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9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40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97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273篇
药学   202篇
  5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刘登艳 《海峡药学》2016,(10):133-134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眼内注射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32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患者,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治疗后8例患者发生结膜下出血,未经处理,自行吸收;5例治疗后眼压升高,平均(25.51±1.98)mmHg,在注射甘露醇后恢复正常;角膜上皮脱落眼梗疼痛患者1例,经修复上皮、眼膏包眼后缓解;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6mm黄斑区总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明显( P<0.05)。结论康柏西普联合格栅样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囊样水肿用药安全,效果良好,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2.
背景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形成是引起高度近视眼视力障碍的原因之一,可导致视功能的不可逆性损害.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高度近视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对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采用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高度近视CNV患者15例15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眼行眼科常规检查、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后,均接受0.05 ml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后1d及注射后1、4、8和12周观察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变化,并观察药物相关的眼部和全身并发症.结果 15眼共接受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45次,其中1眼注射1次,2眼注射2次,12眼注射3次,1眼注射4次.注射后12周,FFA显示有10眼荧光素渗漏消失,4眼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1眼发现出血,荧光素持续渗漏.注射前和注射后第4、8、12周的BCVA分别为0.61±0.46、0.60±0.43、0.41±0.53和0.41±0.51,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62,P<0.001);患眼注射前平均CMT为(280.33±14.40) μm,注射后第4、8、12周分别为(269.00±10.10)、(261.93±7.80)和(259.53±6.30) μm,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20,P<0.001).未发生因眼压升高行前房穿刺者,未发生眼内炎症、玻璃体腔出血、视网膜脱离及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高度近视CNV安全且有效,但仍需要大样本量的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3.
背景 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的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者60例60眼,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康柏西普组和TA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接近.2个组患眼分别行0.05 ml康柏西普或0.05 ml(0.05 mg)TA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次要指标包括注射前后眼压变化和眼部并发症. 结果 康柏西普组和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1个月TA组注射眼平均BCVA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值分别为(572.00±100.01)、(325.12±91.55)、(280.00±92.37)、(258.65±88.65)、(300.00±87.64)μm,TA组分别为(570.00±102.21)、(345.12±89.31)、(290.00±80.27)、(309.65±84.13)和(303.00±90.59)μm,2个组患眼注射后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患眼CMT值下降更明显,与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值分别为(15.20±3.52)、(21.20±3.80)、(26.40±4.00)、(23.60±3.73)和(21.50±3.27)mmHg(1 mmHg =0.133 kPa),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且TA组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康柏西普组注射前后患眼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及康柏西普治疗CRVO所致黄斑水肿有效,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与TA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评价3种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方法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60眼)BRVO并发ME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20例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20例接受1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及视网膜光凝治疗,C组20例每月1次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从治疗开始到复诊结束共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MT),观察3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A、B、C 3组的平均BCVA分别是:0.24±0.12,0.31±0.12,0.42±0.11;平均CMT分别是:(366.13±157.55),(280.02±100.02),(199.35±50.86)μm,3组与各自治疗前及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3种治疗BRVO合并ME的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其中康柏西普注射液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较其他2种方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元芪祛瘀方联合康柏西普联合玻璃体切除术(PPV)对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效果及血清趋化因子受体1 (CMKLR1)、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纳入对象为本院诊治的PDR患者130例(13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桂枝加葛根汤合六味地黄丸联合依那西普注射剂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湖北咸宁麻塘中医医院风湿病科诊治的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依那西普注射剂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桂枝加葛根汤合六味地黄丸联合依那西普注射剂治疗,治疗1个疗程(3个月)。评价治疗前后巴氏强直性脊柱炎躯体功能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Functional Index,BASFI)、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巴氏强直性脊柱炎衡量指数(Bath Ankylosing Spondylitis Measure Index,BASMI)等疗效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指标和病情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依那西普注射剂疗效显著,桂枝加葛根汤合六味地黄丸联合依那西普注射剂治疗肾虚督寒型强直性脊柱炎疗效更优。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改善恶寒、怕冷、乏力等临床症状,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7.
B细胞和体液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BAFF)和A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ligand,APRIL)是维持B细胞库和体液免疫所必需的。泰它西普(telitacicept)是APRIL及BAFF受体穿膜蛋白活化物与免疫球蛋白G的Fc段融合蛋白,可用于治疗AID。现探讨泰它西普作用机制及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自身免疫性肾病(autoimmune nephropathy)、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及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等AID中的治疗进展,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8.
狼疮足细胞病(LP)是狼疮肾炎的一种特殊类型,特征是SLE通过介导非免疫复合物沉积使得足细胞广泛损伤。激素对LP大多能起效,但治疗后容易复发,目前缺乏一种方案降低LP复发率。本例LP患者常规治疗后病情反复,经加用泰它西普治疗后,随访6个月患者临床完全缓解,泼尼松顺利减量到10 mg/d,未有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09.
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贯序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18-06/2020-01我院眼科收治合并白内障的NVG患者18例18眼。所有患者均术前3~7d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符合手术指征后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术,术后随访12mo,记录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虹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术后1、7d,1、3、6mo,1a眼压分别为25.94±11.82、15.39±4.97、15.94±2.69、15.33±4.54、18.89±7.95和16.27±5.22mmHg,均低于术前平均眼压51.44±8.18mmHg(P<0.05)。末次随访时67%(12/18)患者BCVA提高,28%(5/18)BCVA不变,1眼BCVA降低; 术后1a手术完全成功15眼(83%),部分成功2眼(11%),失败1眼(6%)。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引流阀植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贯序治疗合并白内障的NVG可以有效控制术后眼压,同时尽可能地提高患者BCVA,便于随诊和治疗视网膜原发疾病,可作为合并白内障的NVG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挖掘贝拉西普相关不良反应风险信号,为其临床安全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对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中2011年第3季度至2019年第4季度收到的贝拉西普为首要怀疑(PS)药物的不良事件进行挖掘.检测阈值为报告数≥3且ROR的95%置信区间(CI)下限>1的不良事件.采用国际医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