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67篇
  免费   1887篇
  国内免费   837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85篇
妇产科学   1835篇
基础医学   1719篇
口腔科学   474篇
临床医学   2578篇
内科学   382篇
皮肤病学   137篇
神经病学   855篇
特种医学   1419篇
外科学   6071篇
综合类   5118篇
现状与发展   1篇
预防医学   1949篇
眼科学   610篇
药学   1769篇
  17篇
中国医学   2391篇
肿瘤学   2200篇
  2024年   57篇
  2023年   309篇
  2022年   657篇
  2021年   1013篇
  2020年   971篇
  2019年   675篇
  2018年   860篇
  2017年   916篇
  2016年   1031篇
  2015年   981篇
  2014年   2331篇
  2013年   2083篇
  2012年   2050篇
  2011年   2207篇
  2010年   1913篇
  2009年   1561篇
  2008年   1363篇
  2007年   1386篇
  2006年   1139篇
  2005年   945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703篇
  2002年   559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12篇
  1999年   355篇
  1998年   267篇
  1997年   218篇
  1996年   196篇
  1995年   199篇
  1994年   153篇
  1993年   157篇
  1992年   120篇
  1991年   94篇
  1990年   53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0篇
  1985年   59篇
  1984年   66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0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27篇
  1978年   21篇
  1977年   18篇
  1976年   10篇
  197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探究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于宝鸡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0例(146眼)高眼压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72眼)和治疗组(40例74眼)。对照组给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1滴/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他氟前列素滴眼液,1滴/次,1次/d。4周为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视盘参数、杯盘直径比、角膜中央厚度、前房深度和眼压。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改善率分别为80.56%、97.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盘沿面积(RA)、盘沿容积(RV)和视盘容积(DV)指数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视盘参数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水平杯盘直径比(C/D)显著升高,垂直C/D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杯盘直径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角膜中央厚度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角膜中央厚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氟前列素滴眼液联合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改善视盘参数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究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3月在浙江省台州医院确诊的62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及体检健康者62例(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化疗治疗。分别检测宫颈癌组化疗前及化疗18周后、对照组健康体检时血清bFGF、VEGF水平,随访2年统计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62例宫颈癌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49例(79.03 %),部分缓解9例(14.52 %),疾病稳定0例(0.00%),病情进展4例(6.45 %),总有效率为93.55 %。宫颈癌组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Ⅱ A、Ⅱ B、Ⅲ A、Ⅲ B期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升高(P<0.05);低、中、高分化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依次降低(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0.05)。化疗前和化疗18周后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病情进展患者血清bFGF、VEGF水平均依次升高(P<0.05),与化疗前比较,部分缓解患者化疗18周后血清bFGF、VEGF水平均降低(P<0.05)。bFGF、VEGF低水平组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bFGF、VEGF高水平组(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化疗前血清bFGF、VEGF水平呈高表达,二者水平与宫颈癌化疗敏感性及预后密切相关,血清bFGF、VEGF高水平患者预后较差,低水平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托里透脓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颈痈气血两虚证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颈痈气血两虚证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头孢氨苄缓释片和布洛芬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托里透脓汤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肿块消散时间、局部压痛消退时间及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里透脓汤加减辅助西药治疗颈痈气血两虚证患儿能提高临床效果,减轻疼痛程度,促进临床症状消失,效果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腰椎牵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腰椎活动度、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前屈、后伸、左弯、右弯角度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1β、TNF-α、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手法联合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期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JOA评分,改善腰椎活动度,降低疼痛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优于单纯腰椎牵引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颈前椎间盘平面颈动脉鞘和食管的超声影像图及在指导颈椎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体表超声检查30例正常成人颈部双侧前方椎间盘平面颈动脉鞘与食管间的关系、走向位置、解剖距离等超声影像图特征。结果颈前超声可清晰探测颈椎间盘、颈动脉鞘、食管及其之间的位置关系。颈部食管在颈椎前方下行中逐渐由中线偏向左侧移行,在各颈椎间盘平面,颈动脉鞘与食管间距离右侧大于左侧。结论颈前右侧颈动脉鞘与食管间距离较左侧更大。为避免食管损伤,在行椎间盘微创穿刺或手术操作中,与左侧入路相比,右侧入路是个相对更安全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996.
