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2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94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2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73篇
内科学   9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9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459篇
预防医学   20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89篇
  2篇
中国医学   233篇
肿瘤学   2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36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为了利用无创性的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研究大脑半球代谢物的非对称性,本研究对56例正常成年人行磁共振波谱成像,主要对双侧大脑半球的4个解剖区域:额叶、颞叶、枕叶及顶叶的代谢物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进行测量,并以Cr为内参照物比较NAA和Cho相对含量(NAA/Cr、Cho/Cr)的侧别差异。结果表明:双侧额叶之间的NAA/Cr存在显著性差异,而Cho/Cr无显著性差异;在双侧颞叶之间,这2种比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双侧枕叶之间Cho/Cr存在显著性差异,而NAA/Cr无显著性差异;双侧顶叶之间的NAA/Cr存在显著性差异,而Cho/Cr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提示双侧大脑半球的代谢物存在偏侧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鹿茸多肽(Velvet antler polypeptides-VAP)对胎鼠脑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NSC)体外分化的影响。方法:从E12—14天的Wistar大鼠脑中分离扩增获得大量NSC后,加入不同剂量的鹿茸多肽刺激NSC分化,以含有10%小牛血清DMEM/F12培养基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加有5μg/L、10μg/L、25μg/L、50μg/L、100μg/L、200μg/L、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接触低浓度苯乙烯对线粒体DNA含量和微核率的影响,以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
  方法  招募上海某塑料生产企业接触苯乙烯的男性工人127名为研究对象,检测工作车间空气中苯乙烯浓度,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苯乙烯的尿中代谢物进行检测,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肌酐进行校正;按照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将≤ 0.000 9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低接触组,> 0.000 9~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纳入中接触组,> 0.001 4 mg/g(以肌酐校正)者则纳入高接触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检测工人外周血的线粒体DNA含量,通过胞质分裂阻滞微核实验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微核率。
  结果  工作场所定点采样显示环境空气中苯乙烯浓度低于1.2 mg/m3,尿中苯乙醇酸水平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为0.001 1(0.000 8,0.001 8)mg/g(以肌酐校正)。广义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低接触组相比,中接触组工人的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升高0.271(P=0.042);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每升高1个单位,mtDNAcn(自然对数转换后)降低0.227(P < 0.01)。泊松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微核率升高至原来的1.043倍(P < 0.001);尿中苯乙醇酸水平并非微核率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即使是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的苯乙烯接触亦可引起线粒体DNA拷贝数水平的改变,但未引起微核率的遗传毒性指标的改变,提示低浓度的苯乙烯可能通过氧化应激引起早期效应。
  相似文献   
34.
目的:研究建昌帮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差异代谢物和苷类分解产物还原糖的相对含量变化,为揭示该特色品种的炮制原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建昌帮砂仁陈皮制熟地黄的0~54 h炮制过程样品为研究对象,运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PLC-Q-TOF-MS)检测其次级代谢产物,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1 min,1%~3%B;1~10 min,3%~9%B;10~15 min,9%~12%B;15~22 min,12%~18%B;22~31 min,18%~24%B;31~35 min,24%~100%B;35~36 min,100%~5%B;36~40 min,5%~1%B;40~45 min,1%B),柱温40℃,进样量3μL,流速0.3 mL·min-1;运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在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扫描并采集MS数据,扫描范围m/z 50~1 250,利用PeakView 1.2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文献信息及化学成分数据库对砂仁陈皮制熟地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MS数据通过MarkerView 1.2归一化处理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找出差...  相似文献   
35.
背景:创伤性脊髓损伤在临床上主要依赖于量表评估与影像学检查,但对于损伤程度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局限性,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进行生物标志物筛选,对于估计病变范围、损伤与恢复程度以及开发新疗法具有重要意义。目的:使用代谢组学技术来表征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的代谢特征,探寻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及失调的代谢途径。方法:收集20例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观察组)和10例健康受试者(对照组)的血清和尿液样本,进行代谢物分析,然后利用多元变量统计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MetaboAnalyst软件进行代谢通路富集,应用logistic回归构建生物标志物组合模型,并分析其与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的关系。结果与结论:两组受试者的血清和尿液中分别检测出160种和73种具有显著差异的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显示,创伤性脊髓损伤后脂质代谢出现明显的紊乱,包括鞘脂类、亚油酸、α-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代谢以及糖基磷脂酰肌醇生物合成。识别出他索沙坦和葫芦素糖苷这组生物标志物,并且二者构成的代谢物组合在血清和尿液中的水平与ASIA分级存在相关性。由此可见,代谢组学技术为进一步理解创伤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筛选治疗靶点提供帮助。识别出的代谢生物标志物组合可能为评估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挖掘天葵非药用部位潜在的药用价值。方法:以天葵茎、叶、花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天葵茎、叶、花中共鉴定出16大类101个差异代谢物(DAMs),其中包含羧酸及其衍生物、有机含氧化合物、脂质、苯及其取代衍生物、生物碱、黄酮类、萜类、苯丙素类、酚酸类、核苷酸、有机盐、内酯、有机酸、内源性植物激素、氨基酸和13个其他物质。通过聚类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发现,天葵不同部位的DAMs代谢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主要代谢途径为苯丙氨酸代谢途径、ABC转运途径、氨酰-tRNA合成途径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途径。结论:通过天葵不同部位间DAMs的鉴定及其生物合成途径的分析,确定天葵茎、叶、花富含多种具有药用功效的代谢活性物质,可为天葵茎、叶、花的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7.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分析仙鹤草茎与叶中代谢物及其代谢通路差异,进一步阐明仙鹤草药效物质基础,促进仙鹤草合理开发利用。方法 取仙鹤草茎、叶新鲜样本,经液氮冷冻后提取代谢物,采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所得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并与数据库比对鉴定。结果 筛选并鉴定出105个具有明显差异的代谢物,其中茎与叶相比有34个代谢物上调、71个代谢物下调。差异代谢物共注释到62条代谢通路中。茎中叶黄素、天冬酰胺、胍丁胺及多种氨基酸等物质含量更高,氨基酸代谢更强;叶中酚酸类、黄酮类物质积累更为丰富,次生代谢更强。结论 仙鹤草茎与叶均含有丰富的药效活性成分,但叶的次生代谢更强,次生代谢物积累更为丰富,此差异或可为仙鹤草针对性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究百合地黄汤对抑郁症大鼠血清及粪便代谢组学的影响,筛选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方法:60只大鼠适应性饲养7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和应激组(50只),采用孤养和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应激刺激制备大鼠抑郁症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百合地黄汤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给予百合地黄汤后,采用糖水偏好试验和旷场试验进行药效学评价;收集大鼠粪便和血清,应用LC-MS方法对大鼠血清和粪便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方判别分析(OPLS-DA)和主成分分析(PCA),并联合t-test和变量投影重要性(VIP)筛选差异代谢物,应用KEGG数据库以及Metaboanalyst 5.0软件对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结果:与正常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糖水偏爱度和自主活动明显减少,给予百合地黄汤后,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明显减少,抑郁大鼠的糖水偏爱度和在旷场中的自主活动明显增加。在代谢组学分析中,血清中共筛选出苯丙氨酰苯丙氨酸、5,6-二氢尿苷、L-谷氨酰胺等13个差异代谢物和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以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10条代谢通路,粪便中共筛选...  相似文献   
39.
冠心病病情复杂而危险,并发症多,治疗困难,疗效差,病死率亦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综合治疗方法,但疗效并不理想。我院于1997年1月-1999年4月应用脑神经生长素(简称脑生素)治疗心律失常冠心病34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