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观察低声压级(40~80dB)次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治疗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制成L5脊神经结扎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给予低声压级次声处理,对照组大鼠未给予次声处理,比较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术后不同时间点50%机械性撤足阈值、L5脊髓节段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变化情况。结果低声压级次声治疗的中期(第12~16d),实验组大鼠50%机械性撤足阈值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早期(次声治疗的第2~10d)、后期(次声治疗的第16~28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次声治疗14d实验组L5脊髓小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次声治疗的第7d、21d、28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声压级(40~80dB)次声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缓解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抑制L5脊髓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2.
次声作用对小鼠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观察次声作用后小鼠脑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将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130dB次声,2h/次  相似文献   
23.
次声对大鼠肺组织损伤及肺氧合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次声对肺的损伤作用及对动物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方法:将3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次声作用1次,3次,7次,14次,21次共6组,次声作用组置本校研制的次声压力舱内致伤,以8Hz和16Hz次声,声压级分别为90,100,110,120,130dB,每次作用2h,透射电镜下观察肺超微结构的改变,同时观察PaO2和SaO2的改变。结果:8Hz,90-110dB单次作用对肺部的超微结构基本无影响;8Hz,120-130dB作用后,肺组织形态学发生改变,而PaO2和SaO2无明显变化。16Hz,90dB的次声单次作用,即可引起肺组织的损伤,随着声压级的增大,肺组织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8Hz,120,130dB和16Hz,90,130dB的次声多次作用后,PaO2和SaO2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3次,7次组其形态学的变化表现最为明显,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其损伤并未继续加重,表现出适应性反应。结论:肺损伤的最小阈值8Hz为120dB,16Hz为90dB。即在一定作用强度范围内,可较明显地反映其频率作用的特性,次声损伤阈值的累积作用证明细胞发生变化的性质和程度主要与次声作用的声压强度和时间(作用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24.
次声波对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幅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强次声波暴露后豚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5只豚鼠置于频率8Hz、强度为135dB SPL的次声声场中连续暴露90分钟.分别于强次声波暴露前及暴露后即刻(2h内)、2天和5天做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结果强次声波暴露后豚鼠DPOAE的幅度值在各个频率段与暴露前相比均有明显的降低(p<0.01),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频率的幅度虽有一定的恢复,但仍明显低于暴露前水平(p<0.01).结论强次声波可导致豚鼠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明显减退.  相似文献   
25.
目的研究小鼠接受不同声压级次声刺激后海马内bcl-2mRNA表达的改变。方法BALB/C小鼠暴露于16Hz,声压为90dB和130dB次声。每天作用2h,分别作用1、7、14、21和28d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小鼠海马内bcl-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海马区域内bcl-2mRNA的表达明显增多;130dB次声作用组反应比90dB次声作用组强;在相同声压级强度的次声作用下,随着作用次数的增加,海马内bcl-2mRNA的杂交阳性反应产物增多。结论海马对次声作用敏感,次声可以通过改变海马内bcl-2mRNA的含量造成脑损伤,这是次声导致脑损害的重要因素之一。次声的这一作用效应与声压级和作用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将SD大鼠反复暴露于声压级16Hz130dB的次声环境中。用抗大鼠Ⅲ型补体受体标志物(0X42)和抗胶质细胞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次声作用后即刻,7d,14d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小胶质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正常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较少,一般为静息性形态,胞体小,突起细长,染色浅淡。次声作用后大鼠下丘脑小胶质细胞被激活,胞体变大,突起短粗,染色深,7d以后逐渐减弱;次声作用后第7d起星形胶质细胞变多,胞体变大,突起变粗,染色深,第14d达到高潮;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之间的关系密切。结论次声作用后小胶质细胞比星形胶质细胞早被激活;两者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测定 16Hz、90分贝 (dB)次声连续作用后 ,大鼠血浆儿茶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方法 将 2 4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 12 0只 ) ,实验组大鼠用 16Hz、90dB次声连续作用 1、7、14、2 1次 ,每日 1次 ,每次 2h ,对照组大鼠在同等条件下接受假性次声作用。分别于作用后 0 .5、6、12、18、2 4h测定大鼠血浆肾上腺素 (E)、去甲肾上腺素 (NE)含量。结果 大鼠血浆NE :与对照组相比 ,1次和 7次组 ,都于 0 .5h降至最低点 (P <0 .0 1) ,以后渐渐升高 ,至 2 4h达高峰 ,呈单峰曲线 ;14次组于 0 .5h升高后渐渐回落 ,至 12h降至最低点 (P <0 .0 1) ,然后复呈升高 ,至 2 4h达峰值 (P <0 .0 1) ,呈双峰曲线 ;2 1次组 ,于 12h降至最低点 (P <0 .0 1) ,然后渐渐升高 ,至 2 4h达峰值 (P <0 .0 1) ,呈单峰曲线。大鼠血浆E :与对照组相比 ,次声作用各次组 ,在 2 4h内始终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次声可引起大鼠血浆E、NE含量的改变 ,改变情况与次声作用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28.
在广泛文献检索的基础上,综述了次声波对生物的危害、防护以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次声作用对成年大鼠脑室下区(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n=24)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和次声组,次声组动物置于次声压力仓(16Hz、130dB)内连续作用7d(2h/d)。照射结束后,分别于3d、7d、10d和14d处死。处死前各组大鼠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尿苷(BrdU)3次,以BrdU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SVZ内增殖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次声照射结束后3d,次声处理组动物SVZ区的BrdU阳性细胞数目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7d时阳性细胞数继续降低(P〈0.01),但10d时开始逐渐恢复,14d时达到正常水平(P〉0.05)。结论16Hz、130dB次声可抑制成年大鼠SV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次声作用对大鼠记忆功能及斜角带核和隔内侧核胆碱能神经元表达的影响。方法 记忆保持SD大鼠接受16Hz,90dB或130dB次声照射,2h/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