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381篇
  免费   4973篇
  国内免费   4248篇
耳鼻咽喉   381篇
儿科学   1676篇
妇产科学   743篇
基础医学   11444篇
口腔科学   1225篇
临床医学   5238篇
内科学   8838篇
皮肤病学   884篇
神经病学   3823篇
特种医学   12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9篇
外科学   3097篇
综合类   12746篇
现状与发展   22篇
一般理论   1篇
预防医学   3021篇
眼科学   1070篇
药学   4179篇
  4篇
中国医学   1357篇
肿瘤学   7577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579篇
  2022年   946篇
  2021年   1809篇
  2020年   1603篇
  2019年   1536篇
  2018年   1444篇
  2017年   1631篇
  2016年   1905篇
  2015年   1961篇
  2014年   2943篇
  2013年   3943篇
  2012年   3210篇
  2011年   3950篇
  2010年   3246篇
  2009年   3282篇
  2008年   3557篇
  2007年   3870篇
  2006年   3716篇
  2005年   3499篇
  2004年   3156篇
  2003年   2749篇
  2002年   2408篇
  2001年   2206篇
  2000年   1858篇
  1999年   1545篇
  1998年   1347篇
  1997年   1115篇
  1996年   803篇
  1995年   687篇
  1994年   517篇
  1993年   344篇
  1992年   259篇
  1991年   206篇
  1990年   175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82篇
  1987年   59篇
  1986年   47篇
  1985年   68篇
  1984年   39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动脉粥样硬化遗传易感性与HUMARA多态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郑强荪  舒青  冯蕾  李军林  刘军 《医学争鸣》2001,22(17):1590-1593
目的 研究HUMARA基因多态性在陕西地区老年动脉粥样硬化(AS)人群中分布规律及其该位点与A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对96例老年AS患及92例非AS老年人HUMARA-STR(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位点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 在HUMARA位点重复单位:CAG,对照群体片段大小在280-445bp之间,重复次数为N=23-77,杂合度为83%,多态信息量(PIC)为0.76;AS人群中HUMARA位点,其片段大小在220-445bp之间,重复次数为N=2-77,杂合度为89%,PIC为0.80。两组的基因频率分布比较无显性差异,但将男性的AS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有显性;女性的AS组与对照比较差异无显性;正常组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显性;AS组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有显性。结论 HUMARA基因多态位点可能作为男性易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992.
脂质体介导下重组pcDNA3-hBMP3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条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基因转移效率与 pc DNA3- h BMP3质粒及阳离子脂质体的浓度、转染时机以及细胞的种殖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以寻求最佳的基因转染条件 .方法 细胞密度按 2× 10 4· cm- 2 接种后 ,对细胞接种后即时、孵化 2 ,5和 7d进行转染效率研究 ;G418浓度每 m L DMEM分别含有 2 0 0 ,30 0 ,40 0 ,5 0 0和 6 0 0μg,探讨 G418对软骨细胞的杀伤作用 ;选择不同细胞接种密度、不同脂质体浓度和 pc DNA3- BMP3浓度 ,在细胞对数生长期且细胞融合至 70 %~ 80 %时开始做转染 ,各组软骨细胞爬片的原位杂交结果通过计算机图像分析 ,以其灰度值判定基因转染的效率 .结果 最佳期的转染时机为软骨细胞接种后在孵箱内放置 2 d转染 ,即在软骨细胞对数生长期内做转染 .G418对软骨细胞的最佳筛选浓度为 40 0 mg· L- 1 .最佳的细胞种植密度、pc DNA3- BMP3浓度和脂质体的量应分别为 2× 10 4· cm- 2 ,5 μL 和 10 μL.结论 通过本研究探索出脂质体介导下 pc DNA 3- BMP3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的最佳条件 .  相似文献   
993.
神经营养素-3重组腺病毒促进脊髓背根神经节的存活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观察神经营养素-3(neruotrophin3,NT-3)重组腺病毒(adorsal root ganglia ,DRG)细胞存活的促进作用,方法:原代培养DRG,加入不同感染增殖率(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的Ad-NT-3,观察DRG细胞的形态,MTT法测定DRG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当加入MOI为10和50的Ad-NT-3时,形态学发现,DRG细胞数目增加,突起变长,尤其以3d后表现更为明显,DRG细胞的增殖活性显增加(P<0.01),当MOI为100时1d和3d,DRG细胞数目明显减少,无突起或变短,部分细胞死亡,MTT法测定DRG细胞的增殖活性均显降低(P<0.01),结论:NT-3基因能通过腺病毒介导表达NT-3蛋白,促进体外培养DRG细胞的生活。  相似文献   
994.
