血的危险,扩大了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的手术适应证。本组结果显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并未增加夹层再通以及穿支动脉闭塞。本组经验初步表明支架辅助的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出血性颅内椎动脉夹层的合理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准分子激光冠脉成形术(ELCA)8例,均为男性,年龄平均61岁。心梗4例(2例有梗塞后心绞痛),4例仅表现为心绞痛。冠脉造影显示LAD狭窄6支,LCX狭窄4支,RCA狭窄4支。按ACC/AHA分型B型5例,C型3例。均用ELCA+PTCA。根据血管直径选用1.3mm(能量密度14.5mJ)和1.6mm(能量密度21.0mJ)激光导管,频率20Hz。1例导引钢丝未能通过狭窄,ELCA失败,另1例二次心梗,经旁路移植后仍有心绞痛发作,心功能较差,其ELCA虽获成功,但因病情严重死亡。8例中ELCA成功7例,手术成功6例。  相似文献   
14.
Acute lower limb ischemia secondary to Buerger's disease in a young patient responded to thrombolysis and subsequent popliteal and anterior artery angioplasty. The value of angioplasty in non-limb-threatening ischemia in Buerger's disease has not been established but this case illustrates a role for thrombolysis and angioplasty in acute ischemia.  相似文献   
15.
自1980到1986年,我院泌尿外科对4例单纯右侧肾动脉狭窄(RAS)性和3例双侧RAS性高血压病人进行了治疗。7例右侧 RAS皆进行了自体肾移植治疗,其中3例双侧RAS者采用PTA治疗,全部病人术后8天内血压皆恢复正常,随诊10个月到6年,无复发且都恢复工作。1例17岁女孩,术后2年结婚,又2年生一女孩,母女健在血压维持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观察AT1受体的特异性拮抗剂氯沙坦 (Losartan)对兔腹主动脉球囊成形术后内膜增殖和巨噬细胞表达的影响 ,探讨氯沙坦治疗血管再狭窄的机制。方法 采用内皮剥脱加高脂饮食 (含 1 5 %胆固醇 )喂养 8周制作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膜型 ,然后对狭窄部位行球囊成形术。术后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 10mg·kg-1·day-1口服 ,对照组喂生理盐水。 4周后取腹主动脉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巨噬细胞。结果 对照组内膜厚度 /中膜厚度比值为 0 65± 0 17,氯沙坦组则减少为0 44± 0 11(P <0 0 1) ,对照组内膜面积 /中膜面积比值为 0 74± 0 16,氯沙坦组则减少为 0 5 4± 0 13(P <0 0 1)。氯沙坦组新生内膜中巨噬细胞数亦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 <0 0 1)。结论 氯沙坦通过抑制AngⅡ的作用进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 ,抑制炎症反应 ,从而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原位灌注固定取材。评价PTA后血管重塑(VR)的动态变化规律,定量分析血管重塑在血管再狭窄过程中的变化及作用。方法:制作70只SD雄性大鼠颈总动脉再狭窄模型,分原位灌注实验组、对照组,于术后1h、3、7、14、28和42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行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标本血管狭窄情况。结果:①血管重塑指数(VRI)在PTA后即刻最大,3天组明显降低,7天组稍有增大,其后不断减小,剩余血管腔面积百分比同VRI的变化曲线基本一致。②FFA后,血管腔面积总体呈逐渐缩小趋势,内弹力板围绕面积(IELA)1h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天组较1h组明显缩小,14、28、42天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外弹力板围绕面积(EELA)逐渐缩小。EELA、IELA的变化与血管腔面积变化呈正相关。③VRI与血管腔面积的变化呈正相关,新生内膜面积与剩余狭窄率、血管腔面积无直线相关。结论:再狭窄过程中存在扩张性重塑和收缩性重塑现象,管腔的狭窄与否取决于血管重塑指数的变化,而不是新生内膜的变化,新生内膜的形成是血管重塑过程中的一部分。IELA和EELA可作为判断管腔狭窄及评价血管重塑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Endovascular stent-supported angioplasty is a treatment option for atherosclerotic disease of the cervical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n high-risk patients. The traditional transfemoral approach is not suitable for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common femoral artery or abdominal aorta atheropathy. We report a case of carotid stent deployment using the radial route in a 68-year-old man with type B aortic dissection, having severe right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rigin stenosis, presenting with ipsilateral retinal ischemic events. Technical aspects of carotid stenting via the radial approach are described and the related literatur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卡托普利对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干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60只,分单损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单损组采用改良导丝法制作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模型。干预组将卡托普利研磨成粉状,生理盐水稀释配制成5mg/ml溶液,分别于制模前6 d开始按10 mg/(kg.d)剂量经灌胃针给予大鼠至术后各时间点。对侧颈总动脉作为假手术对照组。每组各时间点6只大鼠,于制模后1天、4天、7天、14天及28天原位灌注固定取材。根据HE染色标本情况,选血管形态结构完整的50个标本,进行HE染色,采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染色片进行形态计量分析。结果损伤后从第7天起新生内膜厚度和面积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血管壁三层厚度无显著差别,干预组第14、28天新生内膜面积显著减低。狭窄率于血管损伤后逐渐增加,到28天达峰值,与单损组比较,干预组在14天和28天狭窄率明显变小,各时间点内弹力板面积、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别。结论卡托普利减小大鼠颈动脉损伤后新生内膜面积及狭窄率,抑制新生内膜形成,但不改变内、外弹力板面积及重塑指数,不影响血管收缩性重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 对7例下腔静脉狭窄同时合并肝静脉狭窄或闭塞的布-加综合征患者,在施行下腔静脉成形术后,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静脉穿刺的方法,实施肝静脉球囊扩张术或支架植入术。结果 7例患者在单独实施下腔静脉成形术效果不显著的情况下,在B超引导下实施肝静脉成形术,2例单纯球囊扩张,5例植入支架,无严重并发症,术后腹水、下肢水肿等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B超引导下的经皮肝静脉穿刺肝静脉成形术,定位准确,实施快捷,对合并肝静脉狭窄或梗阻的布-加综合征患者症状的缓解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