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93篇
  免费   2328篇
  国内免费   1965篇
耳鼻咽喉   219篇
儿科学   512篇
妇产科学   736篇
基础医学   5356篇
口腔科学   279篇
临床医学   4167篇
内科学   2990篇
皮肤病学   370篇
神经病学   885篇
特种医学   870篇
外国民族医学   24篇
外科学   1578篇
综合类   11181篇
预防医学   3834篇
眼科学   352篇
药学   4198篇
  51篇
中国医学   5028篇
肿瘤学   1956篇
  2024年   295篇
  2023年   1007篇
  2022年   950篇
  2021年   1262篇
  2020年   1129篇
  2019年   1205篇
  2018年   679篇
  2017年   1021篇
  2016年   1075篇
  2015年   1250篇
  2014年   1946篇
  2013年   1859篇
  2012年   2515篇
  2011年   2476篇
  2010年   2314篇
  2009年   2220篇
  2008年   2208篇
  2007年   2043篇
  2006年   2090篇
  2005年   2165篇
  2004年   1841篇
  2003年   1738篇
  2002年   1359篇
  2001年   1143篇
  2000年   943篇
  1999年   733篇
  1998年   653篇
  1997年   603篇
  1996年   616篇
  1995年   605篇
  1994年   553篇
  1993年   416篇
  1992年   374篇
  1991年   351篇
  1990年   272篇
  1989年   329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82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目的探讨慢性髓系白血病(CML)细胞中Ph染色体阳性细胞与bcr/abl融合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热变性姬姆萨R显带(RHG)技术和逆转录筑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nest-PCR)对171例CML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中17例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患者进行短期随访.结果154例未经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的CML患者中142例(92.2%)为Ph染色体阳性,146例(94.8%)表达bcr/abl mRNA,2种方法结果一致者142份(92 2%).17例患者allo-BMT后1~24个月,仅1例出现Ph阳性,12月后RT-PCR分析结果10例阴性,7例阳性.结论2种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在CML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中,宜将细胞遗传学分析与PCR方法相结合.allo-BMT是目前治疗CML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92.
低剂量率接触医用X线工作人员染色体畸变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和掌握天津铁路分局管内低剂量率对医用X线工作人员的辐射损伤情况,我们和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于1998年和2 0 0 3年两次对管内低剂量率接触医用X线86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调查。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天津铁路分局管内86名具有连续5a以上放射工龄的男性医用X线工作人员。1 2 方法 染色体畸变分析采用微量全血培养法。染色体畸变率超出正常范围的判为阳性。统计学分析采用u 检验。2 结果2 1 染色体畸变检出结果 86例中1998年检出染色体畸变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11.63 % ;2 0 0 3年检出4例…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究chemerin对银屑病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9(helper T cells 9,Th9)/调节性T淋巴细胞 (regulatory T cells,Treg)免疫平衡的调节作用及其潜在的机制。方法:选取25例银屑病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采用 磁珠分离法分离出受试者外周血中CD4+ T细胞,行实时RT-PCR和ELISA检测细胞中chemerin和其受体chemR23的表 达;用不同浓度的chemerin(50,100,150,200 ng/mL)分别处理从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分离得到的CD4+ T细胞,行MTT 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以筛选最适浓度;采用ELISA检测炎性细胞因子水平;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9和Treg细胞数。 结果:与对照相比,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chemerin和chemR23的表达均显著增加,Th 9/Treg比例明显上升(均P<0.05); 选取最适浓度150 ng/mL的chemerin处理CD4+ T细胞后,细胞中白细胞介素(IL)-6,IL-9和IL-17的水平均显著增加, Th9/Treg比例明显上升(均P<0.05),而chemR23沉默可反转chemerin对CD4+ T细胞的上述作用(均P<0.05)。结论: Chemerin通过chemR23调节银屑病患者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中的Th 9/Treg细胞免疫平衡。  相似文献   
994.
