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0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6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57篇
基础医学   220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375篇
皮肤病学   73篇
神经病学   53篇
特种医学   10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87篇
综合类   943篇
预防医学   333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404篇
  1篇
中国医学   331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06篇
  2014年   168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86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222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63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12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6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揭示老龄人群前列腺增生的发病现状及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以一汽集团5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另设2组年龄对照,均行直肠指诊、经腹前列腺超声检查、放免技术测定血清睾酮与皮质醇含量.结果(1)50岁以上人群中BPH发现率,直肠指诊诊断率为60.05%,经腹超声诊断率为69.57%,并且随增龄明显增高;(2)血清睾酮含量随增龄下降,二者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r=-0.45,P<0.0001);(3)前列腺体积与血清睾酮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224,P<0.001).结论在50岁以上人群中BPH的发现率超过60%,并发现BPH的发病可能与血清睾酮含量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国产十一酸睾酮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其副作用。分析患者雄激素治疗的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 60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单纯随机分为两组 ,十一酸睾酮治疗组 3 0例 ,肌注十一酸睾酮 ,2 5 0mg/次 ,1次 /周 ,血红蛋白正常后 ,改为 1次 / 2周 ,2个月后 1次 / 4周。康力龙对照组 3 0例 ,口服康力龙 2mg,3次 /d。两组患者均按辨证分型给以中药汤剂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骨髓增生程度的变化及副作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 76 7%和 73 3 % (P >0 0 5 ) ,而肝功能损害率分别为0 %和 2 0 0 % ( ,P <0 0 5 ) ,声音变粗分别为 5 6 7%和 2 0 0 % (P <0 0 0 5 ) ,毛发增多分别为 5 6 7%和 3 0 0 %(P <0 0 5 ) ,痤疮发生率分别为 4 6 7%和 3 6 7% (P >0 0 5 ) ,女性闭经发生率分别为 10 0 0 %和 3 5 3 % (P<0 0 0 5 )。本组 60例患者骨髓增生程度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雄激素治疗疗效与骨髓增生程度无明显相关 (Hc=5 5 9,P >0 0 5 )。结论 十一酸睾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雄激素制剂 ,且肝功能损害率极低 ,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雄激素治疗有效的病例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残存造血岛的代偿性造血功能增加的结果 ,而非骨髓造血的普遍恢复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雄激素睾酮对雄性家兔腹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皮功能及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三组假去势对照组、低睾酮血症组(去势)及睾酮替代组(去势1周后加用长效十一酸睾酮单次肌注,14mg/kg),每组8只.去势10天后对所有动物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损伤后2周采血测血浆睾酮、血脂、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并截取腹主动脉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低睾酮血症组的新生内膜面积明显高于假去势对照组和睾酮替代组(P<0.01),且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MDA显著上升,NO和SOD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数据无差异.结论生理水平的睾酮(内源或外源补充)抑制雄性家兔动脉损伤后的内膜增生,并保护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64.
目的 通过已建立的小鼠睾丸体外培养系统,研究四种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EDCs)对男性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方法 将新生小鼠的睾丸组织在体外环境中培养24h,而后在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浓度为0.1μM, 1μM, 10μM and 100μM的四种(DEHP、MEHP、NP、p, p’-DDE)内分泌干扰物并培养72h,同时设置对照组;培养结束后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冻存培养基中睾酮和抑制素βB (INH-βB)的分泌水平,同时测定细胞色素P450侧链裂解酶(P450Scc)、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细胞色素P45017α-羟化酶(P450C17)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所有剂量组中睾酮的分泌水平均发生改变;P450Scc、3β-HSD、P450C17和INH-βB蛋白质的表达及mRNA水平均受到四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影响(P<0.05);DEHP和MEHP降低了波形蛋白的mRNA水平(P<0.05),而NP和p, p’-DDE对波形蛋白没有显著影响(P>0.05)。 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体外培养新生小鼠睾丸模型中,所选的四种已知EDCs改变了两种睾丸激素水平,三种类固醇合成酶以及与支持细胞功能相关的波形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50岁以上男性随增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与激素变化的规律及相关性。方法:以524名50岁以上男性为研究对象,超声检测仪测前列腺体积,ELISA技术检测血清PSA含量,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睾酮、促黄体生成激素(LH)含量。结果:(1)血清PSA含量随增龄增高和前列腺体积随增龄而增大;(2)血清睾酮(T)含量随增龄下降,血清LH含量则随增龄而增高;(3)血清PSA和LH含量与前列腺体积呈显著的正相关;(4)血清睾酮含量与前列腺体积呈负相关(r=-0.45,P<0.01)。结论:血清PSA含量随增龄增高与前列腺的组织学变化有关,而睾酮水平的下降是前列腺异常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6.
为了观察性激素对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应用低压舱(0.42atm,22h/d)分别给小鼠注射人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睾酮、皮质醇,检测红细胞比容(Hct)和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sEPO)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氧6d后,各组sEPO均显著升高(P<0.05);注射rhEPO或睾酮组的Hct显著增加(P<0.05);注射rhEPO或睾酮组的Hct显著增加(P<0.05),而注射皮质醇组Hct改变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7.
目的 :研究阉割和睾酮替代对束缚应激模型大鼠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阉割组、阉割后睾酮替代组。每组 10~ 12只。以上各组随机抽出一半给予束缚应激 ,另一半作为不应激对照。观察各组大鼠血清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转化的作用 ,作为反映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含量的指标。在离体实验中观察不同浓度的睾酮对淋巴细胞转化的直接作用。结果 :阉割可促进应激大鼠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 ,睾酮替代可对抗这一作用。结论 :睾酮可在一定范围内对抗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  相似文献   
68.
目的 :为研究胃癌与激素之间的关系 ,本研究探讨了胃癌病人血清睾酮变化及其机理。方法 :应用放免法测定正常人、胃良性疾病和胃癌病人的血清睾酮、促间质细胞激素 (ICSH)。结果 :男性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组血清睾酮、ICSH水平明显降低 ,但胃癌病人伴有出血和梗阻者血清睾酮、ICSH水平较同样胃良性疾病组病人降低更为明显。胃癌病人有出血和梗阻者血清睾酮、ICSH水平较不伴有并发症者降低更为明显。 期胃癌病人血清睾酮、ICSH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显著降低。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组血清睾酮、ISCH变化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1血清睾酮、ICSH水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2胃癌及良性疾病血清睾酮、ICSH水平明显降低是由性腺轴抑制所引起。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雄激素与妊高征的关系。方法用放免法测定102例29~36周单胎初孕妇的血清总睾酮(T),其中妊高征(PIH)患者72例(28例轻度、25例中度、19例重度),正常孕妇30例。结果中、重度PIH患者的血清总T显著高于正常孕妇(P<0.05,P<0.01),其胎儿性别分布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高征患者血清T升高可能与妊高征的发病有关;检测血清T可帮助了解PIH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70.
目的 研究P物质 (SP)对睾丸细胞分泌睾酮 (T)的影响。方法 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和放谢免疫测定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物质对睾丸细胞分泌睾酮是否有直接作用。结果 实验组 (加入SP)的培养液T的含量比对照组 (未加SP)明显减少。实验组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 (t -test)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均 <0 0 1差异有高度的显著性。结论 P物质对培养的大鼠睾丸细胞分泌T有直接抑制作用 ,且随着浓度增加 ,抑制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