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14篇
  免费   6456篇
  国内免费   5430篇
耳鼻咽喉   904篇
儿科学   1381篇
妇产科学   1031篇
基础医学   13056篇
口腔科学   1305篇
临床医学   14260篇
内科学   10555篇
皮肤病学   1376篇
神经病学   1571篇
特种医学   22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136篇
外科学   6063篇
综合类   34782篇
预防医学   13282篇
眼科学   1123篇
药学   13201篇
  191篇
中国医学   8415篇
肿瘤学   10498篇
  2024年   939篇
  2023年   3255篇
  2022年   2717篇
  2021年   3226篇
  2020年   2910篇
  2019年   3007篇
  2018年   1455篇
  2017年   2426篇
  2016年   2573篇
  2015年   2898篇
  2014年   4522篇
  2013年   4451篇
  2012年   6197篇
  2011年   6961篇
  2010年   6391篇
  2009年   6588篇
  2008年   7913篇
  2007年   7523篇
  2006年   6991篇
  2005年   7583篇
  2004年   6287篇
  2003年   6142篇
  2002年   5280篇
  2001年   4670篇
  2000年   3516篇
  1999年   2996篇
  1998年   2542篇
  1997年   2327篇
  1996年   2139篇
  1995年   1914篇
  1994年   1645篇
  1993年   1202篇
  1992年   1001篇
  1991年   934篇
  1990年   814篇
  1989年   872篇
  1988年   212篇
  1987年   148篇
  1986年   102篇
  1985年   72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 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AC)组织中PD-L2的表达;分析PD-L2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关系。结果 肿瘤细胞PD-L2的总阳性率为16.8%(24/143),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 TIIC)PD-L2的总阳性率为66.4%(95/143)。肿瘤细胞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16.3%(21/129),TIIC 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65.1%(84/129);肿瘤细胞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21.4%(3/14),TIIC 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  相似文献   
42.
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是一种主要发生在腮腺,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为主的罕见肿瘤,但也可伴浸润性生长,生物学行为相对惰性。具有独特的形态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主要包括4种亚型:闰管型、顶浆分泌型、闰管-顶浆分泌混合型和嗜酸型。闰管型多数存在NCOA4-RET融合,个别存在STRN-ALK融合;混合型存在TRIM27-RET融合,顶浆分泌型具有PIK3CA和HRAS突变或TP53缺失;嗜酸型具有TRIM33-RET融合或BRAF V600E突变。目前多数观点认为与涎腺导管癌不同,即使存在浸润,仍具有良好的预后,罕见复发和淋巴结转移,无远处转移。因此精准诊断对于临床治疗的选择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究开腹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术后感染及对血清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200例小儿阑尾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类型分为开腹切除组和腹腔镜切除组,每组100例;统计两组患儿的手术指标;术后出现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概率;血清炎症因子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含量;统计两组患儿手术前及术后1周外周血中的白细胞(WBC)数目、中性粒细胞(N)数目及淋巴细胞(L)数目及CD_4~+、CD_8~+T细胞的比例。结果与开腹切除组患儿相比,腹腔镜切除组患儿的术后排气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腹腔脓肿及粘连性肠梗阻的比例均减少(P<0.05);手术后1周,腹腔镜切除组患儿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降低(P<0.05);sICAM-1含量显著降低(P<0.05);CD_4~+T细胞百分比及CD_4~+/CD_8~+增加(P<0.05)。结论腹腔镜切除术治疗小儿阑尾炎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较少且恢复较快,能够显著改善患儿术后炎症因子、免疫功能及T淋巴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相关支原体感染与免疫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的102例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样本中的生殖支原体、梨支原体、发酵支原体等相关支原体的感染情况、外周血CD_4~+T淋巴细胞计数、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共有67例患者尿样中检出支原体核酸,感染率为65.69%;其中,检出生殖支原体感染23例、检出梨支原体感染15例,检出发酵支原体感染29例,感染率分别为22.55%、14.71%、28.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HIV感染患者与AIDS患者三种支原体感染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_4~+T淋巴细胞水平<500个/μL患者的三种支原体感染率高于CD_4~+T淋巴细胞水平≥500个/μL的患者(P<0.05);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血清IL-2、TNF-α水平均低于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IL-4水平高于未合并支原体感染患者(P <0.05)。结论 HIV感染/AIDS患者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支原体感染率,免疫功能较差患者的支原体感染率较高,支原体感染患者可表现为炎症因子的低表达,但尚不能认为支原体感染能够影响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47.
48.
目的探讨温针灸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安康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温针灸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35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消化道应激反应情况、体液免疫及免疫功能各项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PLT)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呕吐、恶心、呃逆及腹泻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M(Ig M)、Ig A及Ig 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2(IL-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治疗后的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WBC及P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期采用温针灸治疗,能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状态,改善骨髓抑制状态及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9.
摘要: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免疫功能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从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6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中选取,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及循证护理干预,两组均干预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肢体、神经、生活质量及语言功能,免疫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Fugl-Meyer、ABC法、Barthel评分、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血清hs-CRP、IL-6、TNF-α、外周血CD8+水平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能够有效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的改善,恢复语言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已成为青少年人群中导致癌相关死亡的首要疾病。但由于其早期高发的肺转移率以及广泛的对化疗药物耐药性问题,骨肉瘤在临床上的治疗仍存在巨大挑战。目前,骨肉瘤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治疗已经在国内外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外泌体(exosomes)在骨肉瘤中的诊断治疗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活细胞分泌的纳米级(40~100 nm)微囊泡,它具有传递mRNA、miRNA、DNA和蛋白质等各种信息和功能性物质的功能。它可由多种活性细胞产生和分泌,存在于多种体液和细胞间液中。由于其特殊的存在和传递形式以及所搭载的信息和物质,因此,骨肉瘤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促进骨肉瘤的发生、侵袭转移、耐药性及免疫逃逸。利用这些特点,外泌体可被人为搭载靶向药物或治疗性基因等物质,或通过多种方式对其分泌和释放进行调控来治疗多种肿瘤。近年来,关于外泌体在骨肉瘤方面作用和应用的研究成为热点,但仍停留在基础研究且尚未在临床的诊断及治疗中进行应用。本文旨在对外泌体在骨肉瘤侵袭转移及耐药性上的作用机理、临床诊断、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望有助于为利用外泌体诊断、治疗和改善骨肉瘤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