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老年期发生的以进行性痴呆为特征的脑变性疾病 ,最初多表现为记忆力下降 ,之后出现计算力、定向力、判断理解力、注意力、语言、性格、情感等障碍 ,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社会生活能力 ,晚期生活不能自理甚至卧床死亡 ,整个病程大约为 6~ 12年。临床根据其发病年龄及有无家族倾向一般可分为 3型 :(1)早发家族性AD(有家族史 ,发病年龄≤ 6 5岁 ) ;(2 )晚发家族性AD(有家族史 ,发病年龄 >6 5岁 ) ;(3)散发性痴呆 (无明显家族倾向 )。目前AD的病因学研究表明 :AD病因具有多源性 ,其中遗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现在已…  相似文献   
2.
内皮素(Endothelin,ET)是1988年由日本Yanagisawa等学者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的一种血管肽[1],是迄今所知效应最强、持续时间最久的血管收缩物质。本文观察了77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变化,并就其与糖尿病及其微血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丽珠脑力隆配合高压氧治疗对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方法 ,对经临床和颅脑CT扫描确定为脑损伤的 5 8例患者分为一般治疗组和特殊治疗组 ,比较两组病例的神经功能评分与简易智能评分。 结果 丽珠脑力隆配合高压氧治疗前后 ,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差值的百分数 ( 4 4 4± 16 6)及简易智能评分差值的百分数 ( 4 8 2± 14 4)明显高于单独应用脑力隆、单独采用高压氧及一般性治疗 (P <0 0 5 )。故可认为丽珠脑力隆配合高压氧治疗对神经损伤功能的恢复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4.
背景:脑卒中后不仅导致躯体残疾,而且伴随心理损害时常发现抑郁、焦虑症状混合并存,无论焦虑症状是原发的还是继发的,在常规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均应同时应用药物治疗焦虑,抑郁症状。目的:探讨合并与不合并应用抗抑郁剂及应用不同抗抑郁剂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及焦虑、抑郁症状的疗效。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双盲实验。单位: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精神科和神经内科。对象:选择1999-07/2002-12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伴有焦虑、抑郁性精神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帕罗西汀组、丙咪嗪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年龄41~72岁。方法:在急性期抢救治疗一两周后,意识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理解功能障碍,对照组常规治疗原发病及康复训练,帕罗西汀组在此基础上,同时服用帕罗西汀20mg/d,丙咪嗪组在此基础上,服用丙咪嗪50~150mg/d,共治疗12周,各组患者在治疗2,4,8,12周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汉密顿焦虑量表(14项)评分。焦虑、抑郁症状疗效评估:按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的减分率判断,减分率:痊愈>75%;50%≤显效<75%;25%≤进步<50%;无效<25%。神经功能疗效标准: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减少90%~100%;显著进步:评分减少46%~89%;进步:评分减少18%~45%;无效:评分减少17%以下或病情恶化。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②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③各组患者抑郁症状疗效及神经功能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④不良事件及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组中途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3例,丙咪嗪组由于副反应中途脱落3例,进入结果分析83例。①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治疗2,4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评分值变化较大(P<0.01),8,12周渐趋缓慢(P<0.05);治疗后帕罗西汀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自理程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丙咪嗪组与对照组及帕罗西汀组与丙咪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恢复情况:治疗后2,4,8,12周帕罗西汀组与丙咪嗪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0.001)。治疗12周后帕罗西汀组和丙咪嗪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帕罗西汀与丙咪嗪对焦虑、抑郁症状有效率为86.6%及85.1%,明显优于对照组(46.6%),帕罗西汀、丙咪嗪和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89.6%,70.3%;56.6%,帕罗西汀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丙咪嗪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焦虑、抑郁及神经功能恢复需合并抗抑郁剂干预,帕罗西汀与丙咪嗪抗焦虑、抑郁疗效相同,前者副作用小,依从性好,对神经功能恢复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内皮素(ET)是1988年日本Yanagisawa等学者首先从猪主动脉内皮细胞分离、纯化的一种血管收缩物质[1],近年来研究发现有许多病理情况下其血浆质量浓度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内源性致病因素[2]。本文观察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ET质量浓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支架术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支架术治疗症状性MCA狭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探讨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在并发症防治中的意义。方法对26例症状性MCA狭窄患者行支架术,手术患者均实施规范的围手术期管理,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发生率。结果手术成功率92.4%(24/26),术后造影显示MCA狭窄程度由术前的78%下降至不到10%。围手术期有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血管痉挛1例,血管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1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死亡1例。其中血管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形成与围手术期管理不善有关。结论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成功率高,疗效确切;规范化围手术期管理对于防治支架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避免绝大多数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更安全。  相似文献   
7.
散发性脑炎自70年代初至目前有逐年增多的趋向,成为我国多发、常见的神经系统疾患之一。本文介绍我科85年7月至87年9月住院的40例散发性脑炎,并分析其临床、CT、EEG、CSF的变化。自我院85年7月引进CT以来,为观察散发性脑炎的CT变化提供了条件,同时此类情况报道甚少,为了提高散发性脑炎的诊断率,故结合文献予以讨论。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全组40例系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从1.5—60岁,平均19.6  相似文献   
8.
甘肃地区一遗传痉挛性截瘫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中国甘肃地区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痉挛性截瘫家系致病基因的初步定位研究.方法:用常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痉挛性截瘫的3个基因区域内的10个微卫星位点D14S264、D14S75、D14S69、D14S266、D14S66、D2S2347、D2S2255、D2S2351,D15S128、GABRB3对该家系致病基因进行等位基因共享分析及连锁分析.结果:该家系致病基因在SPG4基因区域的D2S2351位点连锁(θ=0,最大LOD值为2.71).结论:该家系致病基因在SPG4基因座,疾病基因是spastin.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抑郁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94例首次出现脑出血或脑梗塞单一病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检测。结果抑郁症发病率:大脑半球皮质病变高于皮质下病变(发病率分别为43.65%与28.26%);大脑半球前部病变高于大脑半球后部病变(发病率:额叶为65.38%,颞叶为38.84%,顶叶为26.92%,枕叶为0%);左半球病变高于右半球(发病率分别为53.03%与30.77%);神经功能缺损重度者高于中、轻度者(分别为46.43%、37.25%、12.94%),均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脑部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临床医生应重视易患因素,早期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将有助于卒中患者的心理与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9岁,于2年前玩耍时突然诉说“害怕”,紧抱其母,随之意识不清,头眼向右偏斜,四肢强直-阵挛样抽搐,持续5~6分钟缓解,以后常有类似发作。近来因停药致癫痫频繁发作。家族中无舞蹈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