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58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cervic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CSCC)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2(programmed death-ligand 2, PD-L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SCC及子宫颈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CAC)组织中PD-L2的表达;分析PD-L2表达与CSCC临床病理特征、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OS)的关系。结果 肿瘤细胞PD-L2的总阳性率为16.8%(24/143),肿瘤浸润性免疫细胞(tumor-infiltrating immune cell, TIIC)PD-L2的总阳性率为66.4%(95/143)。肿瘤细胞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16.3%(21/129),TIIC PD-L2在CSCC中的阳性率为65.1%(84/129);肿瘤细胞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21.4%(3/14),TIIC PD-L2在CAC中的阳性率为78.6%(11/14...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时机判断中的作用。方法13例D-TGA患者行肺动脉环扎锻炼左心室心肌,然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SO)。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手术前、后左心室的变化。结果肺动脉环缩平均(10.0±3.5)d后行ASO,10例(76.9%)手术成功,3例(23.1%)死亡。手术前左心室压力低,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左心室面,呈“香蕉”形。肺动脉环缩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2±0.18上升至0.83±0.08(P<0.01),左心室质量指数从(29.0±10.6)g/m2上升至(69.6±18.6)g/m2(P<0.01);除了3例死亡患者,其他病例室间隔均突向右室面,左心室呈圆形,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从(1.82±0.39)cm上升至(2.24±0.28)cm(P<0.05)。而3例死亡患者LVDD无明显变化,室间隔仍较平直。结论对室间隔完整或合并小型室间隔缺损的大年龄D-TGA患者,肺动脉环扎10d左右、左心室质量指数大于50g/m2可行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肺动脉环扎后LVDD明显增加,胸骨旁短轴观显示室间隔突向右心室面、左心室呈圆形者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URL)、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护理疗效。方法 196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URL组65例,MPCNL组57例,RLU组74例。术前重点进行心理护理、体位训练和术前准备等;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同时进行体位护理;术后进行常规护理、引流管护理和切口护理,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比较3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和导尿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情况等方面的差别。结果 RLU和MPCNL的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URL(P0.05),RLU稍优于MPCNL(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方面,URL优于RLU和MPCNL(P0.05),RLU稍优于MPCNL(P0.05)。住院费用由低到高依次为URL、MPCNL、RLU。并发症发生率RLU优于URL和MPCNL(P0.05)。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和经尿道输尿管镜取石术均可用于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镜术后恢复较快,但碎石效率明显低于后腹腔镜和微创经皮肾镜,多需要二次治疗,反而增加了治疗难度和护理负担。推荐优先考虑后腹腔镜和微创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对食管癌放射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在放疗第1天起口服汉防己甲素片40~60mg·d-1,对照组38例仅给予放疗。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治疗后评价肺损伤情况。结果治疗组放疗结束后1、3、6个月血清TGF-β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在放疗结束后6个月肺CO弥散量下降比对照组少(P<0.05)。治疗组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肺纤维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汉防己甲素能抑制食管癌放疗后TGF-β1和TNF-α的过度表达,阻止肺弥散功能的恶化,可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汉防己甲素在食管癌放疗中的增敏作用及毒副反应。方法 76例经病理确诊的食管癌患者分为汉防己甲素+放疗组、顺铂+放疗组和单纯放疗组,3组采用完全相同的放疗,前2组在放疗期间分别给予汉防己甲素、顺铂。结果汉防己甲素+放疗组、顺铂+放疗组的近期疗效略优于单纯放疗组;汉防己甲素+放疗组、单纯放疗组的毒副反应略轻于顺铂+放疗组。结论汉防己甲素在食管癌放疗过程中应用具有一定的放疗增敏作用,且毒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几种常见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以不同浓度的Fe3 、Ca2 、Fe2 、Na 、NH4 、Mg2 、Al3 溶液为实验组,等量去离子水作为对照组,检测这些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作用的影响。结果Fe3 、Mg2 、Al3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为显著吸引作用;Fe2 、Ca2 为排斥作用;NH4 和Na 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的影响依离子浓度不同而有差异。结论不同的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趋向运动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原发于肾脏的神经内分泌肿瘤(primary renal neuroendocrine tumours,PRNETs)是一类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罕见肿瘤,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均为个案报道。现报道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2例PRNETs,并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学特征,旨在提高PRNETs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肠外营养致静脉炎发生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降低肠外营养静脉炎发生率"为活动主题,圈员对实施胃肠外营养的患者进行现状调查,掌握静脉炎发生情况,然后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找出发生静脉炎的要因,按品管圈的步骤进行护理。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肠外营养患者静脉炎发生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不仅提高圈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护患沟通能力,而且提高了护士保护静脉的意识,有效降低了肠外营养致静脉炎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耐药基因蛋白P-糖蛋白( 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GST-π)与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不典型增生及98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 P-gp、GST-π、ER和PR的表达。结果在上述所有子宫内膜组织中均有ER、PR、P-gp和GST-π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PR表达逐渐降低(P<0.05);P-gp和GST-π表达逐渐升高(P<0.05);ER和PR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均有关(P<0.05,P<0.01);P-gp、GST-π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间无明显相关( 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p、GST-π表达与 ER 呈负相关( P<0.05),而与PR无关。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对抗肿瘤药具有先天性耐药,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p、GST-π、ER和PR存在一定的相互调节关系,检测P-gp、GST-π、ER和PR表达有助于评估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这可能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