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5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18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07篇
内科学   3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341篇
特种医学   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242篇
预防医学   3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1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粘连是最常见的腹部手术并发症,严重粘连会导致肠梗阻,甚则需要再次手术治疗,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目前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大量开展及防粘连材料的开发及应用,虽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未能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用于治疗腹腔粘连具有简便、安全、高效的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粘连作用。本文回顾了近年来相关文献,总结并归纳了中医药治疗术后腹腔粘连的多种机制,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腹腔粘连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在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5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34例脊髓髓内星形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超声辅助,分别将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分为超声组(前者44例,后者18例)和对照组(前者34例,后者16例)。对所有患者行门诊或电话随访,通过影像学复查和改良McCormick量表(MMS)分级评估肿瘤复发和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别比较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评价术中超声对肿瘤完全切除率的评估准确率。结果两组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性别、年龄、首诊症状、MMS分级及肿瘤累及脊髓节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线资料均基本一致。室管膜瘤的超声组和对照组患者肿瘤完全切除率[分别为97.7%(43/44)、91.2%(31/3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3/44)、11.8%(4/34)]及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率[分别为36.4%(16/44)、32.4%(11/3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组和对照组的星形细胞瘤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比例(分别为:0/18、2/16)和术后3个月脊髓功能恢复良好比例(分别为:3/18、2/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的肿瘤完全切除比例高[分别为16/18、9/16,P<0.05]、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中位PFS分别为84.0(67.5~100.5)个月、75.0(52.0~98.0)个月,P<0.05]。以增强MRI为标准,术中超声判断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全切除的准确比率分别为97.7%(42/43)、14/16。结论术中超声有助于实时、准确地判断脊髓髓内室管膜瘤和星形细胞瘤的肿瘤切除程度,且对星形细胞瘤的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T)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7例NMIB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三组:其中行传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23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TUERBT)患者设为观察A组(21例),行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患者设为观察B组(23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三组患者的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等手术并发症情况及术后二次活检阳性率和预后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B组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膀胱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膀胱刺激征及血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A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膀胱冲洗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膀胱穿孔、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B组的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及膀胱刺激征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观察A组(均P<0.05)。观察B组和A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活检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黏膜下注射分离技术辅助针状电极剜除术治疗NMIBT相比TURBT和TUERBT更加安全有效,且并发症较少,复发率低,设备门槛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猕猴双侧慢性不可逆性帕金森病(PD)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4只猕猴分别采用不同剂量(0.1 mg/kg/d和0.4 mg/kg/d)和不同频率(每天一次和隔天一次)及不同次数皮下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作PD模型,注射MPTP前后观察行为学表现并进行非人类灵长类PD评分量表(PPRS)评分。结果猕猴注射MPTP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PD症状,主要表现为倦怠、迟缓;继续给药PD症状会出现进行性快速加重导致后续动物因进食困难而死亡;若过早停止给药,则导致PD模型不稳定,动物症状可自愈。