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069篇
  免费   5606篇
  国内免费   3621篇
耳鼻咽喉   759篇
儿科学   759篇
妇产科学   1412篇
基础医学   4761篇
口腔科学   2845篇
临床医学   12630篇
内科学   8185篇
皮肤病学   706篇
神经病学   1349篇
特种医学   313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7篇
外科学   7283篇
综合类   29795篇
预防医学   13111篇
眼科学   574篇
药学   15529篇
  128篇
中国医学   9011篇
肿瘤学   2280篇
  2024年   789篇
  2023年   2817篇
  2022年   2606篇
  2021年   3131篇
  2020年   2991篇
  2019年   3329篇
  2018年   1622篇
  2017年   2794篇
  2016年   2876篇
  2015年   3477篇
  2014年   5186篇
  2013年   4972篇
  2012年   6480篇
  2011年   6524篇
  2010年   5990篇
  2009年   5654篇
  2008年   8324篇
  2007年   6752篇
  2006年   5148篇
  2005年   6375篇
  2004年   4149篇
  2003年   3513篇
  2002年   2861篇
  2001年   2630篇
  2000年   2035篇
  1999年   1671篇
  1998年   1432篇
  1997年   1388篇
  1996年   1182篇
  1995年   1174篇
  1994年   1028篇
  1993年   668篇
  1992年   622篇
  1991年   548篇
  1990年   508篇
  1989年   421篇
  1988年   198篇
  1987年   13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93篇
  1984年   42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特别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2002年1~7月送检的住院病人的血、痰、脓液、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其他血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共105株,并进行药敏和多重耐药分析。结果MRS的分离率较高,为68.6%,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葡球菌(MRSA)为69.2%;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为63.3%。MRS较非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SS)耐药率明显高,且MRS比MSS多重耐药率高得多;MRSA对四种不同作用机制的抗生素:泰能、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具有很高的多重耐药率,达到50%以上。结论鉴于MRS的高分离率和多重耐药率,在治疗感染性疾病时,应加强病原学检查,提高标本鉴定的阳性率;在有效的治疗MRS感染的同时还应注意遏制MRS的产生。  相似文献   
992.
993.
自酸蚀封闭剂与玻璃离子联合用于托槽粘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自酸蚀粘结剂与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联合用于正畸托槽粘结的临床使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50名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为期12个月的临床观察。385个托槽用自酸蚀封闭剂(3MESEP)和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FUJI ORTHO LC)粘结,390个托槽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观察托槽脱落的时间和脱落后粘结剂在牙面上的残留量,计算托槽脱落率和粘结材料残留指教。结果: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和自酸蚀封闭剂粘结的托槽脱落率为10.1%;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的托槽脱落率为9.0%,两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材料粘结的托槽脱落后,牙釉质上的粘结材料残留指教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封闭剂和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所构成的粘结技术粘结正畸托槽的粘结强度,可以满足正畸治疗的需要,在临床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为深入研究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人前列腺的作用机珲,并对PDE4和PDE5抑制剂对离体人前列腺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压力和胞内环核苷酸水平的效应进行研究,Uckert S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者应用器官浴槽技术,分析了不同浓度(1 nM到10 microM)的PDE5抑制剂西地那非、他达拉非和伐地那非以及PDE4抑制剂咯利普兰和RP 73401对NE诱导的前列腺组织条的张力变化,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对可疑受精障碍的常规体外受精(IVF)周期在授精失败后补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reacue ICSI)的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中心接受常规IVF助孕治疗,可能有受精障碍的13例患者,取卵后6h授精,4h后观察,发现所有卵母细胞均未排出第二极体,立即行补救ICSI.结果 13个周期共154个卵母细胞,其中M Ⅱ期142个;未行补救ICSI的46个均未受精;补救ICSI的96个,受精89个,受精率92.7%,移植13个周期29个胚胎,临床妊娠1例双胎和5例单胎,种植率24.1%.结论 常规IVF受精后4h行补救ICSI可以获得较好的受精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996.
