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6篇
  免费   617篇
  国内免费   808篇
耳鼻咽喉   89篇
儿科学   298篇
妇产科学   93篇
基础医学   1084篇
口腔科学   195篇
临床医学   1256篇
内科学   1155篇
皮肤病学   94篇
神经病学   558篇
特种医学   2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635篇
综合类   3943篇
预防医学   1913篇
眼科学   281篇
药学   1236篇
  7篇
中国医学   1027篇
肿瘤学   199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206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275篇
  2016年   299篇
  2015年   353篇
  2014年   474篇
  2013年   468篇
  2012年   600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17篇
  2009年   640篇
  2008年   888篇
  2007年   752篇
  2006年   728篇
  2005年   833篇
  2004年   814篇
  2003年   707篇
  2002年   511篇
  2001年   476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263篇
  1996年   282篇
  1995年   268篇
  1994年   223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60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180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摸索正常胎鼠牙胚细胞离体培养所需条件,为进一步将其作为牙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体视显微镜下取17d龄胎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胶原酶/分离酶消化,以含10%胎牛血清(FCS)的DMEM为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的生长特点,MTT法测定细胞活性绘制生长曲线,取原代培养4~9d的细胞进行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培养细胞在24h内贴壁,约7~9d生长连成片状。细胞有多角形、大而扁平梭形和长梭形几种形态。生长曲线表明:培养细胞在前3天生长缓慢,第4天呈对数生长,第7天达高峰。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培养细胞来源于两种组织。结论 采用酶消化培养法,用胶原做基质饲养层,含10%FCS的低糖DMEM作为培养基,能将胎鼠牙胚细胞培养成活,并维持其细胞学特征。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经鼻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沙林染毒大鼠脑组织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沙林染毒模型,常规治疗后经鼻给予NGF或生理盐水,24 h后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梨状皮质区神经元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经鼻给予生理盐水的大鼠梨状皮质区可见较多变性、坏死的神经元,神经元数量[(404.75±25.17)个/mm2]明显减少(39.44%);而经鼻给予NGF组变性、坏死的神经元较少,神经元数量[(651.94±36.02)个/mm2]减少不明显.结论 经鼻给予NGF可以减轻沙林染毒大鼠梨状皮质区损伤程度.经鼻给予NGF有可能成为针对沙林所致脑损伤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3.
神经生长因子几丁质管修复兔面神经缺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几丁质管在修复兔面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在16只新西兰兔的两侧面神经上颊支上分别造成8mm缺损,左侧用管腔内注入NGF的几丁质管修复,右侧用自体神经移植修复作对照。术后8周和16周分别取8只动物进行电生理和组织学检查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术后8周,实验组的再生神经已通过近远中吻合口,神经纤维密集成束;术后16周,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增加,神经纤维束增粗,形态接近于正常神经。电生理检测和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神经传导速度和有髓神经轴突总截面积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NGF几丁质管可为免面神经缺损提供良好的修复环境。  相似文献   
94.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早期脑细胞△Ψm的变化。 【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n =6) ,HIBD组 (n =3 6,分为HIBD后 0、1、2、3、4h时间点组 )。予以右颈总动脉分离结扎后再置8%O2 低氧舱 2 .5h ;断头处死后分离左右大脑半球制成单细胞悬液 ,加入终浓度为 1μmol的罗丹明 12 3于 3 7℃避光孵育 45min后 ,以流式细胞仪测定△Ψm并计算左右大脑半球△Ψm比值。 【结果】 正常P7SD大鼠左、右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分别为 ( 18.2 1± 1.2 6)MFL和 ( 18.93± 0 .74)MFL ,右∶左比值为 1.0 6。HIBD损伤使双侧大脑半球脑细胞△Ψm降低程度更明显 ,其中HIBD后 0h时△Ψm右∶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2 4.5 %(P <0 .0 5 )。HIBD后 1~ 3h时间内 ,△Ψm稍有回升。HIBD后 4h时HI损伤侧△Ψm值及右∶左比值均出现第二次降低现象 ,且程度更重 ,其中右 :左比值比正常时降低了 3 4%(P <0 .0 5 )。 【结论】 HIBD早期脑细胞△Ψm出现两次降低 (初次及二次降低 ) ,分别发生在HI损伤 0h和 4h时 ,提示有关改善线粒体功能的治疗尽量在△Ψm出现第二次降低前应用  相似文献   
95.
鼠妇与潮虫的鉴别及中文名之商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6.
川芎嗪对荷瘤鼠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环磷酰胺对荷瘤鼠进行化疗,观察川芎嗪对其免疫功能影响,结果表明,川芎嗪对荷瘤鼠化疗所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具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可显著提高化疗荷瘤鼠T细胞转化能力,明显促进化疗荷瘤鼠NK细胞活性和IL一2产生的能力。提示川芎嗪可对抗或恢复肿瘤对化疗药导致的免疫抑制或免疫缺损,该结果回临床应用中药与化疗药物进行肿瘤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7.
敌鼠钠盐集体中毒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院于1988年3月27日至4月5日连续发现误食敌鼠钠盐浸拌大米(毒饵)集体中毒21例,现就中毒经过、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男16例,女5例。成人19例,儿童2例。年龄4~59岁。服毒至出现症状时间3~11天,服毒至就诊时间8  相似文献   
98.
为了解昌平区鼠密度变化情况,为科学灭鼠提供依据,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我们于2002-2006年连续对辖区内的居民住宅及周围环境的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材料中型铁板夹,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由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诱饵为油饼,市售。1.2鼠密度调查采用夹夜法。在昌平区13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337个村(居委会)随机抽取12个村(居委会)作为监测点,每月监测1个。室内每15m2布放1夹,室外每5m布放1夹,间距20~25m,晚布晨收,连布3d。每次不少于300夹次。2结果与讨论2.1鼠密度及鼠种组成2002-2006年共捕鼠204只…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建立人结肠鳞癌直肠鳞腺癌SCID鼠原位移植高转移模型,为探讨理想的治疗结肠癌肝转移和预防结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实验工具。方法 采用组织学完整的结肠癌手术标本植入SCID鼠结直肠(粘膜层)壁内,观察原位移植的成瘤、移植瘤的侵袭和转移及其形态学特征(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两株人结肠癌SCID鼠均获原位移植成功。人结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CS-HMN-1已传至19代,人直肠鳞癌SCID鼠原位移植模型HRSA-HMN-2已传至23代,共移植SCID鼠223只,其移植生长率和自发转移率及液氮冻存复苏成活率均为100%,移植瘤在结直肠内呈广泛原位侵袭性生长、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和全腹腔播散转移。并具有分泌CEA的功能。移植瘤细胞病理学和电镜观察、流式细胞仪DNA含量检测及染色体核型分析与瘤源人结直肠癌细胞完全一致。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两株人结直肠癌SCID鼠高转移模型完整地模拟了人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临床过程。为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和预防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方法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0.
神经活素对Pc12细胞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胎脑、颌下腺、肌肉组织中制备神经活素。其性能同脑活素一样:可促进Pc12细胞的突起生长,提高其胞浆内乳酸脱氢酶活性,电泳显示二者有相同的三条带。提示:神经活素有可能替代脑活素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