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42篇
  免费   808篇
  国内免费   631篇
耳鼻咽喉   110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207篇
基础医学   1063篇
口腔科学   460篇
临床医学   2087篇
内科学   1224篇
皮肤病学   311篇
神经病学   372篇
特种医学   3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7篇
外科学   905篇
综合类   5892篇
预防医学   621篇
眼科学   133篇
药学   1364篇
  9篇
中国医学   432篇
肿瘤学   2771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144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272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295篇
  2016年   340篇
  2015年   473篇
  2014年   647篇
  2013年   791篇
  2012年   1118篇
  2011年   1146篇
  2010年   1101篇
  2009年   1110篇
  2008年   1360篇
  2007年   1163篇
  2006年   948篇
  2005年   1118篇
  2004年   1020篇
  2003年   919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468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436篇
  1998年   363篇
  1997年   354篇
  1996年   292篇
  1995年   191篇
  1994年   122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6 毫秒
21.
目的:探讨AMACR(P504S)、P63、34βE12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即用型组合式单克隆抗体和双酶标记的免疫组化MaxvisionTM一步法检测42例PCa、12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HGPIN)和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穿刺活检标本中AMACR、P63、34βE12的表达情况。比较Glea-son评分各组中AMACR阳性表达情况。结果:AMACR、P63、34βE12抗原在PCa和BPH穿刺标本中的表达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PCa组织中AMACR阳性表达率为100%,无P63和34βE12表达;BPH组织中均无AM-ACR表达,P63和34βE12均高表达。HGPIN中AMACR的阳性表达率(91.67%)与BPH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与PCa差异无显著性(P>0.05);P63和34βE12阳性表达率HGPIN(100%)与PCa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与BPH差异无显著性(P>0.05)。AMACR表达强弱与PCa的Gleason评分无关(P>0.05)。结论:AMACR是PCa高度敏感和特异的标志物,P63和34βE12联合标记基底细胞的特异性高,3者联合检测能增加前列腺穿刺活检标本诊断的准确性,在PCa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和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择30例行开颅手术治疗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ICAM-1在血肿周围脑组织及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实验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可见ICAM-1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水平(P<0.01)。神经元和血管内皮细胞共同表达ICAM-1,且神经元表达较明显。结论ICAM-1在人类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表达水平上调,其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组织的白细胞浸润,最终引发炎性反应和继发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23.
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p53,p16,PCNA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2例食管癌标本进行p53,p16,PCNA蛋白测定。结果62例食管癌中,p53,PCNA蛋白阳性表达均为71.0%(44/62),p16缺失率48.4%(30/62)。p16缺失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而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56.5%(35/62),亦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P<0.01)。结论食管癌p53,PCNA蛋白同时表达及p16缺失可视为危险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的临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对1例肾混合性上皮和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表型进行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49岁,左腰部不适1年余。B超与CT检查均显示左肾下极实性肿物,行左侧肾切除术。大体见位于肾下极肿物18cm×12cm×8cm,切面呈黄白色结节状,与肾实质分界清,质韧。镜下肿瘤构成复杂。散在的微囊和小管内衬单层或复层立方上皮,区域形成粗大的乳头状结构。间质细胞密集区与稀疏区交替存在,细胞呈短梭形或卵圆形。上皮细胞CKpan和Vimentin(+),间质细胞ER、PR、Actins和Desmin(+)。结论肾混合性上皮和问质肿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组织学上以不等量增生的腺上皮和不同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问质成分混合构成为特征,是一种独立的肾疾病,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肿瘤相关抗原CA19-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30例胃癌、癌旁组织、正常胃粘膜和30例胃溃疡组织中的CA19-9的表达情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30例胃癌CA19-9阳性表达23例(76.7%,23/30)。其中胞浆和胞膜均阳性的16例(69.6%,16/23),而仅胞膜阳性5例(21.7%,5/23)。30例癌旁组织CA19-9阳性表达1例(3.3%,1/30)且为胞膜阳性。正常胃粘膜和胃溃疡组织中CA19-9表达均为阴性。在10例高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4例,17例低分化腺癌组织中阳性16例,3例粘液癌全为阳性。结论 胃组织中CA19-9的表达可能成为胃癌的肿瘤标志之一,尤其适用于低分化腺癌和粘液癌,而对高分化腺癌不适合。  相似文献   
26.
