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预防医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掌握上海市金山工业区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探索金山工业区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和监管的新模式, 维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权益。
方法 确定存在职业病危害企业后, 通过单纯随机抽样的方式, 选择87家企业, 调查企业的基本情况、管理机构和人员、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职业健康监护、培训等情况。
结果 被调查企业以小型企业为主(69家, 占79.31%), 经济类型以私营企业为主(56家, 占64.37%), 职业病危害风险较重企业64家, 占73.56%;粉尘、噪声、重金属、烃类、酯类、酮类、酸碱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广泛存在;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合格率为92.14%, 但65.00%的企业检测布点不合理或有遗漏; 接害人员总体检率为76.99%, 未发现职业病患者;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配置符合要求的企业60家, 符合率68.97%。
结论 金山工业区被调查生产企业存在着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缺失错漏、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不规范、职业卫生人员配置不足、职业健康体检率不高等问题。工业园区应改进职业卫生服务监管模式, 将技术服务支撑和职业卫生监管有效结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上海市嘉定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的风险程度, 为监管部门和企业职业病防治提供对策依据。
方法 采用模糊数学综合风险评价法, 对上海市嘉定区60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17年生产场所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评价不同岗位职业病危害风险。
结果 焊接、机加工、清洗整理、涂胶、涂装、橡塑、质控测试、铸造、组装岗位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评价总评分值分别为6.852、6.209、6.780、6.500、6.853、6.653、7.000、7.000、7.000, 评价等级均为Ⅰ级(优), 整个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总评分值为6.758, 等级也为Ⅰ级(优)。
结论 嘉定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化学性职业病危害总体处于较低水平。模糊数学综合风险评价法可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成为职业病危害接触风险评价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报告的职业性正己烷中毒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总结职业性正己烷中毒发病的一般规律、职业卫生管理及防治方法,为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检索电子文献数据库,收集1994-2013年间报道的1 262例职业性正己烷中毒病例资料,筛选并提取关键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96.7%中毒病例接触的正己烷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56.8%中毒病例来自皮革制鞋、玩具制造行业的刷胶工,80.5%劳动者未佩戴任何个人防护用品,84.8%工作场所未配置任何防护设施。64.3%正己烷中毒患者接触时间在3~15个月。神经肌电图在目前中毒的诊断和评估中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无特效解毒剂,以对症治疗为主,神经营养因子药物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平均病程234.5 d,轻度患者平均治疗时间短于中度和重度患者(U=8 240.5、3 578.0,P<0.05),中度和重度患者治疗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4 588.5,P>0.05)。经治疗后75.6%患者痊愈。 结论 患者中毒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的多发性周围神经病,恢复时间较长,但预后较好。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正己烷中毒,需要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强预防控制和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正己烷作为溶剂在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已导致职业性中毒的发生。慢性正己垸中毒事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该文介绍了正己烷职业中毒机理、检测、生物标志物及诊断治疗等近年来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职业性正己烷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的特征,明确肌电图表现改变在正己烷中毒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某电子企业2009年9名正己烷中毒患者进行深度调查,收集工人的职业吏并对接触毒物进行鉴定,所有患者进行神经专科检查和定期神经肌电图检查,观察中毒患者神经肌电表现的特征。[结果]9例患者都有确切的正己烷接触史,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肌肉自发电位增多,收缩时相位异常,神经传导速度下降(P〈0.01).远端潜伏期延长(P〈0.01),波幅下降(P〈0.05o经营养神经对症处理辅以运动锻炼治疗后9例患者均有好转(P〈0.05o[结论]正己烷慢性中毒患者神经肌电图表现为周围神经受损,运动神经较感觉神经严重,入院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先于神经肌电图改变,在评价恢复程度时应更注重临床表现而不导神终肌电检查。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丝蛋白(NF)作为正己烷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的意义,研究人员将大鼠经口正己烷亚慢性染毒,通过特异性症状和病理检查进行验证外周神经损伤,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MBP、NSE、NGF、NF的水平。结果显示正己烷染毒大鼠出现了典型的多发性外周神经病的症状,病理检查证实神经损害。血清中NSE、NF在分别在染毒1周、2周含量开始明显上升,P<0.05,最大上升幅度分别  相似文献   
7.
GBZ 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发布,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从国外系统性职业接触评估方法的角度,以美国工业卫生协会(American Industrial Hygiene Association,AHIA)职业接触评估与管理策略和日本《化学物质个人接触监测指南》为例,探讨新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给我国职业卫生工作带来的新思路、新变化,认为需要有配套的指导规范文件尽快出台,以促进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根据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和检测结果,分析石材行业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为行业监管提供参考建议。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上海市120家建筑石材加工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现状调查,检测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并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结果 涉及矽尘(50%<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80%)作业岗位均为高度危害作业,涉及大理石粉尘作业的岗位危害程度较轻;水磨岗位危害程度较轻,而干磨、切割和拉锯岗位的危害程度较重。 结论 上海市石材加工企业粉尘危害严重。应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合理设置防护设施,以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监管部门应制定石材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治措施规范,并加强监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元特异性烯化酶(NSE)、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丝蛋白(NF)作为正己烷外周神经系统损伤的早期效应标志物的意义。[方法]选取56只清洁级SD大鼠分为0、104、417、1667mg/(kg·d)剂量组,经口亚慢性给予正己烷,染毒18周,通过特异性症状和病理检查验证外周神经损伤情况,同时检测大鼠血清中MBP、NSE、NGF、NF的水平。[结果]正己烷染毒大鼠出现了典型的多发性外周神经病的症状,病理检查证实神经损害。血清中NSE在染毒1周含量即开始明显上升,P〈0.05,最大上升幅度为122.94%;血清中NF在染毒2周开始含量明显上升,P〈0.05,最大上升幅度为193.35%;大鼠血清中MBP水平、血清NGF水平仅在个别时间点有改变。步态评分与血清NSE、NF、NGF、MBP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08(P〈0.05)、0.595(P〈0.05)、-0.284(P〉0.05)、0.179(P〉0.05);以NSE和NF计算出来的正己烷毒效应基准剂量(bench mark dose,BMD)、基准剂量可信区间下限(bench mark dose lower confidence limit,BMDL)分别约为150、105mg/(kg·d)。[结论]正己烷致大鼠神经系统损伤的敏感性指标以血清NSE、NF灵敏度最高,浓度上升早于动物步态症状的出现,改变幅度大,可作为较好的正己烷毒效应标志物;血清NGF、血清MBP作为正己烷毒效应标志物的意义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分析某区10年间新发的119例尘肺病例,了解尘肺病例的发病特征,为预防和控制尘肺提供实践依据。方法收集和整理某区10年间收到的尘肺病例职报卡,将职报卡上的内容录入EpiData3.1数据库,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某区10年间新发尘肺病例119例,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2例。发病人数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铸工尘肺、矽肺和电焊工尘肺。男性尘肺患者的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50.95±13.47)岁,女性尘肺患者发病年龄集中在50~60岁之间,平均发病年龄(59.50±11.37)岁。约有四分之一的尘肺病例是在退休后被诊断的。男性平均接尘工龄(19.73±11.37)年,女性平均接尘工龄(16.60±9.55)年。有3个企业的累积尘肺病例多于10例。结论某区历年均有新发尘肺病例,其中发病人数较多的是铸工尘肺、矽肺和电焊工尘肺,尘肺病例仍是严重威胁工人健康最常见的职业病。尘肺病例的发病年龄均集中在40岁以后,最短平均接尘时间为16.60年,并且尘肺病例的发生有明显的企业集聚现象。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尘肺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