报告2018年10月收治的1例先天性无痛无汗症,患者年龄32 d,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进行医学外显子 5 000种疾病筛查,并对候选基因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无汗、反复发热。基因分子遗 传学分析结果提示在患儿遗传性感觉和自主神经病4型等疾病相关基因神经营养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1型(neurotrophic 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type 1,NTRK1)中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36G>A和c.851-33T>A)。结果显示两个突变分别来自父母 双方。c.851-33T>A为既往已报道致病突变,c.36G>A为未报道的突变,该突变可导致色氨酸转变成终止密码子。对于 无明确致病报道的点突变,进一步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院(ACMG)基因突变解读指南,评估其为致病基 因,生物学危害性为可能有害。先天性无痛无汗症临床罕见,该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基因分子遗传学分析有助于诊 断及发现新的基因突变。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培育一种HBeAg转基因小鼠新品系。方法克隆乙型肝炎病毒HBeAg基因;采用CRISPR/Cas9技术,通过同源重 组的方式分别在Rosa26基因位点定点插入pliver-HBeAg表达框,获得含有HBeAg基因的表达载体pliver-HBeAg,经酶切得到 含有HBeAg基因的线性DNA 片段,将Cas9 mRNA、gRNA和donor vector显微注射到C57BL/6J小鼠的受精卵中,再将其移植 入C57BL/6J雌性代孕小鼠子宫,获得F0代建系小鼠;采用长片段PCR对出生小鼠进行鉴定,共获得HBeAg基因正确同源重组 的F0代建系小鼠;F0代阳性小鼠与野生型C57BL/6J小鼠交配,繁育获得F1代小鼠,经PCR鉴定及测序确认阳性F1代小鼠;将 携带HBeAg基因的F1代转基因小鼠再次回交,对子代小鼠进行PCR基因型鉴定,直至获得纯合子子代转基因小鼠;采用全自 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胶体金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HBeAg转基因鼠血浆和肝组织中HBeAg和HBeAb的表达。 结果采用CRISPR/Cas9技术共获得56只F0代小鼠,其中2只为正确同源重组的F0代小鼠;F1代小鼠中6只阳性F1代小鼠。 截至目前,共获得22只F2代纯合子和29只杂合子HBeAg转基因小鼠。所有HBeAg转基因小鼠外周血中均可检出高浓度的 HBeAg蛋白,但未检出HBeAb的表达。而且免疫组化结果显示HBeAg转基因小鼠肝脏肝细胞中可特异性表达HBeAg蛋白。 结论采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了能在肝脏肝细胞中稳定表达HBeAg蛋白且对HBeAg免疫耐受的新品系HBeAg转基 因小鼠,为HBV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技术对血清学筛查阳性的非高龄孕妇血浆胎儿游离DNA进行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1年10月~2018年6月于佛山市妇幼保健院行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6804例非高龄孕妇(预产期年龄<35 岁)为研究对象,孕周:12~24周,预产期年龄:21~34岁,均为单胎。按照血清学指标分为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 3763例(21三体风险值≥1/270或 18三体风险值≥1/350),临界风险组 3041例(1/1000≤21三体风险值<1/270或 1/1000≤18三体风险值<1/350)。对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结果阳性的孕妇行羊膜腔穿刺或脐静脉血穿刺,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或高通量测序检测。对所有检测孕妇行电话随访,并统计分析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的准确性在两组差别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6801例成功完成无创性产前基因检测,3例样本由于血浆游离DNA浓度过低检测失败。3761例血清学筛查高风险组中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高风险者共70例,其中53例行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21三体检测的灵敏度为 95.65%,特异度99.91%,阳性预测值 88.0%,假阳性率 0.09%,假阴性率 4.35%;对 18三体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对13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09%,假阴性率0;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80%,阳性预测值30.0%,假阳性率0.2%,假阴性率0;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88%,阳性预测值16.60%,假阳性率0.18%,假阴性率0。3040例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组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拷贝数异常高风险者共54例,其中的36例行进一步产前诊断,结果显示临界风险组孕妇无创性产前检测技术对21三体检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假阳性率0,假阴性率0;对18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11%,假阴性率0。13三体检测的假阳性率0.04%,假阴性率0;对性染色体异常检测的灵敏度100%,特异度99.79%,阳性预测值50%,假阳性率0.21%,假阴性率0;对其他染色体异常检测的假阳性率0.18%,假阴性率0。