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01篇
  免费   721篇
  国内免费   619篇
耳鼻咽喉   2575篇
儿科学   101篇
妇产科学   319篇
基础医学   779篇
口腔科学   367篇
临床医学   2901篇
内科学   1293篇
皮肤病学   107篇
神经病学   463篇
特种医学   8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5篇
外科学   1871篇
综合类   5769篇
预防医学   1243篇
眼科学   1396篇
药学   2066篇
  35篇
中国医学   592篇
肿瘤学   443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338篇
  2022年   333篇
  2021年   446篇
  2020年   449篇
  2019年   458篇
  2018年   208篇
  2017年   372篇
  2016年   451篇
  2015年   523篇
  2014年   962篇
  2013年   936篇
  2012年   1129篇
  2011年   1372篇
  2010年   1147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617篇
  2007年   1468篇
  2006年   1339篇
  2005年   1608篇
  2004年   1367篇
  2003年   1053篇
  2002年   836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445篇
  1999年   373篇
  1998年   320篇
  1997年   351篇
  1996年   291篇
  1995年   239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124篇
  1990年   98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11岁女性患儿,因左眼溢泪 2 个月入院,入院诊断为"双泪囊肿瘤"。鼻内镜检查见双侧鼻腔黏膜充血,左侧泪囊处可见膨隆,泪囊处黏膜光滑;鼻窦CT示双侧泪囊占位,有骨质破坏,累及下鼻甲,占位结构界限不清。完善术前准备后,全身麻醉下行内镜下手术治疗,术中见左侧下鼻甲外侧壁有肿瘤浸润,结构不清,质地较硬,行左侧鼻腔外侧壁、泪囊肿瘤切除术。病理回报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建议患儿同时行右侧泪囊肿瘤切除术,患者家属未采纳。患儿术后12 d出院,出院时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分析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BDC)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差异,为临床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将122例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治疗3个月后患者均行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及术后切口疝发生率、GOS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观察组术中急性脑组织膨出、术后切口疝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GOS评分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残率、重残率、植物化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用于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近期临床疗效优于相继性双侧去骨瓣减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及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2.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7.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6、12个月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有效的清除了患者的血肿,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解除了占位效应,临床创口小,损伤轻,预后良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4.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学分析技术的发展,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应用于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非整倍体)检测,以期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新方法、新技术不断出现并应用于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中,如囊胚期活检、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微阵列技术、第二代测序技术等,显著增加了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风险。同时,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的广泛应用也面临许多挑战。综述该领域的应用进展和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95.
996.
杜丽  程自平  赵韧  陈刚  史学功  杨杰 《安徽医药》2019,23(8):1582-1585
目的 总结心力衰竭(心衰)病人行轨道法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或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并心律转复除颤器(CRT-D)左室心内膜电极护理方法、疗效及术后并发症预防。方法 选取2017年3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CRT/CRT-D 左室心内膜电极植入术的心衰病人6例,采用轨道法先后建立股静脉-房间隔-股动脉轨道和股动脉-房间隔-锁骨下静脉轨道,并成功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采用优化护理方法,加强术中及术后心电监测,维持主动脉球囊反搏正常工作,加强术后抗凝治疗与监测。结果 6例病人术后1周随访,5例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1例轻度改善。1例病人发生左心室电极穿孔,床边心超示心包少量积液,予以左室电极重置后好转,其余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轨道法是植入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左室心内膜电极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术式。注重术中及术后心电监护及出凝血监测,加强主动脉球囊反搏护理监测,科学有效的临床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研究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 收集2017年1—8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人工耳蜗植入术的病儿62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耳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比两组病儿的术后麻醉清醒时间、首次进食水时间、疼痛评分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儿麻醉清醒时间缩短(6.0 h比 3.5 h,P<0.05),首次进食水时间提前(6.2 h 比3.8 h,P<0.05),疼痛评分大幅降低(P<0.05),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显著减少(χ2=4.98,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明显缩短人工耳蜗植入术病儿的麻醉复苏时间,首次进食水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减轻疼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斯坦福(Stanford)B型胸主动脉夹层过程中累及弓上血管分支的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5月宿州市立医院收治的斯坦福B型胸主动脉夹层病人19例,均为胸主动脉撕裂累及弓上第3分支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和(或)锚定区不足(夹层近侧破口距弓上第3分支动脉开口<15 mm),TEVAR术中覆膜支架Z1、Z2锚定覆盖弓上第3分支动脉或同时覆盖弓上第2分支动脉(左颈总动脉)。弓上第3分支动脉分别用烟囱植入、体外开窗开通和直接封堵处置。结果 19例TEVAR术中弓上第3分支动脉均处理成功,其中15例采用烟囱植入,2例采用体外开窗,2例分别采用直接封堵或部分封堵。随访2~24个月,15例采用烟囱植入处理的支架通畅率为100%。所有病人术后均无特殊并发症,均存活。经过1、3、6个月,1、2年的CT血管造影(CTA)复查,胸主夹层假腔内血栓机化,血管真腔直径扩大,无狭窄或闭塞。结论 TEVAR固定覆膜支架在Z1和Z2修复斯坦福B型胸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对于弓上第3分支动脉处理,需根据病人具体情况,定制个体化方法,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9.
1000.
目的 观察双侧颈总动脉结扎致血管性认知障碍大鼠社交行为的变化,探讨芎麻滴丸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永久性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法制备血管性认知障碍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10 mL·kg-1),模型组(生理盐水10 mL·kg-1),芎麻滴丸高剂量组(生药1.5 g·kg-1),芎麻滴丸低剂量组(生药0.75 g·kg-1)。模型制备第28,42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进行测试;模型制备第7,14,28,42天用社交行为仪检测大鼠社交能力的变化。结果 模型制备第7,14天大鼠社交行为无明显变化,模型制备第28天和第42天,模型组大鼠持续接触时间减少(P<0.05);模型制备第42天,模型组大鼠接触次数减少,逃避潜伏期显著增加,穿越平台次数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模型制备第28天,芎麻滴丸高剂量组大鼠接触次数显著增加(P<0.05);芎麻滴丸高、低剂量组大鼠持续接触时间显著增加(P<0.05或<0.01);模型制备第42天,芎麻滴丸低剂量组大鼠接触次数和持续接触时间增加(P<0.05),芎麻滴丸高、低剂量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显著减少(P<0.01)。结论 模型制备第42天大鼠出现学习记忆障碍;模型组大鼠第28天大鼠开始出现社交行为障碍,经芎麻滴丸干预后,接触时间和接触次数增加,即可认为其有效缓解由双侧颈总动脉结扎造成的社交能力障碍,且低剂量效果优于高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