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7篇
  免费   534篇
  国内免费   749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800篇
妇产科学   100篇
基础医学   50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432篇
内科学   509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243篇
特种医学   895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518篇
综合类   3570篇
预防医学   752篇
眼科学   7篇
药学   1120篇
  9篇
中国医学   550篇
肿瘤学   68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65篇
  2022年   193篇
  2021年   274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50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66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479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714篇
  2010年   610篇
  2009年   726篇
  2008年   811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766篇
  2005年   836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666篇
  2002年   525篇
  2001年   441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91篇
  1998年   214篇
  1997年   203篇
  1996年   194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09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66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建立高原(海拔3800m)实验模型(TBSA30%,Ⅲ度),随机分为延迟、即时复苏组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于伤后1、6、12、24、72h及7d取材。兰州地区取相等数量动物重复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脑组织中AMP、ADP、ATP的含量,并计算能量负荷。结果:能量负荷在高原正常对照组与兰州地区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高原烧伤后脑组织能量负荷与对照组相比均降低,即时复苏组伤后早期即出现显著变化(P〈0.01),伤后72h开始恢复,伤后7d差异无显著,延迟复苏组伤后7d仍星显著差异(P〈0.01)。与即时复苏组比较伤后6~24h无显著差异,伤后72h~7d呈显著性差异(P〈0.01)。高原地区各时相点与兰州地区比较,EC值均降低,除即时复苏组6h外,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海拔高度严重烧伤延迟复苏大鼠脑组织能量负荷的改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42.
目的 评价丽珠脑力隆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对经临床和颅脑CT扫描确定为脑损伤的 5 8例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 ,比较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简易智能评分。 结果 丽珠脑力隆配合高压氧治疗前后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的百分数 ( 4 4 4± 16 6)及简易智能评分差值的百分数 ( 4 8 2± 14 4)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脑力隆、单独采用高压氧及一般性治疗 (P <0 0 5 )。故可认为丽珠脑力隆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神经损伤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3.
脑缺血再灌注与线粒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锐  成学恭  李光来 《医学综述》2002,8(7):417-419
线粒体是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而敏感的重要细胞器。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 ,而线粒体异常往往会引起其他细胞器和整个细胞的变化 ,从而加重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缺血伴随着线粒体功能障碍已经有线粒体呼吸活性检测所证明。短时间的缺血 ,观察到选择性的易受损区域线粒体功能障碍 ,经过长时间的缺血后 ,其他区域的线粒体也出现异常。但是 ,线粒体是细胞死亡的原因还是其结果尚未知晓。本文通过综合目前对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并充分结合缺血再灌注实验中鼠脑线粒体的变化 ,详尽阐述了其机制 ,力求寻找防治缺血再灌注脑损伤…  相似文献   
44.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危急症状,特别是婴幼儿,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脑损伤。故发生惊厥时首先在止痉,然后再用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45.
利多卡因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继发性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重度颅脑损伤后SAH患者60例(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治疗组(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患者均进行GCS评分、颅内压(ICP)测定以及头部CT、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经颅多普勒(TCD)检查。结果利多卡因治疗7d后即出现颅内压降低、挫伤脑组织血流供应改善、脑水肿减轻,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GCS评分在利多卡因治疗7d、14d后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早期静脉注射利多卡因能明显减轻颅脑损伤后SAH继发性脑组织损伤的程度,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建立单侧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IBD)动物模型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对HIBD的影响和可能机制。 方法 选择健康 7日龄Wistar大鼠 12 0只 ,建立HIBD模型 ,随机分成假手术组、HIBD组、HIBD后 0 .2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RH IGF 1组 )、0 .0 6 6mg/kg人基因重组IGF 1干预组 (SRH IGF 1组 )及盐水对照组 (对照组 )。各组按观察时段进一步分为 2 4、4 8、72h组 ,每组 8只。各组于规定时刻观测脑形态学改变、谷氨酸 (Glu)含量、凋亡细胞计数、Bcl 2蛋白表达。 结果  (1)HIBD 4 8h组Glu(116 2 .2± 10 8.1)mg/kg ,较假手术组(75 0 .9± 5 3.4 )mg/kg明显升高 (P <0 .0 5 ) ;HIBD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7.6± 1.9) % ,4 8h(12 .6±1.2 ) % ,72h :(13.8± 0 .9) % ],较假手术组 [2 4h(2 .0± 0 .2 ) % ,4 8h(2 .0± 0 .3) % ,72h(2 .0±0 .2 ) % ]明显增加 (P均 <0 .0 5 )。 (2 )与对照组相比 ,RH IGF 1组脑组织病变减轻 ;干预 4 8h组Glu[SRH IGF 1组 (781.4± 5 4 .2 )mg/kg ,RH IGF 1组 (74 0 .5± 4 6 .6 )mg/kg],较对照组 (112 6 .6± 4 8.0 )mg/kg明显降低 (P均 <0 .0 5 ) ;RH IGF 1组凋亡细胞计数 [2 4h :(3.6± 0 .9) % ,4 8h(8.2± 2 .2 ) % ,72h(9.4± 1.4 ) % ],较对  相似文献   
47.
脑出血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血肿的压迫造成脑组织直接受损及其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伤。临床治疗首要原则为清除血肿及减轻脑水肿。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因其创伤小、操作简单、不用全麻、床旁即可操作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现将2001年6月~2004年5月收治的行锥颅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的54例脑出血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8.
额、枕部直接冲击导致中脑损伤的力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额、枕部直接冲击造成中脑应力响应,探讨颅脑直接冲击导致脑干损伤的力学机制。方法构建头颅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计算额、枕部直接冲击损伤,分析中脑上、下交界面节点应力分布,总结中脑应力响应。结果中脑-间脑界面在冲击初始阶段,2ms即出现应力增高,中脑-桥脑界面应力升高开始于冲击后期(10ms),两交界面节点应力在冲击时程中均持续升高,额部冲击比枕部冲击在中-间脑界面造成的应力峰值高。结论中脑在颅脑直接冲击伤的致伤机制中占有突出地位,中脑的应力改变可解释脑震荡的意识障碍及部分原发脑干伤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9.
高压氧早期干预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预防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可行性,为新生儿重度窒息脑损伤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将符合重度窒息标准的86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5d。仔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意识、肌张力、原始反射变化及惊厥情况,并于开始治疗后5d做脑CT检查。结果 治疗5d时对照组意识障碍、原始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方面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治疗后3-7d内对照组惊厥发生率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显示两组脑水肿改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11,P〈0.05)。观察组在治疗后的随访中未发现副作用。结论 高压氧早期干预治疗可明显改善重度窒息脑损全国各地新生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0.
放射性脑损伤是放射治疗的严重的并发症,其与脑肿瘤复发的鉴别诊断非常困难,目前主要依靠影像学诊断,核磁共振弥散加权像、磁共振波谱、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体层显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等被认为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的帮助,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最终确诊依赖标本的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