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07篇
  免费   4251篇
  国内免费   3533篇
耳鼻咽喉   307篇
儿科学   338篇
妇产科学   312篇
基础医学   4162篇
口腔科学   241篇
临床医学   16188篇
内科学   5213篇
皮肤病学   156篇
神经病学   2352篇
特种医学   2762篇
外国民族医学   61篇
外科学   2528篇
综合类   14482篇
预防医学   9594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5466篇
  130篇
中国医学   6879篇
肿瘤学   432篇
  2024年   705篇
  2023年   2433篇
  2022年   2237篇
  2021年   2695篇
  2020年   2610篇
  2019年   2302篇
  2018年   1111篇
  2017年   1680篇
  2016年   1946篇
  2015年   2099篇
  2014年   3519篇
  2013年   3342篇
  2012年   4317篇
  2011年   4447篇
  2010年   4004篇
  2009年   3792篇
  2008年   4541篇
  2007年   3715篇
  2006年   3058篇
  2005年   3377篇
  2004年   2760篇
  2003年   2495篇
  2002年   1736篇
  2001年   1452篇
  2000年   1040篇
  1999年   809篇
  1998年   685篇
  1997年   607篇
  1996年   512篇
  1995年   443篇
  1994年   359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06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31篇
  1989年   138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比较督灸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单纯盐酸氟西汀胶囊与安慰灸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肾阳虚型轻中度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肾阳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督灸组(42例,脱落2例)、西药组(42例,脱落1例)和安慰灸组(42例,脱落1例)。西药组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每次20mg,每日1次)。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督灸组于大椎至腰俞段行督灸治疗(每周1次);安慰灸组予安慰灸(每周1次)。3组均治疗8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Asberg氏抗抑郁剂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及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HAMD-17评分、SERS评分、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降低(P<0.05);督灸组各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和安慰灸组(P<0.05)。督灸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高于西药组的75.6%(31/41)和安慰灸组的80.5%(33/41,P<0.05)。结论:督灸联合盐酸氟西汀胶囊可改善肾阳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缓解临床症状,总体疗效优于单纯盐酸氟西汀胶囊,可在一定程度上减...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睡眠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研究组采用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达唑仑片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简易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7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PSQI量表中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紊乱累加问题、应用睡眠药物、日间功能紊乱等项目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F-36量表中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等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逆散联合马来酸咪...  相似文献   
993.
孙丽娜  赵蓉蓉  洪珍梅 《新中医》2023,55(2):164-16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脑梗死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48例脑梗死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西医组和穴位贴敷组各74例。西医组给予西药及康复训练治疗,穴位贴敷组在西医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肌力、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结果: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81.08%,高于西医组63.51%(P<0.05)。治疗后,穴位贴敷组肌力分级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穴位贴敷组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高于西医组(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穴位贴敷组Barthel指数高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辅助治疗脑梗死后偏瘫,可改善患者的肌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994.
目的:观察通脉解痉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的临床疗效及对痉挛指数、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6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脑卒中对症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脉解痉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痉挛指数、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2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半身不遂、手足挛急、偏身麻木、舌强言謇、面色晦暗、手足肿胀等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8.95%(P<0.05)。治疗前,2组肌张力、腱反射、阵挛等痉挛指数量表(CS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腱反射、阵挛CSI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均升高(P<0.05)...  相似文献   
995.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气阴两虚型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PD患者纳入研究,按随机奇偶数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益气养阴通络方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后评定2组临床疗效、颤证功能障碍积分、自主神经症状自评量表(SCOPA-AUT)评分、PD运动功能量表(MDRSPD)评分及血清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人神经营养因子3 (NT-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颤证功能障碍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颤证功能障碍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颤证功能障碍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SCOPA-AUT、MDRSP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2项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96.