采用剂量为0.1 mg/kg/d的MPTP连续皮下注射14 d后,猕猴出现中度PD症状(PPRS评分为6~8分)时,改隔日注射一次,共4次,猕猴出现不可逆性PD症状,且可自主摄食并长期存活,是一个成功的模型。结论适量皮下注射MPTP可制作猕猴慢性、不可逆性、双侧PD模型,其更接近人PD的临床特征,且无需鼻饲喂养可长期存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特征和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4月至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98例椎管内外沟通瘤的临床资料。采取单纯后正中入路92例、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术中同期行脊椎固定术35例,其中椎板成形术25例,颈段侧块螺钉内固定术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85例,部分切除13例;经单纯后正中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率为78.3%(72/92),经颈外侧入路4例和前后联合入路2例肿瘤均全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神经鞘瘤77例,神经纤维瘤7例,脊膜瘤6例,节细胞神经瘤5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孤立性纤维瘤1例,脂肪瘤1例。所有病人术后随访6~84个月,平均47.6个月。临床症状改善89例,肿瘤复发4例,发生并发症7例。未行任何维持脊柱稳定措施的病人脊柱畸形发生率(17.46%)明显高于颈段侧块或胸腰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0%,P0.05)以及椎板成形术(4.00%,P0.05)。结论椎管内外沟通瘤可经不同手术入路手术全切肿瘤,其中骨质破坏严重者可通过椎板成形术或椎弓根及椎体内螺钉内固定植入术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减少术后脊柱畸形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黄章泷  雷霆  常宇 《心脏杂志》2018,30(2):240-243
活性氧簇(ROS)是一类含氧的自由基或者非自由基分子,具有非常高的生物化学反应活性,能够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脂质和DNA发生反应。ROS在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心脏疾病的发生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了解心肌细胞ROS的产生对心脏研究有积极意义。本文将综述心肌细胞ROS产生的位点及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雌激素(E2)对MCF-7乳腺癌细胞钙激活中性蛋白酶1(CANP-1)基因表达和CANP蛋白酶活性的影响、以及CANP活性在E2增强细胞存活力中的作用.方法 以MCF-7乳腺癌细胞为研究模型、采用RT-PCR法检测mRNA表达、蛋白印迹法观察CANP特异性底物FAK蛋白剪切、血清饥饿诱导细胞死亡、锥虫蓝染色及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存活力.结果 E2(10 nmoL/L)可明显刺激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CANP抑制剂则可显著抑制E2诱导CANP-1基因上调;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E2激活CANP活性及增加细胞存活力(14.3±4.9%,P<0.05),而CANP抑制剂可显著抑制E2诱导CANP激活以及细胞存活力增强(19.2±3.9%,P<0.05).结论 E2刺激MCF-7乳腺癌细胞CANP-1基因表达上调并增强CANP活性,后者可能参与介导血清饥饿时E2增强MCF-7细胞的存活力.  相似文献   
8.
廖声潮  黄玮  杨雷霆 《广西医学》2012,34(7):834-83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 显像对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颞叶癫痫的癫痫灶定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CT或MRI检查发现颞叶小病灶、有癫痫发作的21例患者,发作期间行18F-FDG PET显像及EEG检查,对比二者对癫痫灶定位的相符情况.结果 21例患者中,18F-FDG PET检查阳性19例,正常2例,其灵敏度为90.5%(19/21),特异度为84.2%(16/19).16例癫痫灶18F-FDG PET与EEG定位一致患者,行病灶及前颞叶切除术;2例18F-FDG PET未检出癫痫灶患者行单纯病灶切除术;3例癫痫灶为两侧颞叶患者,口服抗癫痫药物治疗.18例术后患者随访1~5年,癫痫发作完全消失12例,发作减少6例,总有效率为94.4%.结论 发作期间18F-FDG PET 显像对颞叶微小病灶并发颞叶癫痫癫痫灶的检出率较高,但PET显示的低代谢区比病灶及癫痫灶范围大,手术时尚需综合分析临床特点及EEG检查结果,进一步明确致痫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名2年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100名学生为PBL组,另100名学生为传统教学组;对PBL组学生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的认同度,学期结束时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结果:PBL组90%以上的学生能接受PBL教学法,认为PBL教学法能提高学习兴趣及综合分析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意识;PBL教学组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80分以上)多于传统教学组.结论:PBL教学法优于传统讲授法,可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切除手术治疗选择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37例垂体微腺瘤经鼻蝶显微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5~10mm29例,2~4mm8例。36例为功能性腺瘤,其中泌乳素(PRL)腺瘤1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13例,混合型腺瘤1例,生长激素(GH)腺瘤4例;无功能腺瘤1例。结果术后无功能性腺瘤1例头痛症状消失。PRL腺瘤和混合性腺瘤19例中泌乳7/7例停止,闭经10/13例恢复,其中3/5例不孕患者术后36个月内怀孕。库欣综合征13例中症状明显改善10例,无效3例。GH腺瘤4例肢端肥大现象均改善。结论垂体微腺瘤显微手术治疗应结合临床症状、内分泌检测和MRI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功能性垂体微腺瘤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手术安全,有效。其中PRL腺瘤手术效果明显,ACTH腺瘤手术应注意争取全切,必要时可考虑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