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8篇
  免费   1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93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54篇
临床医学   669篇
内科学   178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905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40篇
综合类   1367篇
预防医学   223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20篇
  7篇
中国医学   225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27篇
  2013年   219篇
  2012年   258篇
  2011年   301篇
  2010年   237篇
  2009年   228篇
  2008年   261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240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预防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的诊断及其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发生感染的12例临床资料。结果12例患者行脑脊液细菌培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奇异变形菌1例,粪肠球菌1例;经治疗后症状均明显改善,随访发现2例重度感染患者,感染控制后遗有癫痫、认知障碍和精神运动性阻滞等后遗症。结论颅内感染是脑积水分流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分流术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减少后遗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2.
实验性脑积水分流后脑顺应性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梗阻性脑积水犬模型,观察脑积水分流前、后及阻断分流后脑顺应性的变化。方法:随机将成年健康杂种犬18只分为2组。实验组(12只),向四脑室注入氰基丙烯酸凝胶诱导脑积水,诱导术后第8周,测量实验犬颅内压及其低压(5~15?mmHg)、高压(15~25?mmHg)时的脑顺应性,随后对脑积水犬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第10周再次测量分流后的颅内压和脑顺应性,并阻断分流管;第11周做颅内压和脑顺应性的最后测量。实验前和每次测量前,犬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照组(6只),仅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实验组MRI证实有10只犬形成脑积水。分流前的颅内压实验组(9.98±1.84)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3.82±1.19)mmHg,P<0.01;分流后颅内压恢复正常(4.28±1.25)mmHg,P>0.05,阻断分流管后很快恢复到分流前状态。高压时的脑顺应性在脑积水分流前、后和阻断分流后3个阶段是逐渐降低的[(0.065±0.008) ml/mmHg,(0.053±0.013) ml/mmHg,(0.032±0.005) ml/mmHg,P<0.05]。结论:犬梗阻性脑积水模型很适合脑积水的病理生理和治疗研究,脑顺应性下降可能是脑积水分流失败后呈急性恶化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的转归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约占全部脑卒中的5%~10%,其中85%出血原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脑积水作为SAH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患者明显的神经功能损害,加速病情进展甚至导致死亡。本研究主要针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急性脑积水的发生进行测查,并对其临床转归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对特发性正常颅压性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患者的认知障碍特征进行临床分析,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多个量表评价23例诊断为疑似iNPH患者的认知功能,对照组为15例性别年龄匹配、经磁共振明确无脑积水表现的病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价总体认知功能,Stroop色词测验评估执行功能,听觉词语学习测验评估学习和记忆功能,数字广度测验评估注意功能,改良Rankin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价整体生活能力。结果   本研究中iNPH患者(iNPH组)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评分[21.00 (11.00~25.00)]较对照组[28.00(26.00~29.00)]显著下降(P<0.01);Stroop色词测验中卡片A所耗秒数[59.60(33.60~97.70)]较对照组[32.00 (26.00~39.00)]显著延长(P=0.04),卡片A正确个数[50.00 (46.00~50.00)]较对照组(均为50个)显著下降(P=0.02),完成卡片B所耗秒数[106.00(59.20~227.60)]较对照组[46.00 (37.00~50.00)]显著延长(P<0.01),完成卡片A及B总耗秒数[177.70(90.00~279.40)]较对照组[75.00 (72.00~89.00)]显著延长(P<0.01),完成卡片C所耗平均秒数[206.60(99.50~237.10)]较对照组[88.00 (70.00~120.00)]显著延长(P=0.01);听觉词语学习测验中短延迟回忆平均个数,iNPH组(4.18±2.89)较对照组(6.29±2.14)显著下降(P=0.04),长延迟回忆个数[3.50(3.00~5.00)]较对照组[7.00 (6.00~9.00)]显著下降(P=0.01),线索回忆个数[1.50(0.00~4.00)]较对照组[5.50 (3.00~9.50)]显著下降(P=0.02),平均回忆总个数(即前5次回忆个数之和)[15.00(11.00~23.00)]较对照组[24.00 (20.00~37.00)]显著下降(P=0.04);数字广度测验中倒背得分(3.04±2.12)较对照组(4.15±0.99)显著下降(P=0.03);改良Rankin评分[3.00 (2.00~4.00)]较对照组(均为0分)显著增高(P<0.01);ADL评分[85.00(70.00~95.00)]较对照组(均为100分)显著下降(P<0.01)。结论  iNPH患者存在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执行功能障碍、记忆损害、注意损害及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85.
目的:统计短期及长期小儿脑积水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可调压分流管与固定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的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采用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72例,采用固定压力分流管治疗60例。观察短期并发症包括术后2个月内颅内感染、皮下积液、刀口延迟愈合;长期并发症包括2个月以后引流管堵管、过度分流及硬膜下积液。结果可调压分流管组与固定压分流管组在短期和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调压分流管组调节分流泵压力后部分症状好转患儿,可调压分流管组与固定压分流管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压分流管治疗小儿脑积水较固定压分流管术二次手术风险降低,可作为治疗小儿脑积水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86.
目的对应用侧脑室额角脐腹腔分流术对患有脑积水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82例脑积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平均每组41例。常规组患者采用临床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侧脑室额角脐腹腔分流术进行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脑积水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结论应用侧脑室额角脐腹腔分流术对患有脑积水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87.
黄鹏 《河北医学》2013,(8):1205-1207
目的:探讨YL-1型微创穿刺粉碎针在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运用LY-1型微创穿刺粉碎针治疗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3例和同期行侧脑室钻孔穿刺置管外引流术治疗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患者34例进行研究,将33例运用YL—1型微创穿刺粉碎针治疗者作为A组,行侧脑室钻孔穿刺置管外引流术者作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A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15.8±2.3)min、(8.5±3.1)rain,B组术前准备时间、手术时间分别为(89.3±12.3)min、(48.2±7.6)min,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为96.97%,并发症少,术后24hGCS评分较前提高(2.6±0.5)。结论:采用YL-1型微创穿刺粉碎针治疗急性梗阻性脑积水,术前准备和手术时间短,迅速缓解颅高压症状,为患者的后续治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术前CT多平面重建(MPR)模拟脑室-腹腔分流术的意义。方法对2013—2014年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12例行术前头颅CT螺旋扫描,将扫描数据于医学影像工作站行MPR,术前模拟脑室穿刺部位及路径,选择最佳穿刺点及穿刺方向,将模拟手术数据用于指导实际手术操作。结果 12例脑室穿刺一次性成功率及准确率均为100%,无穿刺道出血等并发症出现。结论术前CT MPR模拟脑室-腹腔分流术有利于指导手术,提高分流管位置准确率。  相似文献   
89.
侧脑室外引流对于治疗小脑梗死致脑积水已经公认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但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预后仍然存在争议。笔者对我们院近10 a来的52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22例,年龄36~74(平均62)岁;高血压病46例,颈椎病21例,糖尿病13例;入院时即昏迷  相似文献   
90.
何文杰  滑炎卿 《放射学实践》2018,(11):1221-1224
【摘要】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好发于老年人,是一组以步态障碍、认知功能障碍和膀胱功能障碍三联征为临床表现的综合征。随着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加深和影像技术的发展,iNPH影像学研究有了不少进展。而国内对该疾病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鲜有影像学方面的研究。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关于iNPH的脑室大小、脑脊液、脑白质纤维束等方面的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