张芬  林承凤  蒋晁明  贾雪珍 《新中医》2023,55(17):77-80
目的:观察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奇偶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肝安神汤治疗。2组均以6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评分、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评分及起效时间、症状控制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68.89%(P<0.05)。治疗前,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17评分、BRMS评分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起效时间及症状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肝安神汤联合西药治疗气郁化火证双相情感障碍能在较短时间内缓解患者狂躁、抑郁状态,起效快,可有效控制临床症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究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痰湿蕴肺证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证候、肺功能及运动耐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3月天长市中医院收治的痰湿蕴肺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0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中医证候积分、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统计学意义)]、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6MWT)]、动脉血气[血氧饱和度(Sa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治疗2周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咳嗽、咯痰、鼻塞、流涕)、动脉血气部分指标(PaCO2)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EV1/FVC统计学意义)、运动耐量(6MWT)、SaO2、PaO...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对比分析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和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ce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脊柱后路矫形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intraoperative neurophysiological monitoring,IONM)的结果,并评估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对CS患者矫形术中IONM异常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10月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67例C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为同时期内于我院行脊柱矫形手术的134例AIS患者,两组患者年龄(P=0.065)及术前侧凸Cobb角(P=0.077)均无统计学差异。比较两组凹凸侧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s)的潜伏期和波幅、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s,TCeMEPs)的波幅及异常SSEPs的发生率。将CS患者按术前是否合并椎管内异常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间出现异常SSEPs的发生率。结果:CS患者中67例(100%)术中均成功获得SSEPs监测结果,66例(98.5%)成功获得TCeMEPs监测结果;AIS患者均成功获得SSEPs基线及TCeMEPs基线。术后CS组3例、AIS组1例出现神经功能损害,两组SSEP和TCeMEPs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凹凸侧SSEPs-P37的潜伏期、N45的潜伏期和波幅、TCeMEPs波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异常SSEPs的发生率亦无显著性差异(55.2%vs 42.5%, P=0.094)。伴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与无椎管无异常的CS患者比较显著性延长(47.1±5.8ms vs 44.5±3.0ms,P=0.018),且异常SSEPs发生率明显升高(80.0%vs 44.7%,P=0.017)。结论:术前无明显神经损害的CS患者与AIS患者IONM的监测效果基本一致,但术前合并椎管内异常的CS患者凸侧SSEPs-N45的潜伏期明显延长,异常SSEPs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不同运动方式干预后骨密度的变化。方法选取血液透析中心2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并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将患者按照是否合并骨质疏松分为两组,对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经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危险因素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从中选取108例研究对象按年龄、性别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A组)、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运动组(B组)、有氧运动组(C组)及抗阻运动组(D组),每组各27例,研究观察24周,分别在干预前及24周末比较4组的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女性比例、年龄、透析月龄、血磷、甲状旁腺素水平均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血红蛋白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P0.05)。A组、B组、C组、D组在运动干预前骨密度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干预24周后,与A组相比较,B组、C组、D组骨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D组骨密度在运动24周末较运动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别、年龄、PTH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有氧联合抗阻运动改善骨密度方面效果更理想,而抗阻运动优于有氧运动;坚持长久持续的康复运动更能有效地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骨质疏松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年龄和性别有关的全身性疾病,表现特征为每单位体积的骨量减少,骨强度受损,患者容易骨折,造成生活质量降低。运动疗法相比药物疗法具有经济性、无不良反应等优势,被越来越多人所关注。然而运动疗法的疗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凸显,主要受运动本身的特点(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及患者自身条件所影响。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检测方式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患者无法判断经过一段时间运动干预后的真正疗效,从而影响到运动参与的积极性,并且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的评价指标主要集中在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上,忽视了运动对于人体肌肉功能以及身体机能的影响。另外,骨质疏松症人群的机能状态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想要达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就需要根据患者特点制定最为合适的运动处方。目前,国内外对运动干预骨质疏松症存在的问题尚缺乏详细的概述,笔者就相关现存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建议以供参考,旨在提高运动疗法干预骨质疏松症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