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6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154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35篇
基础医学   219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652篇
内科学   586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89篇
外科学   213篇
综合类   1334篇
预防医学   415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723篇
  10篇
中国医学   502篇
肿瘤学   153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66篇
  2013年   250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4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36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60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87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噬菌体随机肽库分析HIV-1 p24抗原表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分析抗HIV-1核心区抗原p24单抗体在抗原上的识别位点。方法:用抗HIV-1 p24单抗2C7和3H10作为筛选分子,对噬菌体肽库进行生物洗(biopanning),并通过DN测序、ELISA效价测定等对所获得的噬菌休克隆进行鉴定,最后对合成的7肽位点通过间接ELISA及免疫抑制试验进行血清学分析。结果: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单抗2C7和3H10在HIV-1 p24上的抗原识别表位的保守序列分别为DHPXPXX和XXXXKAF。分别合成这2个7肽氨基酸序列P-C1(DHPSPWG)和P-H3(SPWLKAFGGS),并分析其免疫学结合特性,结果表明与P-H3相比,单抗2C7的抗原识别表位P-C1的固相结合特性较好,固相P-C1检测血样,13份抗HIV阳性本中,12份为阳性(检出率为92.3%),19份抗HIV阴性样本中,仅1份为假阳性结果(特异性为94.7%),与P-C1相比,单抗3H10的抗原表位P-H3的固相结合能力极差,但液相结合活性较好,血样与P-H3的抑制试验表明,13份抗HIV阳性样本中12份样本对P-H3的抑制率大于60%(12/13),而9份抗HIV阴性样本中仅1份对P-H3的抑制率大于50%,结论:用抗HIV-1 p24单抗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获得单抗在p24抗原上的识别表位的氨基酸序列,血清学结果表明这2个抗原表位存在于p24自然抗原上,在抗HIV-1的感染检测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2.
宋厦  高旋  韩秋玥  付爽  马海英 《解剖科学进展》2020,26(2):182-184,188
目的探讨紫草素对人膀胱癌T24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人膀胱癌T24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紫草素组(10、20、40μmol/L)。不同浓度紫草素干预48h后,MTT方法检测T24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T24细胞的凋亡率。40μmol/L紫草素干预48 h后,Transwell实验检测紫草素对T24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24细胞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9(Caspase-3/Caspase-9)与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MMP-9)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紫草素均能显著抑制T24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40μmol/L紫草素干预48 h后,T24细胞迁移与侵袭能力显著降低,T24细胞中Caspase-3、Caspase-9、MMP-2与MMP-9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紫草素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迁移与侵袭,并促进凋亡。  相似文献   
63.
目的:首次研究文冠果果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和光谱方法。结果:从文冠果果壳中分得2种甾醇,经鉴定为:(3β,5α,20R,24S)-豆甾-7,反-22-二烯-3-醇和(3β,5α,20R,24R)-豆甾-7-烯-3-醇。结论:2种甾醇在文冠果中均为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儿童期骨生长代谢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成都市城区 2 2 4名 3~ 15岁健康儿童的骨生化指标、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儿童期血清钙、磷和尿钙、磷在各年龄段无统计学上的差异 (P>0 .0 5 ) ;血清碱性磷酸酶 (AL P)及骨碱性磷酸酶 (BAL P)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7~ 12岁时达到高峰 ,儿童期 AL P、BAL P明显高于成人 (P<0 .0 5 )。腰椎骨密度及跟骨骨小梁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结论 儿童期反映骨生长代谢的生化指标、骨密度、跟骨骨小梁有其自身的变化规律 ,不能以成人的指标作为判断标准 ,而应采用儿童期的骨生长代谢指标来诊断和治疗儿童骨代谢性疾病  相似文献   
65.
从人膀胱上皮癌细胞株T24的亚克隆株T24-8的无血清培养上清液经55%硫酸铵沉淀,再对无离子水透析,得到了有诱导LAK 细胞活性的粗提品。有此作用的因子称为LAK 细胞诱导因子(LAK-IF)。它的分子量为67KD,等电点为pH3.1~3.5。抗人IL-6单抗不能阻断LAK-IF 的作用。LAK-IF 粗提品经Mono-Q 柱快速蛋白液相层析见3个峰。第2峰蛋白质有LAK-IF 活性。  相似文献   
66.
食管癌中3p24和11p15.5染色体位点潜在抑癌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p24染色体位点的杂和缺失和11p15.6位点的点突变同食管癌之间的相关性,寻找这2个位点中潜在的抑癌基因,并希望通过此研究能为最后确定该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3p24染色体的3个位点(EAβMD,EA,βH,EAβR)上等位基因的杂合缺失情况,PCR-SSCP法检测11p15,位点的点突变。结果:经RFLP法显示:在3p24的EAβMD位点,杂合缺失率为7  相似文献   
67.
老年高血压患者易继发心脑血管疾病,使其危害更大〔1〕。因此,了解和掌握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特点,有助于临床早期发现致死性危险因素,以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老年人的病死率。本研究应用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技术〔2〕,观察老年高血压病人24h动态血压...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病人并发心、脑器官损害时24 h 血压变化规律。方法:66例门诊及住院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其中并发左室肥厚者22例,脑血管意外者14例,无心、脑器官损害者30例作为对照,全部患者行24 h 动态血压测定。结果:有心、脑器官损害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升高,且夜间血压下降率< 10% ,血压昼夜波动曲线为非杓型。其中左室肥厚组以夜间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升高为主,脑血管意外以清晨血压增高为主。结论:血压的昼夜变化规律和高血压的并发症有密切关系,根据高血压的分布时间来指导我们调整采用降压药物的时间、剂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9.
陈小雨 《中原医刊》1999,26(1):37-38
对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24小时尿蛋白的测定,并根据其蛋白尿程度分为三组:Ⅰ组<150mg/L;Ⅱ组150~299mg/L,Ⅲ组≥300mg/L。分析了蛋白尿程度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ASVD)的关系,结果表明Ⅲ组ASVD发生率远较Ⅰ组为高。同时分析了蛋白尿程度与年龄、病程、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病程、空腹血糖与蛋白尿呈正相关系,而血脂则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0.
目的:研究肾性高血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对179例肾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80例出现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4.69%,其中一种心律失常者63例,占35.2%,二种心律失常并存者12例,占6.7%,三种及三种以上心律失常者5例占2.8%。结论:常见的心律失常为窦性心动过速、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心律失常的频发度及复杂性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左室肥厚有密切关系,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