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99篇
  免费   3723篇
  国内免费   1325篇
耳鼻咽喉   752篇
儿科学   460篇
妇产科学   141篇
基础医学   2269篇
口腔科学   1570篇
临床医学   13868篇
内科学   4600篇
皮肤病学   115篇
神经病学   2885篇
特种医学   15736篇
外国民族医学   97篇
外科学   4008篇
综合类   31550篇
预防医学   6995篇
眼科学   483篇
药学   9892篇
  161篇
中国医学   2372篇
肿瘤学   2593篇
  2024年   475篇
  2023年   1708篇
  2022年   1742篇
  2021年   2062篇
  2020年   2786篇
  2019年   1848篇
  2018年   966篇
  2017年   2095篇
  2016年   2342篇
  2015年   2559篇
  2014年   4670篇
  2013年   4637篇
  2012年   4907篇
  2011年   5251篇
  2010年   4766篇
  2009年   4521篇
  2008年   4690篇
  2007年   3985篇
  2006年   3977篇
  2005年   4806篇
  2004年   4460篇
  2003年   6115篇
  2002年   5016篇
  2001年   4270篇
  2000年   2804篇
  1999年   2435篇
  1998年   2034篇
  1997年   1831篇
  1996年   1593篇
  1995年   1380篇
  1994年   1047篇
  1993年   761篇
  1992年   618篇
  1991年   457篇
  1990年   341篇
  1989年   441篇
  1988年   59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1.
目的通过CT影像测量了解漏斗胸Nuss矫形术前后胸廓径线的改变情况,探讨并分析Nuss矫形术对胸廓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0例行漏斗胸Nuss矫形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50例患儿中男43例,女7例。所有患儿中存在脊柱侧弯6例,胸廓不对称12例,胸骨旋转11例。通过CT影像测量其放置矫形器前及取出矫形器后胸廓各椎体平面最大横内径及该平面胸脊间的距离,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矫形前后各径线的改变情况,以及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在不同年龄、性别、矫形时间、漏斗胸对称与否、是否合并脊柱侧弯等情况间的差异性。结果5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矫形器置入术及矫形器拔除术,无明显术中及术后并发症,Nuss矫形后较矫形前相比,胸廓前后径在第8~12胸椎水平均较前增加,第3~5胸椎平面较前减小,胸廓横径在第8~10胸椎平面较前减小;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女性患儿胸廓前后径改变量在多个胸椎平面分别较年龄>10岁、矫形时长<2年及男性患儿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漏斗胸Nuss矫形后前胸壁凹陷较前明显改善,并且在不同年龄和不同矫形时长间存在差异性,年龄较小及适当增加矫形时间可获得较好的矫形效果,而胸廓横径生长在一定程度上受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
  方法  观察17例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的肺部CT表现并测量肺损伤范围,比较不同时期患者肺部损伤程度与随时间变化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  17例患者肺部损伤的CT表现主要为:肺纹理增多、肺血管束增粗、磨玻璃影、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吸入硫酸二甲酯中毒患者早期(< 8 h)肺部损伤CT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多、肺血管束增粗、磨玻璃影;急性期(8~36 h)肺损伤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肺实变、胸腔积液;恢复期(36 h~1周)提示肺实变吸收好转;消散期(>10 d)提示肺部损伤病灶明显吸收好转,胸腔积液明显吸收或胸膜增厚。
  结论  硫酸二甲酯中毒肺损伤的CT表现对判断中毒程度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婺源县人民医院就诊的疑似COPD患者80例,均行多层螺旋CT低剂量及多层螺旋CT常规剂量扫描,以肺功能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COPD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肺功能检查,80例疑似COPD患者中哮喘22例,COPD 30例(Ⅰ级9例、Ⅱ级11例、Ⅲ级10例),肺气肿9例,支气管扩张7例,慢性鼻窦炎7例,肺部纤维瘤5例。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COPD的准确度(88.8%)、灵敏度(90.0%)、特异度(88.0%)、阳性预测值(81.8%)、阴性预测值(93.6%)均较多层螺旋常规剂量CT扫描(63.8%、63.3%、64.0%、51.4%、74.4%)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诊断COPD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并且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在临床诊治中是较好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低剂量电离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影响。选择某油田167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并对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异常率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B超(40.1%)、血脂(28.7%)、血压(26.9%);与职业相关的项目异常率最高的为白细胞(17.4%),其异常率随工龄的变化呈U型分布,而与性别无关。提示,对放射工作人员既应加强职业病的防治知识培训,亦应注重慢性病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16.
简要介绍了GE宝石能谱CT(Discovery CT750 HD)的技术特点,详细阐述了日常使用中出现的间歇性停机、无法进行Fastcal(快速空气校正)以及扫描中断和gantry(扫描架)自动复位3例故障的维修过程,为医院维修人员维修类似故障提供了参考。最后总结了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及主要故障原因,提出了快速排查CT故障的方法,并建议在日常使用中及时保养维护以降低设备故障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低剂量和标准剂量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CRRT)对脓毒血症急性肾损伤(AK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纳的脓毒血症AKI患者70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都进行连续性肾脏代替治疗,观察组采取标准剂量治疗,对照组采取低剂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白蛋白(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和BUN水平要显著低于对照组,ALB水平要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VP)、中心静脉压(CVP)和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MVP和CVP水平相差不大(P>0.05);观察组患者PT比对照组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要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脓毒血症AKI患者采取标准剂量的CRRT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张寅 《医疗装备》2020,(8):132-133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CT设备在各个医院的普及率不断提高,且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1];但是,由于CT设备价格相对昂贵,其维修成本也相对较高,因此,加强对CT设备的故障分析及维修具有重要意义。CT设备维修分为故障维修和计划维修两类,故障维修又可以分为现场维修和现在式维修,计划维修又可以分为预防性维护和现场改进[2]。有研究指出,由于当前多数医院对CT设备维修人才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CT设备故障发生率较高,且维修质量低[3]。该文总结、分析了CT设备的常见故障及维修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前最大限度的安全切除联合同步替莫唑胺辅助放化疗虽然已经成为胶质母细胞瘤的标准治疗手段,但是总体预后仍欠理想。特别是复发之后虽然可以考虑挽救性化疗,但是对于大多数复发患者来说往往难以耐受传统最大耐受剂量方案的化疗。以传统药物为基础的持续低剂量的节律化疗方案由于具备治疗耐受性好且不易产生耐药等优势,逐渐被用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当中,同时大量相关研究及临床试验也已经显示出一定的疗效,为胶质母细胞瘤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摘 要目的:探讨 CT 和 MRI 扫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长沙中心医院 2016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行 手术治疗的 80 例肝癌患者,均应用 CT 和 MRI 进行检查,比较分析 80 例患者的肝癌的检出率及诊断结果,不同大小肿瘤 的诊断结果。 结果:MRI 对肝癌的检出率为 96.25 %,显著高于 CT 的 85.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的肝内病灶、肝外病灶数目显著高于 C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RI 对肝癌直径≤ 3 cm 的检出率为 95.83 %, 显著高于 CT 的 79.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MRI 对于肝癌的检出率,肝内、外病灶检出数目及肝 癌直径≤ 3 cm 的检出率显著高于 CT,能更好的为进一步治疗肝癌患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