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6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38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10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1.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的价值。方法将86例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口服治疗,12周后评定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G、TC、LDL、HD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吸烟量对高血压患者血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没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99例和有吸烟史的高血压患者105例,并按吸烟史的情况进行调查,按吸烟量分为吸烟0、1、2、3级。对比分析4个等级组四项血脂水平。结果吸烟1、2、3级TC、TG、LDL水平显著高于吸烟0级(P<0.01),吸烟3级HDL显著低于吸烟0级(P<0.01)。结论吸烟与高脂血症有密切关系,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吸烟可影响高血压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连海滨自然疗养因子对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7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停用降脂药物,采用海水浴、日光浴、空气浴、景观疗法、合理膳食及适当运动等疗养方法,疗养时限为4周,测定疗养前后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等指标。所得结果应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疗养前比较,疗养后患者的血清TG、TC明显降低(P<0.01),LDL-C有降低趋势,HDL-C明显增高(P<0.05),患者体力增强。结论大连海滨自然疗养因子可有效改善老年高脂血症,无副作用,且有改善机体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等综合效应,是一种较理想的非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血脂康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BSCO host、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检查时间为2013年10月之前。纳入标准为血脂康治疗高脂血症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系统评价血脂康对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9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6229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血脂康组较安慰剂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5,95%CI:-1.67~-0.64,P0.001)、(WMD=-0.51,95%CI:-0.83~-0.20,P=0.002)、(WMD=-0.99,95%CI:-1.38~-0.59,P0.001)],HDL-C明显升高(WMD=0.21,95%CI:0.05~0.38,P=0.01);血脂康组较单纯常规治疗组TC、TG、LDL-C显著降低[(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19,95%CI:-1.45~-0.93,P0.001)、(WMD=-1.00,95%CI:-1.27~-0.73,P0.001)],HDL-C显著升高(WMD=0.17,95%CI:0.05~0.29,P=0.007)];血脂康与他汀类药物相比TC、TG、LDL-C、HDL-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可有效调节血脂,与他汀类药物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5.
深圳地区8 559例健康体检人员空腹血糖受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深圳地区空腹血糖受损(IFG)分布情况及与其与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关系。方法:对2004年深圳地区事业单位的8 559名健康体检者进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的测定,且每人均以超声检查脂肪肝的状况。数据以不同年龄、性别及有无IFG的发生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8 559例健康体检人员中男性IFG阳性率为 2.50%,女性IFG阳性率为1.52%。20岁起每10岁为一组,男性IFG分别为0.77%、1.81%、5.23%、7.21%;女性为0.25%、0.93%、2.76%、5.06%。各年龄组间IFG发生率有极显著性差别(P<0.01)。IFG者的脂肪肝、高脂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者(P<0.005)。结论:深圳地区空腹血糖受损男性高于女性,且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空腹血糖受损者的脂肪肝和高血脂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一种简单有效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将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脂维生素组、高脂组、维生素D组、对照组各10只。4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和C反应蛋白(CRP),并分离各组大鼠的主动脉、肝脏和心脏组织做HE染色。结果:对照组和维生素D组的大鼠体重一直处于增加状态,对照组的体重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或P〈0.0001)。4周末与对照组比较,高脂维生素D组和高脂组的心脏重量均有所降低(P〈0.0001),维生素D组的心脏重量虽然比对照组有所降低,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各组间大鼠心脏与体重比有明显差异(P〈0.05),但两两比较,高脂维生素组与高脂组和维生素D组的大鼠心脏与体重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高脂维生素组的TC、TG、LDL、HDL、IL-1、IL-6、IL-17和CRP均明显高于维生素D组和对照组(P〈0.05)。HE染色高脂维生素组有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而高脂组有斑块但是没有高脂维生素组典型,维生素D组没有斑块但是可见平滑肌紊乱。结论:给予大鼠高脂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大剂量维生素D可以简单有效的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7.
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尚恒  何友作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6):2398-2399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临床的疗效.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组;分别用药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结果:各组治疗后血清TC、LDL-C、TG均比治疗前下降,HDL-C比治疗前上升.联合用药组:TC、LDL-C、TG三项水平下降的幅度及升高HDL-C的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的两组.结论: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临床的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穴位注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照组采用相同药物加葡萄糖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LDL-C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两组患者血脂指标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各项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寻找更好的高脂饲料喂给方法;观察大鼠与家兔高脂血症模型的特点,为建立合理而实用的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用自制的固体高脂食料自然采食法喂养SD大鼠、新西兰家兔制备高脂血症模型,并对两种动物模型特点进行比较。结果家兔2~3周可形成高脂血症,大鼠4周可形成高脂血症。自然采食法与高脂乳剂灌胃法相比高脂血症形成的时间和血脂增高的程度基本相同。结论改进后的自然采食法比灌胃法优点多且效果相同。家兔比大鼠易形成高脂血症模型,特别是高胆固醇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运用PCR-RFLP法检测210例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ApoE基因分型,分析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胆固醇(LDL-C)、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的关系,结果:高脂血症痰瘀证患者不同ApoE基因型,血脂LDL-C水平,按照E3/4﹥E3/3﹥E2/3的规律逐渐降低,经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46),以E3/4为最高,E2/3为最低,而TC、TG、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ApoE基因多态性影响高脂血症血脂水平,E4基因型痰瘀证个体血脂LDL-C水平明显增高,推测E4基因型可能是高脂血症痰瘀证候主要易感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