高风险组和临界风险组对21三体和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假阳性率,阳性预测值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唐氏筛查高风险但拒绝产前诊断和临界风险的非高龄孕妇很有必要进一步行无创性产前检测。该技术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具有高敏感度和特异度,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很低。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应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全基因组水平对32例不明原因的智力低下或发育迟缓患儿(mental retardation or developmental delay,MR/DD)进行拷贝数变异检测(copy number variations,CNVs),探讨CMA对不明原因MR/DD患儿可能的分子病因诊断的作用,寻求与遗传学相关的致病因素。方法 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1月到笔者医院初步诊断为MR/DD的32例患儿,利用CytoScan750K芯片检测全基因组CNVs,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致病性CNVs。结果 在32例不明原因MR/DD患者中共检测到16例存在CNVs,通过比对数据库8例确认为致病性CNVs,阳性率25%,其中1q21.1缺失综合征1例,Waardenburg综合征1例,Smith-Magenis综合征1例,其他5例携带MR/DD相关的CNVs。结论 CNVs相关的微缺失或微重复是不明原因MR/DD的病因之一,CMA可作为对不明原因MR/DD患儿的病因诊断技术,对深入研究MR/DD病因机制及为患儿预后和家庭再发风险评估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8.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Myo10蛋白敲除稳定细胞系,探讨Myo10对结肠癌细胞SW620形态、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根据sgRNA设计网站选择并合成5对针对人Myo10基因的sgRNA序列,经退火形成双链后,用T4DNA连接酶将其与经BsmBⅠ线性化的Lenti-CRISPR v2慢病毒载体连接,包装成病毒感染SW620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后用Western Blot检测Myo10的表达,选择敲除效率最高的sgRNA序列,进行单克隆细胞筛选,最后再用Western Blot验证Myo10是否敲除。用显微镜、Rhodanmine phalloidin细胞染色观察细胞形态;CCK-8实验及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经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5对sgRNA-LentiCRISPR v2慢病毒载体,嘌呤霉素筛选后得到Myo10完全敲除的SW620细胞系。敲除Myo10的SW620细胞形态变圆,其增殖能力明显减弱,细胞周期S期比例增加。结论:成功构建Myo10完全敲除的SW620稳定细胞系;Myo10可影响SW620细胞形态和增殖能力;该实验为后续深入探讨Myo10作为结直肠癌潜在靶向基因的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9.
【摘要】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RECK)、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与TNB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绵阳市中心医院乳腺外科2011年5月~2013年7月经病理证实为TNBC的72例石蜡标本及同 患者癌旁组织,利用免疫组化组织芯片技术检测其RECK、MMP 9蛋白的表达。结果 RECK在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306%、8056%(P=0000)。TNBC中RECK的表达与临床分期(P=0009)、组织学分级(P=0010)、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0)相关。MMP 9在TNB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5%、1528%(P=0000)。TNBC中MMP 9的表达与肿瘤大小(P=0017)、临床分期(P=0001)、组织学分级(P=0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P=0001)、Ki 67表达情况(P=0034)相关。TNBC中RECK与MMP 9表达呈负相关(r= 0195,P<005)。结论 RECK的表达缺失与MMP 9过度表达与TNBC浸润、转移有关,有望成为TNBC的预后指标,并且有可能成为TNBC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000.
宋艳  龚蕊  杨波  王磊  张玲 《西部医学》2019,31(12):1820-1825
目的 探讨汉黄芩苷(Wog)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及P38和ERK1/2表达的影响。方法 培养心肌细胞H9c2构建缺氧复氧模型(A/R),给予Wog低、中、高剂量(12.5、25、50 μM)处理24h,采用CCK8检测48 h后细胞活力,Ho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红蛋白(Mb)]和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含量,生化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及细胞外调节激酶(ERK1/2)的表达。 结果 低、中、高剂量Wog处理缺氧复氧模型细胞H9c2,细胞存活率、Bcl-2及SOD的表达显著升高,凋亡率、Bax、Caspase-3、Caspase-9、CK、CK-MB、Mb、IL-6、IL-1β、iNOS、MDA、LDH、P38及ERK1/2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 结论 汉黄芩苷可通过改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对缺氧复氧诱导H9c2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P38、ERK1/2磷酸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