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2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8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9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3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83篇
外科学   639篇
综合类   575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90篇
  2篇
中国医学   306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22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33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51.
为比较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在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将60例病人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两组,分别采用镍钛记忆合金聚髌器(Niti-Patellar Concentrator NT-PC)(A组)和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B组)治疗,并对手术时间、术后骨折复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膝关节屈曲达到90°的时间、手术后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时间及术后的并发症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显示A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膝关节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膝关节屈曲达到90°和完全恢复的时间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早于B组,术后骨折复位比B组好(P<0.05),手术后无并发症.表明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NT-PC比改良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有更广泛的适应症与更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52.
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79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推拿结合中药熏洗治疗髌下脂肪垫损伤79例。疗程14~21日。结果:治愈29例,显效35例,好转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达96.2%。  相似文献   
53.
背景:下肢髋膝周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通常是针对髌股关节痛较为安全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但其所起的干预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目的:明确肌力训练与神经肌肉电刺激对髌股关节痛患者疼痛、下肢功能和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方法:招募37例髌股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肌力训练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19例,单纯肌力训练组(对照组)18例,进行为期6周、每周3次的干预训练。干预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和膝前痛量表评估患者膝关节疼痛等级和功能水平,应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与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跑步测试时膝关节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以重复测量的双因素方差分析(组别*时间)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较干预前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减小(P <0.001),膝前痛量表评分均显著提高(P试验组<0.001,P对照组=0.001);且试验组膝前痛量表评分在干预后高于对照组(P=0.001);(2)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跑步测试中的膝最大屈曲角度(P=0.011)、膝关节伸展力矩峰值(P <0.001)、内旋力矩峰值(P=...  相似文献   
54.
髌股关节病变是膝关节前区疼痛的重要原因之一,髌股关节运动轨迹异常是引起髌股关节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因此髌股关节运动轨迹一直是研究热点。用于描述髌骨相对于股骨的运动方式主要有外移、外翻以及外旋。从解剖学角度分析,决定髌骨运动轨迹的主要因素有股骨滑车关节面骨性几何学形态、股四头肌以及髌骨内外侧韧带结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结果。该文检索主要描述正常髌股关节运动轨迹的研究文献,就具体研究方法及髌骨外移、外翻及外旋运动轨迹进行汇总分析,发现在膝关节屈曲0°~90°范围内,髌骨相对于股骨总体表现为外移、外翻;在0°~30°范围内,髌骨相对于股骨先表现为内移,而后再持续外移。  相似文献   
55.
1.仰卧,舒张开背部,让背部贴在地板上,然后膝盖弯曲成90度,立起来。但要注意,腰不能离开地面或是向后反。如果无论怎样腰都会往上悬起来的话,可以在腰和地板之间加一个枕头。2.慢慢地向两边打开膝盖,这时候,跟动作1一样,注意腰部要保持紧贴着地面,不要浮起来。如果盆骨往左右两边晃动,或是要向后反起来的话,那么股关节和腰部就会感觉到疼痛,所以要慢慢做动作,不要勉强。  相似文献   
56.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是影响其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原因很多[1],临床处理也较为棘手.近年来,我院对3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伸直性僵硬患者采用针刀闭合松解术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骨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出现伸直性僵硬的患者3例,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65、68和70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无明显内外翻,关节周围轻度肿胀,皮肤温度正常;中立位0°法膝关节屈曲平均15 °受限;滕前正中切口已愈合,股四头肌萎缩,髌上囊处压痛(+)、质硬,内外侧髁处压痛(+),髌骨下及髌尖、髌韧带双侧、髌韧带胫骨结节止点处均有压痛.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关节假体位置正常,未见假体周围放射性透亮线和周围异位骨化.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下综合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病运动损伤科共收治髌股关节不稳236例248膝。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辅助下行梯度综合治疗。术前术后对患者行IKDC、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及Q角。结果成功随访218例226膝(91.9%),随访时间3~51个月,平均29.8个月。末次随访时拍摄髌骨轴位片,测量适合角、外侧髌股角、髌骨倾斜角、髌骨移位距离、髌骨外移距离分别为:(-4.1±3.2)°、(9.2±3.4)°、(3.7±2.1)°、(2.1±1.5)mm、(3.4±1.4)mm,测量Q角为(12.4±3.6),上述指标较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Kujala评分及IKDC分别为:(90.8±5.1)、(89.6±3.9)、(92.6±4.3),较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关节镜辅助下综合治疗髌股关节不稳定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8.
目的:观察钛镍合金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联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62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钛镍合金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进行内固定。结果62例患者6-8周全部达到骨折愈合,无关节强直,无镍钛聚髌器脱落。按照改良的Bostman疗效评估标准评估,优40例,良17例,差5例,优良率91.9%。结论钛镍聚髌器加克氏针和可吸收丝线荷包缝合内固定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特别是极粉碎性髌骨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快,痊愈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9.
<正>膝关节的周围有许多滑囊,多位于骨突与肌肉、肌腱与皮肤和肌肉与肌肉之间,滑囊的解剖与生理类似腱鞘与关节滑膜。正常情况下囊内存在有少许滑液,以适应膝关节活动,当有炎症或慢性劳损时,则渗出增多,出现肿胀、疼痛。髌上滑囊为膝部最大的滑液囊,位于髌底上方及股四头肌腱与股骨前面之间。为膝关节痛的常见病因之一。即往治疗髌上滑囊炎的方法主要是抽出髌上囊积液后再向滑囊内注射入肾上腺皮质激素,但疗效不佳且易复发,我科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