温华惠  谢艳华  何雪莲  王雪  高岩 《西部医学》2022,34(9):1376-1380
目的 探讨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对前置胎盘孕妇紧急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8月我院产科分娩的前置胎盘孕妇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妇剖宫产时间分为紧急提早剖宫产组78例和足月择期剖宫产组50例。所有孕妇均于妊娠晚期进行阴道超声检查,测量子宫颈管长度。比较两组孕妇的临床资料、子宫颈管长度,绘制ROC曲线分析子宫颈管长度对前置胎盘孕妇紧急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以logistic回归分析前置胎盘孕妇行紧急提早剖宫产的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孕妇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结局。结果 紧急提早剖宫产组孕妇中有既往流产史、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比例大于足月择期剖宫产组(P<0.05)。紧急提早剖宫产组孕妇经阴道超声测量的子宫颈管长度小于足月择期剖宫产组(P<005)。ROC曲线分析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的最佳截断值为25 mm,当子宫颈管长度≤25 mm时,对前置胎盘孕妇紧急提早剖宫产的预测价值最高,灵敏度为8590%,特异度为8200%(AUC=0920,95%CI=0874~0966)。完全性前置胎盘(OR=2452)、子宫颈管长度≤25 mm(OR=3789)是前置胎盘孕妇行紧急提早剖宫产的危险因素(P<005)。紧急提早剖宫产组与足月择期剖宫产组孕妇的产后出血率、输血量以及新生儿出生窒息的比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紧急提早剖宫产组的低出生体重儿的比例高于足月择期剖宫产组(P<005)。结论 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颈管长度对前置胎盘孕妇紧急提早剖宫产有重要的预测价值,有助于加强围产期管理,避免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矢状位曲度的正常值及其与全脊柱平衡的关系。方法: 2011年11月—2014年12月招募并选择年龄18~30岁的志愿者行全脊柱侧位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指标包括C0-C2角、从C2-C3到C6-C7的间盘角、从C3到C7的椎体角、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 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 PI)、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 SS)、C2-C7矢状轴向垂线(C2-C7 sagittal vertical axis, C2-C7SVA)、头重心至C7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enter of gravity of head to C7SVA, CGH-C7SVA)、C7到S1的矢状位轴向垂线(C7-S1SVA)。依据脊柱骨盆矢状位形态进行Roussouly分型,比较不同Roussouly分型下的颈椎曲度及形态。结果: 共纳入126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男性67名,女性59名,平均年龄(21.4±2.3)岁。C0-C7前凸角平均为26.0°±12.8°,其中C0-C2前凸角平均为15.2°±6.7°,C2-C3到C6-C7间盘前凸角总和平均为9.1°±12.1°,C3到C7的椎体前凸角总和平均仅为1.4°±10.2°。C2-C7SVA(18.6±7.9) mm和CGH-C7SVA[(22.9±12.3) mm]由C7-S1SVA[(-21.6±31.0) mm]完美代偿。不同的Roussouly分型间颈椎曲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颈椎曲度与T1倾斜角(P < 0.01)、胸椎后凸角(P < 0.01)有显着相关性。从T1倾斜角到C0-C2角,相邻节段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 0.05)。结论: 测量并计算了无症状中国年轻人颈椎椎体角和间盘角的正常值,发现颈椎前凸主要发生在C0-C2和椎间盘水平,这些角度受到其他脊柱部位形态(T1倾斜角、胸椎后凸角和Roussouly分型)的影响,且相邻间盘角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辅助生殖技术 (ART)助孕妊娠后患者发生晚期自然流产的相关因素,阐明引起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310例行ART助孕后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妊娠结局不同分为足月产组(248例)和晚期流产组(62例)。记录2组患者一般情况、不孕症发病主要原因及相关因素、临床情况和妊娠结局情况,并将单因素回归分析中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进一步分析患者晚期流产的危险因素。 结果 2组患者既往晚期流产或早产次数、既往宫颈LEEP或锥切史、既往宫腔镜下电切史、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病史、体质量指数(BMI)、周期类型、内膜厚度、是否双胎妊娠和排卵障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P<0.05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 BMI(OR=1.194,95%CI:1.088-1.311,P<0.01)、既往有晚期流产或早产史(OR=5.673,95%CI:1.189-27.069,P=0.029)、宫颈LEEP或锥切史(OR=5.113,95%CI:1.025-25.496,P=0.047)和双胎妊娠(OR=5.129,95%CI:2.377-11.067,P<0.01)是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与新鲜移植周期比较,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OR=0.422,95%CI:0.219-0.814,P=0.010)是晚期流产的保护因素。 结论 既往早产或晚期流产史、宫颈手术、高BMI和双胎妊娠是ART助孕妊娠后晚期自然流产的危险因素,而FET是晚期自然流产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筛选与宫颈癌相关的关键基因,探讨其分子机制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通过TCGA和GEO数据库获取宫颈癌的基因表达谱数据,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获取宫颈癌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表达基因(DEGs),对DEGs进行富集分析、蛋白-蛋白互作网络(PPI)分析并识别关键基因,进一步对关键基因与预后及蛋白表达、以及与宫颈癌免疫浸润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 通过TCGA与GEO数据库中共得到88个宫颈癌DEGs,GO分析发现大部分基因与核染色体减速分裂、核染色体分裂、染色体集缩、核染色体等相关;KEGG信号通路分析发现宫颈癌DEGs参与了细胞周期、DNA复制、卵母细胞减数分裂、p53信号通路、同源重组等信号通路。鉴定出20个宫颈癌关键基因,仅有丝分裂阻滞缺陷2样蛋白1(MAD2L1)低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OS)长于MAD2L1高表达患者(P=0.013),但MAD2L1高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与低表达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MAD2L1蛋白高于正常组织。TIMER在线软件分析显示,MAD2L1与肿瘤的免疫浸润水平均相关(P<0.05)。 结论 发现了与宫颈癌相关的候选基因MAD2L1,其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及免疫浸润均有关,可能成为宫颈癌预后预测及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本研究按照“以痛为腧”的经筋理论,循着经筋寻找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灶点,采用刃针进行治疗,并评价此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金华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刃针组和针刺组,刃针组60例采用循经筋的刃针治疗,7天治疗1次,疗程为4周;针刺组60例采用毫针针刺治疗,每周治疗5次,疗程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积分、VAS疼痛评分、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刃针组在改善症状与体征、减轻疼痛方面优于针刺组,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在临床疗效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R >0.05)。结论:刃针循经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在改善症状与体征、减轻疼痛方面优于针刺治疗,但两种方法临床总有效率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