精子形态变化对体外受精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ICSI和IVF受精率的统计,比较精子形态中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畸形精子指数(TZI)和精子畸形指数(SDI)对受精结果的影响。方法:用Krger's严格标准法分别计算每组样本的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和SDI值,与受精率进行比较。结果:①IVF组和ICSI组的受精率,与精子正常形态率、头部畸形率、TZI、SDI均无相关性。②IVF组和ICSI组中SDI>1.6和SDI<1.6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IVF组和ICSI组中精子正常形态率≤15%与精子正常形态率>15%的二组间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形态在体外受精时对受精率无影响,不能用精子形态来直接评价体外受精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7.
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短程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增殖和p53表达以及术后并发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68例患者结直肠癌组织的细胞凋亡指数(AI)和ki-67增殖指数(PI)及凋亡相关基因p53的表达,并比较新辅助化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后情况。结果新辅助化疗组肿瘤细胞的AI均数为3.56%,明高于对照组的2.29%(P〈0.01),PI均数为22.6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60%(P〈0.01),p53阳性表达率为28.9%(1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7%(17/30)(P〈0.05)。两组中大肠癌细胞的AI与PI均呈负相关(r=-0.790,r=-0.663)(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的复发转移率和复发转移平均时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程5-FU/CF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并抑制其增殖;降低结直肠癌组织p53的阳性表达率,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能延缓和减少结直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上皮膜抗原(EMA)和表皮糖蛋白基因(EGP-2)在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53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2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良性病组)EMA和EGP-2mRNA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结果乳癌组外周血EMA和EGP-2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33.96%和28.30%,而在良性病组外周血表达率分别为0和4.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A和EGP-2mRNA的检出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临床参数呈正相关;EMA和EGP-2mRNA联合检测敏感度和准确性在乳腺癌组分别为52.83%和66.23%,相对于EPG-2 mRNA单项检测敏感度及准确性有明显升高,但与EMA mRNA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EMA和EGP-2联合检测时准确性明显升高,故两者可作为标志物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有可能对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比较不同肾小球滤过率(GFR)评估方程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CKD各期患者108例,对照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Cystatin C浓度、^99m Tc-DTPA清除率测定GF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肌酐(Scr),并用7种公式计算GFR(eGFR)。结果:在CKD2期,MDRD、简化MDRD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在CKD3期,CG-eGFR与GFR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Cys-eGFR在CKD1~5期与GFR均无统计学差异。在CKD2期、3期,4种Cys-eGFR方程与GFR的相关性均显著优于CG和MDRD公式。而在1期、4期和5期,各方法测定eGFR与同位素GFR的相关性相当。在GFR〈60ml.min^-1.1.73m^-2的CKD患者中,4种Cys-eGFR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r-eGFR方程,有统计学意义;在GFR〈30ml.min^-1.1.73m^-2的CKD患者中,ROC曲线下面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ys-eGFR在肾功能轻中度减退的患者中,优于CG和MDRD,在肾衰竭后期,诊断价值同Cr-eGFR公式。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对三种颗粒细胞剥除方式在常规体外受精(IVF)中对卵母细胞受精率及胚胎发育影响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2004年1~12月,因输卵管因素不育在我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患者54例,患者年龄均小于35岁。采用随机表法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8例,共818个卵母细胞。对三组卵母细胞在IVF后采取不同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第一组在受精后4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第二组在受精后4h部分剥除颗粒细胞,受精后16~18h再将颗粒细胞完全剥除;第三组在受精后16~18h完全剥除颗粒细胞(即传统的过夜培养方式)。对三组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囊胚形成率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及第二组的优质胚胎率高于第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受精率及囊胚形成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别。结论第一组的颗粒细胞剥除方式最好,即缩短精-卵共培养时间可以提高胚胎质量,长时间的精-卵共培养对优质胚胎的形成有不利影响。较短时间(12~14h)的颗粒细胞与卵细胞的共培养可能对胚胎发育的质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