瘦素受体在条件性厌味大鼠脑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瘦素受体 (LR)在条件性厌味 (CTA)大鼠脑的表达 .方法 :采用高度特异的抗瘦素受体血清 ,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LR在CTA和对照大鼠脑的分布与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大鼠相比 ,CTA大鼠皮层Ⅲ层、视交叉上核、弓状核、杏仁基底外侧核、海马CA3、下丘脑外侧区等核团瘦素受体表达增加 (14 6vs 12 0 ,138vs 92 ,118vs 78,10 7vs70 ,85vs 38cells·mm-2 ,P <0 .0 5 ) ,而下丘脑前区、脑桥臂旁核、杏仁中央核瘦素受体表达减弱 (13vs2 6 ,70vs5 5 ,12 2vs 16 2cells·mm-2 ,P <0 .0 5 ) ,孤束核瘦素受体的表达与对照大鼠无显著性差异 (5 0vs 5 7cells·mm-2 ,P >0 .0 5 ) .结论 :瘦素可能通过杏仁核、臂旁核、海马、皮层的瘦素受体参与CTA的形成与维持  相似文献   
27.
survivin、P5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survivin、P5 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组织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 ,并探讨其相关性。 方法 :用免疫组化 (S P法 )染色技术对 95例NSCLC组织石蜡标本进行survivin、P5 3蛋白表达的检测和分析。 结果 :survivin、P5 3在肺癌细胞中阳性表达率 (6 2 .1 %、5 5 .8% )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肺组织 (1 4 %、7% ) (P <0 .0 1 )。survivin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P5 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TNM分期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此外 ,survivin与P5 3蛋白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 =0 .5 72 ,P <0 .0 1 )。 结论 :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与突变型P5 3蛋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也提示抑癌基因p5 3(野生型 )可能对survivin的表达起负反馈调节作用。survivin和P5 3蛋白可作为靶点用于NSCLC靶向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膀胱平滑肌肉瘤的诊疗方法。方法报告2例膀胱平滑肌肉瘤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并进行讨论。结果术后随访6-26个月,2例均死于全身脏器功能衰竭,多处转移。结论膀胱平滑肌肉瘤是种高度恶性肿瘤,具有浸润生长的特点,预后不良。确诊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29.
黄柳明 《现代保健》2009,(27):180-181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病理科重要的诊断技术,由于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类别不同,各实验室都有自己的方法和规定,业界缺乏一个明确统一标准以及技术水平限制等原因,造成目前免疫组化质量普遍参差不齐,免疫组化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引起了业内极大的关注。因此,如何做好免疫组化工作已经成为病理医技人员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工作都充满个性化,颇具经验性,相互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在医院科室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特殊形式工作关系,一种特殊形式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0.
女性腹膜原发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琦  石群立  吴波  孟奎  马恒辉  孙桂勤  陆珍凤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4,17(7):616-619,623,F004
目的:分析12例女性腹膜原发癌(FPCP)(10例浆液癌、1例黏液癌、1例子宫内膜样癌)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征,以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方法:复习我院1992至2002年间12例FPCP患者临床资料及病理切片,收集随访资料,记录大体标本所见,调出全部蜡块重新切片,并行PAS染色及细胞角蛋白(CK)7、CK20、ER、PR、牛血清清蛋白100(S-100)、卵巢癌抗原(CA)125、癌胚抗原(CEA)、CD1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2例患者年龄在32—67(平均48.75)岁,10/11例患者血CA125明显增高。组化及免疫组化染色示阳性者:PAS为7/11,CK7为10/11,CK20为10/11,CD15为11/11,S-100为8/11,CA125为6/11,CEA为6/11,ER为4/11,PR为2/11。黏液性腹膜癌预后极差,其余类型与卵巢原发性上皮癌相似。结论:女性FPCP被认为起源于中肾旁管(Muller管),组织学上与同类型的卵巢癌一致,在排除卵巢原发癌的基础上可作出诊断,免疫组化有助于区分女性FPCP、腹膜间皮瘤和卵巢原发癌。本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