王宝西  戴阳  赵新  王茂贵 《医学争鸣》2001,22(22):2087-2090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 .pylori)相关性小儿慢性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 Fas的变化 .方法 采用 TUNEL技术和 Envision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9例 H .py-lori阴性慢性胃炎和 17例 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患儿 H.pylori清除前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和相关基因 Fas的变化 .结果  19例 H.pylori阴性小儿胃炎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分别为 (2 .7± 0 .8) %和 (11.7± 9.0 ) % ;17例 H.pylori阳性小儿慢性胃炎胃粘膜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分别为 (8.5± 1.8) %和 (31.3± 1.9) % ;H.pylori阳性组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明显高于 H .pylori阴性组 P<0 .0 1. H .py-lori清除后胃粘膜上皮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均明显减少(P<0 .0 1) ,治疗前凋亡指数和 Fas指数分别为 (8.6± 2 .3) %和 (32 .6± 12 .7) % ;清除 H.pylori后 ,凋亡和 Fas指数分别为 (3.6± 1.8) %和 (13.3± 6 .4) % .结论  H .pylori感染促进胃粘膜上皮细胞的凋亡 ;Fas基因过度表达可能是 H.py-lori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增加的机制之一 .  相似文献   
995.
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 c-erbB-2, p53癌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ras,c-erbB-2,p53癌基因蛋白产物的表达分布特点及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方法,对58例胃癌、31例胃粘膜上皮异型增生和11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鼠抗人mAb ras基因p21蛋白、兔抗人c-erbB-2原癌基因产物多克隆抗体p185,鼠抗人mAb p53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p21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7.3%,30.0%,46.2%,75.0%和72.4%;其表达率在重度异型增生和胃癌中显著高于正常胃粘膜和轻、中度异型增生(P<0.05);p185在正常胃粘膜和轻、中度异型增生中无表达,在重度异型增生和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18.9%,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p53仅在癌中有表达,表达率29.3%,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胃癌中两种以上癌基因蛋白同时表达率明显高于非癌组织(P<0.05)。结论 ras基因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早期阶段,c-erbB-2,p53基因可能作用于胃癌发生的较晚期。并认为胃癌发生需要多基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6.
胃癌前组织和胃癌中Fas基因表达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及胃癌中Fas基因表达状况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72例慢性胃炎和53例胃癌中Fas基因的表达,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正常胃粘膜无Fas基因表达。Fas mRNA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75.00%,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37.50%,P<0.01)和胃癌(52.83%,P<0.05)。Fas蛋白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0.56%,显著高于萎缩性胃炎(37.50%,P<0.01)、异型增生(55.00%,P<0.05)和胃癌(45.28%,P<0.01)。X^2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检测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Fas蛋白表达阳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和胃癌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Fas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Fas蛋白表达状态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393,P<0.01)。结论 Fas基因对胃癌前组织及胃癌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细胞凋亡调控异常在胃癌发病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治疗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反义人端粒酶RNA(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裸鼠背部皮下接种,成瘤后于瘤内多点注射FuGENETM6/反义hTR表达质粒复合物,设FuGENETM6稀释液为对照,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和肿瘤组织学结构变化。 结果 治疗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治疗1个月瘤体较对照组小23%,瘤组织中的瘤细胞排列较稀疏并形成较多的腺样结构,显示有分化倾向。结论 反义hTR基因瘤内注射对荷瘤鼠肿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8.
胃粘膜癌前病变Hp感染与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 感染后胃粘膜前病变中bax蛋白表达状态及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了解Hp在胃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检测83例病理证实为慢性胃炎病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采用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方法对组织切片中的凋亡细胞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在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中,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6.67%、45.45%、70.00%、56.25%,bax蛋白在肠化生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浅表性胃炎(P<0.01)。Hp感染者bax蛋白表达率为64.28%,显著高于未感染者的29.62%(P<0.01)。在萎缩、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等癌前病变中,Hp感染者与未感染者bax蛋白表达率分别为70.21%及33.33%(P<0.01)。凋亡细胞原位检测结果显示,bax蛋白表达阳性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凋亡细胞指数显著高于bax蛋白阴性组(P<0.05及P<0.01)。结论 Hp感染对bax蛋白表达有一定的影响,bax基因对胃粘膜相皮细胞凋亡具有促进性调控作用,Hp感染可促进bax蛋白表达增加,这可能是Hp感染诱导胃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对融合基因GM -CSF Fcγ2 进行定点突变 ,去除其补体结合位点 ,构建GM -CSF Fcγ2-融合蛋白真核表达载体。方法 通过设计突变引物 ,利用PCR定点突变技术扩增融合基因GM -CSF Fcγ2-。并通过T -A克隆策略 ,把突变后的融合基因GM -CSF Fcγ2-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Rc CMV2中 ,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Rc CMV2 GM -CSF Fcγ2-并经过酶切和测序确证。结果 成功对融合基因GM -CSF Fcγ2-进行了突变 ,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Rc CMV2 GM -CSF Fcγ2-。结论 利用该PCR方法进行基因定点突变可行  相似文献   
1000.
人截断型LBP基因的克隆及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构建人N端截断型脂多糖结合蛋白(tLBP)基因的杆状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的蛋白表达及其抗内毒素保护作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人全长LBP基因cDNA中扩增长度为695bp的基因片段,经pGEM-T载体亚克隆筛选和序列分析后,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基因重组和外源基因转座分别构建转移质粒pFASTBACtLBP和穿梭质粒pBac-midtLBP。结果 经PCR、琼脂糖凝胶电泳、酶切分析及序列测定,所克隆的基因片段为700bp左右的tLBP,并证实其目的基因重组载体发生了特异转座和病毒重组。结论 本实验成功克隆了tLBP目的基因片段并构建其杆状病毒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