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23篇
中国医学   2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脑炎是由NMDAR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脑炎,常以发热、头痛为前驱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行为异常、癫痫发作、意识水平下降或昏迷。隐球菌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真菌感染,其在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病,常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抗NMDAR脑炎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目前尚未见相关报道,本文对作者医院收治的1例抗NMDAR脑炎并发隐球菌性脑膜炎病例进行报道。1病例报告患者女,60岁,因“头痛6个月,头痛加重伴有精神行为异常1个月”于2018-08-08入作者医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老年患者基于流程化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下进行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探讨此模式对此类患者监测成功率及主动配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9月-2019年9月因疑似癫痫、脑炎等疾病需在遂宁市中心医院接受VEEG监测的患者118例进行研究(患者年龄61~73岁;男54例,女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59例。A组行常规护理,B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基于流程化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监测成功率、负性情绪、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B组脑电监测总成功效率为86.44%,显著高于A组的76.27%(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但B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B组患者主动配合率、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基于流程化沟通模式的健康教育较常规护理能显著提高老年患者VEEG监测成功率,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主动配合率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专家问卷调查得出热秘证各症状对中医证候的重要程度,以便提取证候的主症与次症,为下一步问卷及后续热秘证证候标准化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德尔菲专家问卷法及数理统计分析对30名专家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均数大于4,变异系数小于0.25的症状有5个,如大便干结;均数小于3,变异系数大于0.3的症状也有5个,如食欲不振;其他症状均数在3与4,变异系数0.25~0.38。结论:大便干结、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困难、排便时间延长、苔黄或黄燥认为对证候非常重要,是主症的备选项;而食欲不振、面红、身热、烦躁、少眠非构成热秘证的重要症状,将列为下轮问卷删除备选项,其他症状重要性类似于次症,将在下一轮调查中进一步明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精氨酸刺激后胰岛素原(PI)释放的变化及其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1月至2003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的106例T2DM患者及35名正常糖耐量(NGT)健康对照者行精氨酸刺激试验,分析比较精氨酸刺激试验后PI及其增值(ΔPI)和PI/[真胰岛素(TI) PI]的变化。结果(1)T2DM组精氨酸刺激后各时间点PI、PI/(TI PI)值显著高于NGT组(P均<0.01),其PI在2min时达峰值,随后呈逐渐下降趋势。(2)不同空腹血糖(FPG)的T2DM患者各时间点PI、PI/(TI PI)分析显示FPG2组(7mmol/L≤FPG<9mmol/L)和FPG3组(FPG≥9mmol/L)明显高于FPG1组(FPG<7mmol/L,P均<0.05)。结论精氨酸刺激后PI“不成比例”增加是T2DM患者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的重要表现之一,因此在比较T2DM与NGT人群胰岛B细胞功能时应测定TI以减少PI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治疗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0例复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蚓激酶肠溶胶囊。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血凝( PT、TT、APTT、Fib)及指标的变化,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组血液流变学、血凝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蚓激酶肠溶胶囊明显减少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未增加出血风险,作为复发脑梗死治疗药物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技术及新材料的进步,血管内治疗已成为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宽颈动脉瘤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致密率低,复发率高,疗效不佳,尤其是动脉瘤颈/体比>1.5的宽颈动脉瘤效果较差[1].近年来,应用血管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可使宽颈动脉瘤得到有效的治疗.我们采用颅内专用自膨式Enterprise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0例,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及西格列汀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普通饲料,NC组)及高脂组40只(高脂饮食,HF组),喂养8周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比较后证实HF组NAFLD模型成功建立。继将HF组分3组:二甲双胍干预组(HF+M,10只)[加二甲双胍500 mg/(kg·d)]、西格列汀干预组(HF+XI,10只)[加西格列汀10 mg/(kg·d)]及高脂组(HF1,10只)(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末处死,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均可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5),减少TC、TG、FFA含量,FBG、肝脏TG含量及HOM A-IR(P<0.05);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下调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量,上调FGF21 mRNA表达量(P<0.01),而西格列汀可同时降低肝脏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表达量(P<0.01)。结论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减少肝脏TG含量,但西格列汀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二甲双胍明显,而二甲双胍减轻HOM A-IR强于西格列汀;同时,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影响肝组织SREBP-1c与FGF21 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脑血管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三大疾病之一,是成人致残的主要病因,其中以缺血性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最大.约25%的缺血性卒中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系统,最常见的狭窄部位为椎动脉从锁骨下动脉发出的开口处[1].  相似文献   
9.
目的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药外治法在治疗癌性疼痛方面的作用较为显著,本文拟通过小样本的临床试验,初步探讨中药止痛贴对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瘀血阻络证的骨转移癌痛患者48例,其中癌症骨转移伴轻度疼痛与中重度疼痛病例各24例,随机分为中药止痛贴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连用7天。结果轻度癌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数学评价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静止)分别下降(1.500±1.167)和(0.168±0.577)分,NRS评分(运动)分别下降(2.083±1.379)和(0.583±1.379)分,镇痛满意度分别提高(1.833±0.825)和(0.333±1.231)分;中重度疼痛患者用药后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疼痛NRS评分下降程度、镇痛满意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吗啡用量分别减少(63.274±12.235)和(86.143±30.219mg),爆发痛减少(0.416±0.923)和(1.600±1.174)次,经统计学处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镇痛效果方面明显优于安慰剂组(P>0.05)。结论中药止痛贴在治疗骨转移癌痛方面有明显优势,能增强吗啡的止痛效果,减轻吗啡的用量,同时减少疼痛发作次数,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癌痛“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医脏腑、经络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癌痛—心(生理病理)—脏腑经络的联系入手,阐述癌痛从心论治的思路。论述癌痛可以从心论治,是对癌痛治疗方法的一种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