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9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04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169篇
综合类   222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5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患者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血糖谱的特点,探讨CGMS在胰岛素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CGMS对6例经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患者(胰岛素瘤组)进行连续3 d的血糖监测,分析CGMS的平均血糖水平(MBG)、M-valueof Schlichtkrull(M-value)、血糖分布频率及低血糖事件,监测结果与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低血糖患者(糖尿病组)及6例正常糖调节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胰岛素瘤组M-valu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MBG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M-value及MBG均高于胰岛素瘤组及对照组(P<0.05或P<0.01)。②6例胰岛素瘤患者CGMS监测期间共发生36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3.6 h/d,其中21次(58.3%)发生于夜间;5例糖尿病患者共发生7次低血糖事件,持续时间为0.17 h/d,其中4次(57.1%)发生于夜间。③对照组99.2%的血糖波动于3.9~7.8 mmol/L;胰岛素瘤组血糖2.8~3.9mmol/L及≤2.8 mmol/L的分布频率均显著高于糖尿病组(P<0.01),而7.8~11.1 mmol/L及≥11.1 mmol/L的分布频率则低于糖尿病组(P<0.05和P<0.01)。结论CGMS可进一步分析低血糖的时间分布、类型及原因,结合M-value等血糖参数,有助于胰岛素瘤诊断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
胰岛素瘤21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瘤也称胰岛β细胞瘤,是由胰岛β细胞形成的具有分泌功能的肿瘤.胰岛素瘤主要是合成和分泌过多的胰岛素,引起低血糖症状反复发作.由于部分症状酷似精神和神经疾患,容易被误诊为精神病、癫(癎)等.我院1977年1月至2006年7月共收治胰岛素瘤21例,现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3.
胰源性低血糖的外科诊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胰源性低血糖症的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山医院1973.1 ̄199.2收的50例胰源性低血糖症的术前定位检查和术后复发原因。结果 典型的Whipple三联征,发作性的血糖降低与血清胰岛素、C-肽的反向和或高有助于功能性胰钫 瘤的定性诊断。术前辅助检查如B超、CT和DSA诊断准确率分别为27.8%、46.4^和68.8%。术中血糖监测加以仔细仍联合B超检查对探查和切除功能性胰岛素瘤有重  相似文献   
44.
45.
目的 探讨胰岛细胞瘤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年1月到2006年1月收治的7例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检查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组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胰岛素瘤4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3例.肿瘤位置:胰头1例,胰颈1例,胰头颈交界处1例,胰颈体交界处1例,胰尾3例.7例均施行手术治疗,行胰体尾 脾切除术1例,胰尾 脾切除术2例,肿瘤局部切除术4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术后血糖上升为5.5~11mmol/L,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者术后腹痛症状消失.7例均治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结论 胰岛细胞瘤主要是胰岛素瘤和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可行单纯肿瘤切除或胰腺部分切除.  相似文献   
46.
胰岛素瘤是一种少见的胰岛β细胞的肿瘤,本院1991~1997年,共收治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例胰岛素瘤中男2例,女4例。年龄40~56岁,平均48.5岁。病程0.5~5年,平均2.4年。良性5例,恶性1例。临床表现均有反复发作的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低血糖表现,缓解方式有休息、进食糖或静脉给予葡萄糖。出现癫癌症状的有2例,记忆力明显下降2例,智力下降1例,肥胖2例。1.2实验室检查空腹时有3例血糖低于正常值2.8±0.5mmol/L(正常值3.33~6.61mol/L)发作时血糖6例均低于2.78mmol/L为1.980.5mmol/L,空腹时3…  相似文献   
47.
为防止胰岛素瘤的误诊、漏诊、误治,对近13年来共收治的11例进行临床分析。本病临床表现以神经精神症状为突出,个体差异大而又少见,往往因缺乏警惕而误诊。长期误诊误治后果严重,故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48.
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例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患者,采用5-FU、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IL-2的化疗方案进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2例患者还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共2~8个疗程.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显效2例、有效7例;影像学疗效评价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 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9.
王斌  辛世杰 《人民军医》1999,42(1):19-20
胰岛素瘤占胰岛细胞肿瘤的70%~75%[1],并非罕见。1976~1992年,我院共收治41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就其诊断与治疗的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16~66岁,平均42岁。肿瘤直径0.7~2.5cm,均为良性。单发36例,多发5例。肿瘤位于胰头12例(29.3%),钩突处3例(7.3%),体部11例(27.1%),尾部15例(36.6%)。40例有Whipple′s三联征,9例伴精神神经症状,如抽搐、言语不清、记忆力减退、运动失调、偏瘫等。1.2 手术方式 肿瘤摘除36例,胰尾切除3例,体尾加脾切除2例。1.3 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切除肿瘤后患者…  相似文献   
50.
经动脉钙剂刺激试验术前定位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评价经动脉钙剂刺激试验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的诊断作用。方法:对16例临床颖为胰岛素胰腺B超和CT检查均阴性的患者,术前应用经动脉钙剂刺激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ASVS)的方法进行肿瘤定位。经各供胰动脉分别注射葡萄糖酸钙,在注射前及注射后30,60,90,120,150s分别取2ml肝静脉血测定胰岛素。动脉刺激后血胰岛素水平的峰值超过基础值2倍以上,则确定肿瘤位于该动脉供应的胰腺区域,结果:16例患者,手术和病理证实孤立胰岛素瘤12例和胰岛细胞增生1例,除1例胰岛素瘤外,ASVS对肿瘤均做出了准确定位,另3例经手术探查或随访排除胰岛素瘤,ASVS结果亦为阴性。因此ASVS术前定位胰岛素瘤或胰岛细胞增生的敏性为92.3%(12/13),特异性为100%(3/3),准确性为93.7%(15/16)。结论:经动脉钙剂刺激肝静脉取血测定胰岛素的方法安全准确,适用于其他影像学检查阴性的胰岛素瘤的术前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