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6篇
内科学   378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35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83篇
预防医学   134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8篇
  10篇
中国医学   10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07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动态血压正常高限者的左室肥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动态血压为正常高限者的左室肥厚情况,为该患者群靶器官损害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病人分为3组:N组(正常血压组)、NH组(血压正常高限组)和H组(高血压组)。以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和左室后壁厚度等,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H组(129±41)和NH组(115±32)的LVMI明显高于N组(97±23,P=0.00001和0.005),H组和NH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血压正常高限者左室肥厚程度明显重于血压完全正常者。对该人群亦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2.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与动态血压、脉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 4h动态血压监测 (2 4hABPM )的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及脉压 (PP)与心脑肾靶器官损害 (TOD)的关系。方法 采用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 15 8例高血压病病人进行2 4hABPM ,按平均压 (MBP)≤ 115mmHg和 >115mmHg分为两组 ;再以PP≤ 6 0mmHg、6 1~ 80mmHg和≥81mmHg分为 3个亚组。结果 随PP增加 ,TOD逐步增加 (P <0 0 1) ;PP相同而MBP不同的两组TOD无差异 (P >0 0 5 ) ,但MPB >115mmHg组的SBP、DBP和MBP均高于MBP≤ 115mmHg者 (P <0 0 1)。 结论 高血压病病人的PP比SBP、DBP与TOD的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23.
B超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B超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高血压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彩超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4例。结果 颈动脉粥样梗化斑块检出37例,检出率为35.7%。高血压患者年龄越大,病史越长,检出率越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标志之一,高血压是颈动脉结构及功能改变的主要因素之一,B超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临床判断高血压病情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4.
大鼠吸入甲醛的亚慢性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甲醛经呼吸道染毒的亚慢性毒性作用。[方法]采用0.523、0.261、0.131g/m3浓度的甲醛经呼吸道染毒SD大鼠,分3个染毒组和一个对照组,每天染毒2h,持续30d。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体重生长情况、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吸入0.523g/m3浓度的甲醛抑制SD大鼠体重的增长,并对其心脏、肝脏和肺脏等脏器系数产生影响。血常规结果表明吸入高浓度的甲醛会引起雌性大鼠的血红蛋白、血小板以及雄性大鼠的红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显著增多,血液生化检查的结果显示吸入甲醛到一定累积浓度会导致雌性大鼠的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葡萄糖(GLU)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雄性大鼠AST显著升高,GLU、TG显著下降。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提示中、高浓度甲醛可引起实验鼠肺和气管的病理性损伤,对其他脏器的病理性改变不明显。[结论]吸入一定浓度的甲醛对SD大鼠毒作用明显,其中气管、肺脏可能是其毒作用靶器官,AST和体重下降可能是吸入甲醛的敏感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血脂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157名高血压患者按RHR分为3组,其中RHR<70次/m in为A组(52例),RHR在70~80次/m in为B组(56例),RHR>80次/m in为C组(49例)。检测三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后壁及室间隔厚度(LVPWT、IVST),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 I),测量二尖瓣血流E峰最大流速值(E)及A峰最大流速值(A),计算E/A比值。超声心动图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结果三组血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静息心率增加,血TC、TG及LDL-C水平升高,血HDL-C水平降低。三组患者LVPWT、IVST、LVM I、E/A比值及CIMT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静息心率增加,LVPWT、IVST、LVM I、CIMT增加,E/A比值降低。RHR与TC、LDL-C、TG、LVM I及CIMT呈正相关(P<0.05),与HDL-C和E/A呈负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脂代谢异常及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多项参数监测与老年高血压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74例老年和163例非老年高血压患者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观察多项参数与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老年组的24h血压均值、收缩压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心脑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亦显著增高.老年组昼夜节律异常百分率显著高于非老年组,且与心脑靶器官损害有显著性关系.心脑靶器官损害组以收缩压和舒张压共同升高,昼夜节律消失,血压变异性、血压负荷值显著增加,血压昼夜波动呈非杓型为特点,老年组的收缩压、收缩期血压变异性、收缩期血压负荷值增高更为显著.结论动态血压均值、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血压负荷值变化与老年高血压心脏靶器官损害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入选年龄≥60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50例,通过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根据血压昼夜节律监测结果为非杓型组(夜间平均血压较白昼平均血压下降值<10%)78例,另一对照组为杓型72例.所有入选患者检查: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肌酐清除率、尿微量白蛋白.结果非杓型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定量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大于杓型组(P<0.05);左室射血分数和肌酐清除率小于杓型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是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方法  回顾性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155例为高血压组〔包括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1 mmHg=0.133 kPa)者68h血压水平<130/80 mmHg者87例〕,同期住院的老年非高血压患者61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e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CR)及血生化指标,记录24 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超声心动图测值,计算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和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比较高血压患者与非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功能指标(AASI、24 h PP)及靶器官损害指标(UACR、IMT、LVMI)的差异;Pearson相关分析AASI与24 h动态脉压(24 h pulse pressure,24 h PP)的关联性;多元线性回归分析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因素。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患者AASI、24 h PP、UACR、LVMI均较高(P<0.05),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P<0.01)。高血压亚组分析发现,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的患者24 h收缩压、AASI、24 h PP、UACR均高于24 h血压水平<130/80 mmHg者(P<0.05)。Pearson相关分析证实AASI与24 h PP呈正相关(r=0.36,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UACR随着24 h收缩压的增加而增大(P<0.05);LVMI和IMT亦随着AASI的增加而增加(P<0.05);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心室肥厚的风险较女性患者高(P<0.05)。  结论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ASI增加与靶器官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本文将确定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的动态脉压指数对自身靶器官的损害影响相关性,以及怎样有效防治靶器官的损害。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详细询问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程以及患者确诊高血压后发生的脑血管病史等,进行常规检查,后对患者进行二十四小时血压测定,每隔二十或三十分钟进行测量一次,连续测量二十四小时,并计算患者在二十四小时内的平均舒张压、平均收缩压和脉压指数等。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体内脉压指数与靶器官受损几率呈正比,证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脉压与患者自身靶器官的损害具有相关性。结论:动态脉压是可以准确反映出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硬化和高血压危险程度的敏感指标,动态脉压可以作为准确评价以及预测老年高血压患者自身靶器官损害情况的预测因子,在临床预防老年高血压患者发生靶器官损害的情况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查玉玲  李军 《北京中医药》2021,40(4):436-439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危及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给高血压的控制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预防和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是临床研究重点和难点,中医药由于多靶点、多系统、整体治疗等独特优势得到较多重视.中医治则主要包括温阳活血、化瘀止痛、健脾益气、补肾祛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炎性反应、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等方面有关.本文通过梳理文献,总结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方面的独特经验,期望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